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虹霖  吴晓薇 《社会工作》2019,(1):99-108,112
在当今科讯飞速发展的时代,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为科技和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平台等技术的应用和助力下,老年人的科技辅助产品更新迭代、日新月异,但在"科技银龄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也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一些科技产品和IT服务因为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主体性而使老年人群体产生数码疏离。本研究与两个非政府组织合作对老年人进行数码赋权的干预,结果彰显了以案主群体需求为本的科技与服务设计的重要性。基于该干预研究,研究分析了科学技术与人文价值观的矛盾,并描述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育中师生对老年人数码赋权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老旧社区在建筑性能、公共配套、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及相应需求,提出了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设计理念,即安全、通达、社交及自我价值实现。以经八路街区老旧社区改造为例,在社会制度、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四个维度,分析了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实施路径。提出在通过改善适老化居住环境、无障碍化设施的更新改造之外,更要注重其内在的民生意义和公益属性。应在以人为本、公共服务理论的支撑下,探索综合整治新模式,建立适合老龄化背景下的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系统改造、科学管理的长效策略机制,进而实现其完善功能、增强活力、传承文脉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许晓芸 《社会工作》2019,(1):81-90,111,112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除了面临经济、身体等方面的沉重负担,还面临心理、情绪、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既有照顾者与被照顾者之间的双向压力,也有政府、社区、机构之间的供给缺位,也存在养老需求与长期照护现实之间的矛盾,还存在社会支持缺失与个体无法增能的双重窘境。基于社会工作助人的专业视角,探索夯实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家庭照护、加强社区老年照护服务、转型升级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的长照策略,达成失能老人老化态度转变、老年人力资源活化、照护资源有效整合的增能预期,实现"就地老化"和"成功老化"。  相似文献   

4.
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心理和谐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是社会和谐的心理指标,心理和谐是健康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为身心和谐、知情意的和谐、人格的和谐等。自我具有调节心理和谐的功能,自我和谐是人格和谐的核心特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则是自我和谐的四个构成要素。建立恰当的参照系、确立适当的期望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塑造积极的人生观是促进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当今史学界流行的“心理史学”、“心态史学”及“历史心理学”概念的形成和内涵的分析入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心理史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界定了心理史学范畴,提出了建设心理史学的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心理史学应用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技术进步为研究对象,利用1991—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的各种统计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建立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的数学模型,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这15年间技术进步对我国大豆生产的贡献份额不足20%,远低于"十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48%的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景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求助者,重视求助者自身的潜能和价值,认为个案的辅导目标就是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开发自己的潜能,使求助者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各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求者的特定行为。  相似文献   

8.
袁宪音 《社科纵横》2003,18(5):43-44
本文从犯罪的社会原因及个体原因入手 ,剖析了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 ,揭示了不良的人生观、偏离的需要结构、犯罪动机以及性格等其他心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对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对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憧憬未来。 “妈妈之家”一直纠结在绝望与希望之间。4月23日,在这个地震灾区惟一由志愿者组建、专门为再孕妈妈作心理疏导的地方,两个女人一分钟前还抱头痛哭,转眼又相互安慰。  相似文献   

11.
心理人类学是心理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跨界学科。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一直是心理人类学的主题,但近些年来,这一主题发生了改变,文化与自我的研究开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一研究重心的转移不仅加深了对人类文化。人类心理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开启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涌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探索。一、文化与人格的文化决定论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前期研究中,许多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受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论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人类种族的发展是从原始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单程进化,这是种族生物遗传特征的变化而导致…  相似文献   

12.
老年常见病相关知识 一、老化和衰老 人的老化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与遗传、生物、心理、社会各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条件下,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较传统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对自我的影响变化尤为剧烈.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总结了自我在现代性条件下发生的新的型塑:即生活风格的转变;生活历程向内在参照性转变;个人亲密关系发生转变;个体心理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14.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通过投票,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对同性恋的医学矫正渐趋停止。当中国的大量同性恋者被送入医院接受厌恶疗法,期待脱胎换骨时,在西方,社会正在学习如何接纳这样一种人类性向的自然形式。  相似文献   

15.
16.
影响听力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是许多学习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影响听力的诸因素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文化背景知识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听力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晴锋 《创新》2019,13(1):34-41
拟剧论是欧文·戈夫曼社会学的重要构成,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是其主要分析内容。戈夫曼将个体分为两个基本的部分,即表演者和角色。展演性自我是通过互动实现的合作性产物,它是权宜性的,并非稳定的和一成不变的。戈夫曼反对传统的自我观和身份类别,自我、身份与社会秩序都具有偶然性特征。戈夫曼自我观的两重性包含着两层涵义,即生物性与社会性、情境性与能动性,其中情境化自我与作为能动者的自我不是截然分离的。从整体而言,戈夫曼没有摒弃自我的心理—生物学解释,但他更强调自我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这种双重自我观可以调和在阐释自我时场景与能动性、结构与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实践理性中的伦理德性、理智德性的德性分型,哈贝马斯在实践理性中区分伦理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揭示了道德自我的个性内在与主体性价值.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精神世界先后经历"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自我、法权个体自我、道德主体自我,确证了道德自我的存在和超越性价值.精神哲学研究的本体思维追求形而上普遍本质和绝对本体、伦理思维注重伦理秩序和规范的建构、道德思维凸显自我理性和自主建构,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揭示了道德自我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突显价值.实践理性中的德性分型、精神现象学关于客观精神及其自我三重形态、哲学思维范式转换,从不同角度确证道德自我的存在及其特定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0.
刘敬爱 《社科纵横》2008,23(1):113-115
自我评价活动就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评价活动.对自我评价的研究离不开对自我的理解.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活动要考虑主体需要和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两个因素.正确的自我评价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