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行政人伦理建设研究--从行政人的人性论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人伦理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尚没有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行政人人性论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实践中往往不同程度地裂变成"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关系.我国的经济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我们重新理解行政人的"人性".本文认为行政人应该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性论,加强公共行政管理和改革,实行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从而多角度地系统地进行行政人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道德,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构成了其客观基础,这无疑是正确而深邃的。这对正确认识道德的终极根源、基本问题,对正确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功能,并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伦理学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性历史性地生成,并成为道德发展的主体直接动力。群体利己、个人利他作为"人的依赖"状态下人性的内核导致了"依附型"道德;"物的依赖"时期的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人性状态直接催生了现代性道德。现代性道德决不是一种完满的道德,人之个性自由发展的道德是其发展的方向。只有祛除深陷"经济人"与"道德人"范式而难以自拔的旧的人性窠臼,构建人性内在的良性张力,使主体真正发展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价值人",才能迎来人类道德理想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以"道德人"假设为基础,孟子的行政伦理思想是一典型形态,本文从孟子的人性论出发,对儒家行政伦理的价值依据、价值基础、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几个方面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性论是韩非整个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自为"人性论则是韩非区别干传统人性论的主要特色.其理论具有两面性: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利己"的本性及"利"、"害"社会关系中的"杠杆"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帝王权术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从"自为"人性论开发出"非道德"的"法治"思想与"非人治"的"势治"主张,这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与“道德人”异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人”与“道德人”异同辨唐能赋我国的人性论研究,日渐向深层次发展。“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层次作用,更是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深切关注。本文仅对“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异同作一辨析。两种“人性假设”说生活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理论的规范与实证两种范式之分对"经济人"内涵的嬗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人"概念既有着深厚的经验基础,又受到传统道德行为的约束.实证经济学把"经济人"概念与道德伦理完全割裂开来,个体被抽象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规范经济学强调伦理道德和价值规范在人性假设中的重要性.只有把实证与规范两种范式结合起来,"经济人"概念才既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又能准确地描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7.
应当更深刻地认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从特定的道德角度且依据生产力标准和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评价,人的自私观念并不都是丑陋的;同时,人的"利己心"与商品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对人的本质的揭示还称不上足够深刻——因为,他的"经济人假设"以及"道德人假设"没有阐释存在于人们"利己心"、"同情心"背后,决定人们"利己心"、"同情心"的深层致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思想是对"经济人假设"、"道德人假设"理念的升华,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最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在现实社会生态中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是共生、共时与生态互补的关系。经济人与道德人既可以是个体的存在,也可以是整体的存在。企业就是作为整体或实体存在的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实然经济人与应然道德人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担当是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塑造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以实现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素质提高的基本目标则是把人塑造成经济人和道德人。本文还就道德人塑造的主要方面及经济人塑造与道德人塑造并重方面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商业伦理建构的理论前提□陈荣富朱晓卫一商业伦理建构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和“道德人”能否统一起来的问题。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把“经济人”和“道德人”对立起来的观点,即认为在市场经济领域活动的是“经济人”,他们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哲学家们以人性论为道德价值奠基,人性论的路径决定着道德价值的发生和成型及其最高形态.荀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采取价值论的人性论和结构论的人性论,并且这也是中国和西方的人性论的两条不同路径.由于持性恶论,荀子认为道德教化的任务就是积伪成善以化性,而且善的制度环境和价值系统来自人性外部--圣人的制作,因而特别重视"礼"的规范,教化的最高境界是"全"、"粹";由于持结构论的人性论,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化的任务是促使心灵的各成分把自己的功能发挥到优秀状态,让理性与情感、欲望相互涵容、化通起来而成伦理之德,并且认为这有助于整体生活之"好"--至善,从而获得道德价值,其最高境界则是理智自身功能的发挥(自己思考自己)--沉思,这是最自由的活动,是最高实践,也是一种至福.解析荀子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这一个案,有着普遍性的价值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对人性和社会价值关怀的缺失使得"理性经济人"预设因然而生,然而"理性经济人"假设仍然存在理念上的不足.理性经济人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日益破坏着愈发严重的自然生态关系.生态危机便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后果.克服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困境.必须以"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点.循环经济作为本质上的生态经济是"生态理性经济人"的活动."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经济人"范畴是否具有道德性的问题众说纷纭.实际上,理论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要弄清理论上的"经济人"是否具有道德性质的问题,必须首先考察现实历史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人"的道德状况,我们看到,现实的"经济人"的道德状况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计划经济体制中主流的道德观念——"道德人",被市场经济体制培育的主流意识——"经济人"所代替。这既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也是一次人性的解放,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解放是不全面的,它需要借助建立健全制度和完善"经济人"的社会行为,最终才能促使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道德观视阈中的“囚徒困境”博弈论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经济研究领域热衷于"囚徒困境"博弈理论研究.实际上,把"囚徒困境"博弈理论应用于当今经济活动领域,尽管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空间,但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具功利色彩的、信息极不对称的、非合作性的、处于"生人圈"背景中的经济竞争理论.因此,如果将其夸大为经济活动领域的普适性逻辑,用其来代表当今经济竞争和博弈行为的典型案例,不仅有违特殊不能代替一般的基本哲学逻辑,恐怕也极易陷入道德功利主义的陷阱之中.只有以集体理性代替功利计算的个人理性,坚持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理性竞争才是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主流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理论范式来分析人们的道德行为.正如公共选择理论取消了私人领域的"经济人"和公共领域的"政治人"二元区分一样,我们进一步地把"道德人"和"经济人"看成同一个人.因此可以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理解为一种物品供给,道德行为这种物品具有正外部性,是一种公共品.正是这种公共品的特征决定了不能依赖自发的秩序来增加伦理道德的有效供给.在建立市场经济的伦理规范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起增加道德供给的责任,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要提供正义.  相似文献   

17.
杨桂森 《学术界》2005,(5):197-202
本文从道德主体所"能"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出发,认为"自由与发展"的价值旨在体现道德主体把"应当存在"变成"实际存在"的能动性,此乃隐喻着主体在伦理教化方面的主动性.由此认为,道德教育一方面担当开启人的潜能和能力的功能;另一方面旨在丰富公民的个性和社会生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要求社会制度立足于对主体允许行动的一种分析及其倾向于鼓励主体行为方式的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确保了自由制度所依赖的义务感和责任感的基础,同时也确保了自由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性规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以“道德人”假设为基础,孟子的行政伦理思想是一典型形态,本文从孟子的人性论出发,对儒家行政伦理的价值依据、价值基础、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几个方面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科学经济人"新概念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它认为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演进路径,并深入分析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西蒙有限理性说、制度学派"社会-文化人"说、行为科学心理实验、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最后,文章提出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提出"科学经济人"的新概念,即要做到"经济人"与"利他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非理性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从而给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 道德人 现代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由活生生的人所组成,而现实的人又都总是结成了一定的社会。社会不会永远停留于同一个水平,当它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的时候,它的成员也势必经历着一次价值问题上的空前碰撞与冲突。由于做什么人始终是这些成员所必须作出的基本价值选择,因此,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价值碰撞与整合,就成为当代中国一个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价值取向 所谓经济人,一般是指崇尚物质功利,贬抑精神道义,坚持市场经济等于法制经济,拼命做生意的人。这种人一切着眼于物质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