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胡同在逐渐减少,此种现象引起了诸多人士的关注。本文拟从影像记忆的角度探寻30年来人们为了抢救和保护北京胡同所作的努力,挖掘北京胡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谈谈“北京精神”中的“厚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北京人的厚德应是在北京地缘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方正、仁义、容让和实诚相互交融共生的动态品格,这种厚德才是北京所独具并在全国和全球独放异彩的城市文化精神。白杨树、老槐树或胡同都可能是北京人厚德精神的典范象征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孟昭水 《学术交流》2006,(2):171-173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刘心武突破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模式,继承了老舍以来描写北京市民的文学传统,将笔触深入到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中,对居住在那里的普通市民生活做了纵深的开掘,凸显了普通人的魅力,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北京独有的民俗文化给刘心武的创作充实了血肉,也给他带来了较高的声誉;与此同时,刘心武的创作又将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民俗风情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4.
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树荫浓绿。邓小平一家1977年迁居于此。  相似文献   

5.
北京新生代作家金汕小营九十年代,大批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文艺人才涌入北京,被舆论界称为“寻找中国的好莱坞”。由于他们的加盟,形成了北京文艺百花园的新格局,使得北京文苑更加生机勃勃、繁荣兴盛。新生代作家是耀眼的一群,其中为人熟知的有徐坤、邱华栋、田柯、...  相似文献   

6.
北京满族的百年沧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满族,在20世纪,风雨沧桑,已历百年。回顾历史,略加评述,于满族自身发展,于增进民族团始,鉴往知来,很有意义。 北京满族是全国满族的一个部分,又是清代满洲的主体部分。满族在清代同全国各族一道,对北京、对中国、对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是营建大清帝……  相似文献   

7.
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在北京,从远古“北京人”、“山顶洞人”的采集、捕猎及熟食开始,直至现代北京人复杂多样的饮食习惯,北京饮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北京人的主食“主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史前无所谓主、副食之...  相似文献   

8.
北京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七月八日共同约请了首都部分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就研究北京文化史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大家竞相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本刊特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北京景山前街的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在颇具民俗民韵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中,有一座很“特殊”的“学校”。说它特殊,除了地理位置外,里面的成员也很特殊;说它是学校,却并没有上下课铃声、朗朗读书声……  相似文献   

10.
北京沦陷期文学史料两题张泉(一)北京沦陷期通俗小说家耿小的在北京沦陷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家中,耿小的可谓最多产的一位了。他从1937年至1941年,光是单行本的初版书就有19种之多:1.《六君子》,1937年7月2.《风火家人》,1939年4月3.《烟雨...  相似文献   

11.
论北京民俗文化史的分段及特点刘宁波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北京地区生息繁衍,北京由此踏上了文明历程,开始构筑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从“北京人”开始,到边防重镇、千年古都,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北京无时不沐浴在北京人那智慧的光辉之中。这样一个具有着...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域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学术研讨会纪要孟固北京市社科院文学所与北京文艺学会、人大语文系、北京人文函大于95年11月1日至3日在香山别墅联合召开“北京地域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会议就北京地域文学的现状、走向及研究状况发...  相似文献   

13.
张咏月 《创新时代》2011,(11):50-51
五月的一天,隐藏于胡同深处的北京右安门翠林敬老院里,往日的宁静被一片装修噪音打破。院长张世军正独自面对着几张空置的床位发愁:硬件维修环境更新费用不菲,入住率却持续走低。中国社会的诸多“养老难”问题,正在这座不大的敬老院里集中上演。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北京籍献书人传略郑伟章清高宗于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七年,开四库馆,网罗天下名士纪昀、于敏中、彭元瑞、陆费墀、陆锡熊、法式善(运昌)、程晋芳、周永年、邵晋涵、戴震、余集、翁方纲、朱筠、王念孙等三百六十人,进行了一次历时二十年的古籍整理...  相似文献   

15.
读《京味儿──透视北京人的语言》张宁京味儿是地方语言中最具特色的,它的生动、鲜活、简洁、明快,它的谦恭、潇洒,它的嘣响溜脆、海聊猛侃,都溶入了北京人的语言中,并影响着各地的方言。如今,哪个北京以外的人不懂“侃”、“倒爷”、“发”、“撮”、“大款”、”...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人”与中国民族的由来孙常炜孙常炜,男,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近日报载:名震全球为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一致高度评价之‘北京人”(Pekinensis)骨骸化石,已于二次世界大战时遭日本人毁坏,无法寻获;令人悲痛不已!因“北京人...  相似文献   

17.
<正> 北京社会科学院于一九九二年八月在京主办了“北京满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满学学术会议的有日本、美国、韩国、意大利、俄罗斯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满学专家教授二十余人,有北京及外省市的专家教授五十余人。代表中许多人都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满学专家,其中包括日本研究满洲历史的最高权威神田信夫教授、研究满洲一  相似文献   

18.
北京满学会1994年学术年会综述北京满学会于1994年3月24日召开学术年会。北京地区学术界研究满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以及档案文献、历史文物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北京满学会这次学术年会的特点是,采取介绍研究心得,交换学术信息的自由发言形式,...  相似文献   

19.
满语对北京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自1644年入关定鼎,满八旗几乎倾全军主力进入北京,把原明代北京汉人“尽徙于城南”。之后,东北满族又全迁进北京内城,有清一代,作为统治阶级的清朝官员,说着自己的国语——满语(至少顺治至乾隆年间的满人是如此),更多地是说着带……  相似文献   

20.
《北京通史》的编撰工作和思路曹子西(《北京通史》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一、编撰工作简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10卷本《北京通史》,已经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公开出版。分担各卷撰著的北京通史课题组成员共有14人,即:第1卷的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