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文化研究不仅需要逻辑分析,而且需要具有历史深度和历史底蕴。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这一问题,审美文化研究必须形成新眼光,真正的历史有三大要义:它是被思想修正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当代史;它的确立体现着价值联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回到历史     
自80年代以来,史学界不时见到“回到乾嘉时代”、“回到马克思”等之类的说法。所谓“回到乾嘉时代”主要是指一种做法、态度、精神、功夫;所谓“回到马克思”主要是指一种观点、立场、方法。我们不能说这些口号不好,而只能说它们无意义。因为它们都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我们在新时期所遇到的各种史学问题。历史学要想摆脱困境,关键不是如何回到过去的某种“做法”,或以前的某种“观点”,而是回到历史本身。历史本身就是现实。只有回到历史,历史学才能去思考现实。历史作为现实,永远是一种有待实现的生活境遇。所以,回到历史也就是走向历史。但走向历史并不意味着历史就在未来,这正像回到历史并不意味着历史就在过去。走向历史,实际上就是更深地返回现实,就是回到现实的更深处,就是从现实的这一种可能走向现实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坚持中国道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开辟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盛晟  莫建峰 《探求》2000,(5):49-51
在我们党的70多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有过若干次历史转折。其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有两次:一次是民主革命阶段的遵义会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它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另一次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都从指导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逐步地全面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党的事业由遭受挫折重新走上胜利的道路。作为历史的伟大转折点,这两次会议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把它们综合起来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举好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本刊特约评论员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在世界史上也将记上浓重的一笔。这一年,整个世界聚焦到了东方,聚焦到了中国,聚焦到了中国的两件大事上。两件大事:一是中国政府顺理成章、理直气壮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二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采对历史研究轻蔑评判的表层语辞下,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哲学观念。这一切是以他对兰克学派浓烈的怀疑情绪为起点的。尼采历史哲学的思路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上帝已死”和人的选择力、创造力的论述,阐明历史活动的非决定性倾向;第二,探讨并确认历史过程的相对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第三,强调社会的进化过程是非机械的“变化”与进化目的的“同一”。尼采富有诗性的历史哲学话语,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它是历史观念从19世纪走向20世纪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在19世纪末的三十余年间曾是中国政府要人,他对于中国的内外政策都具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中国正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李鸿章这一人物尤其引起国外的关注。这一时期的时事报道,经常有李鸿章的名字出现,并纷纷刊载有关他生平及活动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藕,音同偶,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出淤泥而不染,是高洁人格的象征;藕,从印度引进,在中国有三千余年的种植历史,曾是皇宫的御膳贡品;藕,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是老少皆宜的滋补美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合流。文章通过探讨综合─—分析─—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两大科学的联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而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却仍栅来迟。因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跳出自我封闭的思维怪圈,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各种文学史版本和专著对其诗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然而对其散文创作却很少论及,或者一提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有必要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人们对陶渊明散文创作的认识,并给予应有的历史评价。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刘禹锡这句名言形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我认为非常恰当。从现存的资料看,陶渊明散文作品留下的不算多,总共也就那么十几篇,但这…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与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与现时代朱旭红本文从社会主义思想史展开视角,就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这一被忽视的课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体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列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上海市场发育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市场发育是近代上海经济发育的一条主线。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场发育的四个特点:(1)在全国居超前地位;(2)门类齐全,体系完整;(3)同内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联系十分紧密;(4)直接同国际接轨。作者认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大市场,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使上海成为旧中国最大的近代化都审和多功能的全国经济中心。文章还强调这一历史经验为今天重振上海雄风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海 《社科纵横》2009,24(4):89-92
阿尔里·阿尔布都立足于民族聚居的乡庄,在其表现东干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小说中,民族意识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他吸收各方厩的文化给养,尤其是对俄苏文学的借鉴;充满激情地书写民族历史;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着清醒的批判意识,深切地关注着东干民族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世定 《社会》2017,37(3):46-66
本文强调,在研究集权和分权这一反复出现且类型多样的历史现象时,建构适度抽象、概念和逻辑明晰的理论模型以助分析是有效的。本文指出,将“风险论”和“效率论”对立起来有欠妥当,“风险论”就是一种效率指向的理论,重要的是区分何种治理、何种效率、谁之效率。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建构了分析统治者风险治理效率和日常行政效率关系的模型,指出当一种制度赋予统治者以统治风险最小化的行为特性时,其日常行政治理效率的最大边界在哪里;建构了统治风险治理效率下的集权和分权选择模型,并考察过度集权与过度分权的概念;讨论了效率区分在理解中国历史中非均衡割据现象方面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建构,考察了统治者收放权边界内外运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生产主义到消费主义:炫耀性消费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飞 《社会》2007,27(4):136-136
一部人类历史,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部消费史。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事实,消费问题却长期受到社会学家的冷遇。直到19世纪中后期,情况才有所改观。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对美国刚刚成长起来的暴发户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社会科学界内的不朽概念。本文中,笔者对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作了简略的探讨;对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炫耀性消费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旨在指出过往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倡开展本土化的炫耀性消费研究。  相似文献   

16.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思想概念。从一定角度讲,历史上,一切的成就和进步,无不根源于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也无不归结于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就是提倡一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破除迷信,就是反对一种盲目信从、僵化固守的思想。这一个崇尚、一个破除,无论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于个人才干的发挥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充满生机,奋勇前进;个人才能充满朝气,奋发进取。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首先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且要看到这种发展变化永无止境,永不止息。这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所在。因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并对在改革中如何实践这一思想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全文分两部分:(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政治意义;(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思想的三大内涵。  相似文献   

18.
流人,是中国历史上对流放者的称谓。翻开人类文明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即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曾是流放者队伍中的一员:拿破仑一世、列宁等;中国历史上的屈原、李白、柳宗元、苏轼、王守仁、林则徐等人都曾是“流人”。因此.对中国流人史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史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门类、学科的通史可谓汗牛充栋,却无一部中国流人史,不能不说是史学界的缺陷.李兴盛先生所著《中国流人史》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而使我们免去了一大缺憾,我们为这一补白性的…  相似文献   

19.
姚孟焕 《社会工作》2009,(17):38-40
本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共同吸毒。 案主邰某,男,出生于1968年,曾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在市某项比赛中荣获过冠军.全国比赛也得过名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的普遍性在于在多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都起作用,而其局限性是无论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都未能复盖全社会;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按劳分配”的设想。在进入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的今天,必须重新加以探讨和认识;以劳动为参照系去研究剥削问题,只是浅层次的,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可能是“够格的”消灭剥削;“把社会主义描述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①的观念,导致把生产力的发展服从于分配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纠正了这一认识误区;按劳分配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