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随着青年人非婚同居现象的逐渐增多,青年人群在对非婚同居的认知、接纳和实践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同时,青年人同居又具有“试婚同居增多”、“性别差异明显”、“经济限制多、财产积累少”与“非婚生育率低、但却相对高发”的特点。法律的回避已难以阻止青年人非婚同居的继续增长,构建相应的法律应对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加强婚姻普法宣传,便捷结婚登记公共服务;防范非婚生育,保障子女利益;疏通权益救济的渠道,完善法律应对机制的必要环节;正视同居侵权,探索审理非婚同居案件的多元化司法适用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文化的渗透,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婚姻观都发生了转变,传统婚姻"从一而终"观念被颠覆,婚外同居的现象开始蔓延。婚外同居双方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同居期间的暴力问题开始进入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视野,并日渐受到重视。由于婚外同居暴力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多重价值观的冲突,需要权衡利弊再做出相对正确的伦理决定。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社会工作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根据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整合,提出伦理决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非婚同居的增多,同居关系中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逐渐呈现在法律面前。同居女性所遭受的权益侵害主要表现为五种样态:身体伤害广泛存在、精神损害难以避免、家务劳动价值忽略、财产权益保护缺失、权益救济途径不畅。由于《婚姻法》的保护性规定无法适用于非婚同居关系,而财产法的调整机制也难以发挥效用,现有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和简化,又缺乏诸如婚约制度等替代性救济机制,同居女性所遭受的权益侵害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法律的基本功能在于体现和规制现实生活,相关立法应该从五个方面来完善对同居女性的权益保护:扩大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完善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明确同居财产的归属,疏通司法救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18.
19.
非婚同居数量日益增多,特别是进入社会转型期,非婚同居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这为法律提出新的规制诉求.对于是否对非婚同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目前我国学术界争议较大.但法律的回避和等待只会让更多的受害者望法兴叹.理性的法律应认识到法律是现实生活需要的反映,应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区别对待非婚同居和婚姻,对非婚同居主体、人身关系、财产关系、非婚同居终止,尤其是财产制、债务承担、扶养请求权等明确界定,人性化地制定相应法律来规范非婚同居现象.探讨非婚同居法律规制价值将从新的角度阐释立法的可行性与可能性.非婚同居法律规制价值主要体现在:更新立法思想、保障公民人权、深化公平理念、重塑婚姻道德、彰显法律之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