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秋季是成年母鸡停产换羽,新蛋鸡陆续开产的季节,抓好蛋鸡饲养管理极为重要。那么,蛋鸡的秋季饲养管理应掌握哪些要点呢?一、淘汰老弱母鸡,调整新老鸡群。一般产蛋饲养1~2年为最好,第三年开始,产蛋量逐年下降,每年以15%的速度递减。因此,喂养过2年以上的母鸡最好给予淘汰,老弱母鸡淘汰的办法是:将淘汰的母鸡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以上,多喂高热量饲料,如玉米、谷糠等促使母鸡增膘,然后,及时上市出售。当新蛋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把老母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  相似文献   

2.
王悦 《东西南北》2008,(6):46-47
每一间房子,都有通往阳光的门。抚养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自从儿子马克西被确诊为自闭症以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起初我气愤、惶恐、抱怨命运不公。但渐渐地我学会了如何跟自闭症和平共处,甚至学会了如何享受这种生活。大约从4岁开始,马克西疯狂地爱上了鸡蛋——不是吃,而是玩。他喜欢把鸡蛋攥在手里,喜欢看它们在饭桌上打转,喜欢把他们捏碎让粘糊糊的液体流到手上、衣服上、地毯上。  相似文献   

3.
金文吉 《东西南北》2008,(12):48-48
母爱是多么强烈、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不记得盗盗是我家养的第几只狗,但它却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只。盗盗的娘是城里我姑姑家养的一只勇敢的狼狗。盗盗本来还有两个姐妹,但都没活下来,所以它更显得金贵。  相似文献   

4.
我所在的医院旁边是一家福利院,里面刚刚搬来许多可爱的特殊的孩子们。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他们在汶川地震中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并且他们都已失去自己最亲的人。想起那段悲哀的日子,我内心起伏难平。因此,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莉莉 《东西南北》2014,(19):78-79
6月,人造蛋在香港超市开卖了。这款名为“Just Mayo”的“鸡蛋”装在玻璃瓶中,看起来像普通的蛋黄酱,但它的主要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虽然颇具颠覆性,但人造蛋还是大受欢迎,引发香港消费者抢购。按照计划,人造蛋不久将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新上市的人造蛋是美国汉普顿克里克食品公司推出的,数月前李嘉诚投资了这家人造蛋公司。  相似文献   

6.
王晓 《东西南北》2012,(14):44-45
时至今日,律师杨矿生仍能记起2009年12月22日11点45分,他和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第一次会见时的情景,"我办过那么多大案要案,从来没有紧张过。但见到文强的第一眼,我还是紧张了。我点了一支烟,抽了一口,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我又一次想起了高速列车——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行驶速度如此之快的大巴。起初我被刺耳的喇叭声、道路的坑洼还有那些载重超标的大卡车吓得心惊胆战,但过了一阵,我发现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本该不幸身亡的我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8.
我来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从事社会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接触小花也有一年之久,在给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困惑过、迷茫过,但从未放弃过.她点点滴滴的变化,带给我的每一次感动和欣喜都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她不断给予我挑战,让我不断思考、不断成长,不断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天读到了《做一只蘑菇》的文章,故事大概: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  相似文献   

10.
小蕾,16岁,轻度智障,4岁时进入现在的寄养家庭,即将初中毕业。寄养父母均已过50岁。当问及成年后的生活打算时,小蕾答道:“我没有想过,我就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寄养母亲表示:“12年的生活很有感情,她就如同我们的亲生女儿一般。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我保证只要孩子愿意,我会一直照顾她到我不能照顾为止。孩子成年后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龚进,1995年7月5日出生,1995年7月14日进入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患有颅面骨发育畸形,现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少先队员。我小时候不好看,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我。不知道为什么,年龄在长,可个子却很小。我有很多好朋友,还去过不少的好地方,都是儿童福利院的阿姨带我们去的。龚刚是我的小伙伴,我俩住在同一个宿合,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他是五年级,我是三年级。他是在火车站附近被人捡来的,我是在垃圾堆里被人拾回来的,可以说,我们好幸运,来到这里,过上了好日子,还上了学。老师给我起名叫  相似文献   

12.
翟杰 《社会福利》2013,(5):51-51
前几天,过马路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由远及近,原来是大军。大军的朋友本来很多,但前段时间,他在一片非议声中把老母亲送进了敬老院。从那以后,大伙对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大家认为,就算再有本事,只要不孝敬  相似文献   

13.
在没有学习模特表演之前,我是个非常非常内向的女孩子。从来也没想过自己会凭这个专业考入一中;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参加比赛,会登上T台。起初报名时只是想练自己的形体。第一次参加比赛紧张得要命,不懂得如何用眼神交流;不懂得如何摆造型;一场走下来浑身冰凉。现在看自己第一次比赛的场景,觉得自己真的好傻。但是我的气质和笑容却为我挽回不少印象分,而获得“优雅小姐”的称号。但自此后,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相似文献   

14.
乡音不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很小的时候我就能熟背贺知章的这首诗,然而对其含义却始终未能深刻地理解过。因为生在穷山僻壤的农村,自己与生俱来的口音也就带有浓重的山野气息,这本不足为奇。但少小的我自离开故土读书时,就常常因为自己的破衣烂衫的穿着及一口拙朴的乡野话而被城里的孩子讥为“土包子”。那时候也的确因为自己的满口乡音而自卑过,因而仅仅在自己读书的年龄就曾几度痛改乡音,跟着别人艰难地鹦鹉学舌。记得当年在成都读大学时就是这样,从乡下来的我为了早日脱掉身上的“土气”加入成都人行列,自己总是努力地学着成都的一些“洋”话。如成都人把数字“三”的发音说成“腮”的发音,我也努力把说得好好的“三”的发音说成“腮”的发音,诸如此类。本来这些字从成都人的口中发出来,尽管与标准的国语发音相去甚远,但的确能让听众产生一种温柔似水的亲切感,这也应算是成都人的特色。然而倘若这些发音从我这个乡野之人的口中  相似文献   

15.
1985年3月22日,我在东京拜访冈崎嘉平太时,回忆起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共同认为池田勇人在中日关系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池田勇人从1960年7月到1964年11月连续三次组阁。在池田內阁期间,廖承志同志与高碕达之助先生签署了发展中日长期综合贸易的备忘录;建立了寥高备忘录贸易(在日本简称  相似文献   

16.
两枚鸡蛋     
《东西南北》2009,(7):57-57
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那就是一种实现。 婚姻久了,我变得麻木。最初曾欣喜激动的事都被我视为生活常态了,不经意地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没有喜悦,没有回应,也无感谢。直至那次同事与我一起商讨工程,晚了,就留宿在家里。早晨,喝了粥,妻给我装了两枚蛋,同时也给同事装了两枚。坐在清冷的车箱里,棉手套底部沉着的两枚滚烫的蛋,散着暖暖的热,同事感慨:有蛋暖着真好,有人爱着真好。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那些曾经激动过我心灵的文学作晶中,有三部难以忘怀的外国小说,它们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牛虻》、《马丁·伊登》。这三部小说,分别由三位生长在不同时代、国家和环境的作家写成。作家们的气质以及作品的风格部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作家们塑造的主人公各有独树一帜的鲜明性格,各有一番曲折离奇、不平凡的经历——但尽管如此,一个醒目的共同点却使我将这些主人公们自然地联想和并列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人生第一次     
邹明明 《社会福利》2008,(11):62-62
我第一次听到的哟,是你的喊;我第一次看到的哟,是你的脸;我第一次偎着的哟,是你的胸口;我第一次熟悉的哟,是你的眼;我第一步走的路哟,是你把我搀;我第一次流下的泪水,是你帮我擦干;我第一次穿的衣哟,是你为我连;我第一次听懂的称呼,是你叫我铁蛋蛋。我第一次挣下的钱,捧到你眼前:我第一次爱上的人哦,领到你跟前;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把你挂念;我就是抱上了儿孙,我还是你的铁蛋蛋。  相似文献   

19.
韩寒 《东西南北》2014,(22):7-7
人的处事风格和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16岁到30岁之间。我写过一些不错的文字,也写了不少烂文章,无论状态起伏,无论风格转变,都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谁人能在14年的青春里保持纹丝不动?十七八岁时,我居然说,活着的作家中,写文章论排名老子天下第二,现在想起来都脸红,更让我脸红的是当年我心中那个第一居然是李敖。我少年时装酷,追求语出惊人,这些话现在看来,很多都惹人厌恶,甚至还惹我自己厌恶,把各种傻话挖出来,总会击中不同的人。谁没有年少过,你在宿舍里说过的那些蠢话,你在树林里幼稚的表白,现在拿出来可不都得笑死,没有人永远和过去的自己一致,除非你不再成长。  相似文献   

20.
职烨 《东西南北》2011,(10):30-31
我常常想,城市是什么?是一堆水泥和拥挤的人群。在我的老家商州,世世代代称西安为省,进西安为上省。自1972年进入西安城市以来,我已经无法离开西安,它历史太古老了,没有上海年轻有朝气,没有深圳新移民的特点。我赞美和咒骂过它,期望和失望过它,但我可能今生将不得离开西安,成为西安的一部分,如城墙上的一块砖,街道上的一块路牌。我爱我的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