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时下常见:某产品是本远离仕女的偏好,却也有娇姓俏语:“好温柔!”“好喜欢!”一类的同;一件药品,其实没被正式鉴定过,却常有专家的成串签名乃至堂皇印上有效率!一个省里批的公司自己的往公章前缀了“中国”二字,于是生意和业务在一夜间也膨胀了许多!仿佛谁都知道这里面有玄虚,仿佛谁都知道这有悖于某些严格意义,但这也仿佛成了商场中的一种“惯例”!还曾见过,在报纸上登了一串某某公司开业的祝贺单位,而这些单位中的多数当然没有送花篮,没有致意更没有出席。但他闪在事先都无例外地收到一纸“无复函即视为同意”的他人代筹…  相似文献   

2.
康德写过一些短文章,都不是散文随笔式的,而是一板一眼的哲学论文,读起来并不轻松,要理解它们,难度甚至超过他的大著作,因为这些短文,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但从他的哲学武库中搬来全套的武器,所以只有理解他的全部批判哲学精神,才能真正弄懂这些文章;当然,反过来说,这些文章也能对理解他的全部哲学精神有所帮助.我们现在要研读的这篇短文是针对了当时德国哲学思潮中的一个倾向:理性的哲学似乎可以用一种情感或天才的诗意来占领,康德以自己的批判哲学精神很仔细地加以分析批评,批评得很尖锐,也有讽刺挖苦,但理路还是很透彻的.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做哲学的,似乎有相当的普遍性,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3.
春节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国 《社会》2002,(2):19-21
春节之于中国 ,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地域扩散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礼俗所无法企及的。我们从儿时对过年的向往 ,到长大后理性地对其进行思考 ,渐渐悟出了春节的文化底蕴、内在魅力以及它在满足人性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功能。我们终于知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 ,春节其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动 ,其存在是人们需求的折射 ,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现代手段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所以 ,经过一年奔波后的人们 ,无论是何年龄、性别、地域 ,都渴望在春节来临之际渐渐停息于它那温馨的港湾。正因为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寻找春节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一、春…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14,(2):14-15
卡梅伦访华,给中国领导人带了不少礼物。他赠送习近平一件英格兰男子足球队的签名球衣,给彭丽媛一副迈宝瑞手套。你知道这些“国家级”礼物价值几何,谁来负责?收到的礼物又去了哪儿吗?  相似文献   

5.
袁茵 《东西南北》2013,(18):60-61
光头、红衣、白裤,史玉柱以一成不变的装束出现。按照一贯的解读,史玉柱又要营销了。可惜不是,他脸上一直有着别样的兴奋和跃跃欲试。“我要退休!”在场所有人都愣了三五秒。在这前一天,他得到巨人网络董事会的退休批准。今年史玉柱刚过五十,和他同期成名的企业家许多已“牺牲”于中国式的商业探索,他也险些这样。他的朋友们,如马云,比他成名晚却也要退休。与70岁还在创业的王永庆,80岁还去拯救日航的稻盛和夫这些世界知名老企业家相比,史玉柱、马云在50岁左右退休显得非常浪费。  相似文献   

6.
教授的脊梁     
蒋德海 《社会》2001,(5):4-6
著名学者费正清教授在他的自传中讲到 ,他一直无法理解现代中国史上一个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千百万受过教育的青年学生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红卫兵 ,他不解地问 :孔夫子到哪里去了?下面这个例子恐怕能说明一些问题。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也有少数激进学生 ,一觉醒后扬言要火烧校园内最大的瓦德纳图书馆,但后来没能伤及片纸只字。因为出师那天 ,有一列白发苍苍的哈佛老教授排在高堂玉阶之下 ,标语牌上只写了三个英文字 :WalkuponUs(踩着我们过去)。激进学生在围观人群的笑声中败退。 ①当然 ,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文革”要由教授来负…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我穿着褪了色自行打磨的破牛仔裤,执着地不穿袜子,穿着匡威篮球鞋,夏天神游在四方路、龙山宾馆、银都花园。教堂的钟声常让我惊醒过来,其实我一直是生活在青岛,而不是欧陆某个小镇。这些老的时尚据点今天看都有些落寞,所有那时开店的年轻人都在老去,那批最具消费能力的玩家也都飘洋过海留学至今未回。  相似文献   

8.
陈晨 《东西南北》2011,(18):71-73
仅仅半年之内,中国地产标杆的万科就有三位核心高管相继离职——年初是徐洪舸、肖楠,最近的则是刘爱明。对于离职事件,郁亮说,他一直在试图“理解”这些事情。我们也想知道,在教父王石逐渐隐退之后,万科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某工地上,河南人葛远征被称作"老葛",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全名。前段时间,劳累了一天的老葛照常去地铁站蹭免费Wi-Fi跟家里人视频通话,被人拍下视频传到网络上。据《新京报》报道,在葛远征所在的工地上,像他这样去地铁站"蹭网"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农民工也有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蹭网农民工"不过是以一种更显性的方式将这种需求呈现出来。许多人被其打动,就在于他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俗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俗话的意思就是老话.这句话放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月或许适用.可拿到如今的社会恐怕就有些脱离于时代了。不管是中国式离婚也好,外国式离婚也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去了。当然,我们并不是撺掇着夫妇们离婚,其实只要不是找了个特别变态的丈夫,生活还是蛮有趣的。我们的婚姻生活一次只能有一个选择,可在电影电视里,我们能见到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丈夫。  相似文献   

11.
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常常约几个朋友去福利院看望那些比我们还小,却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时,我们已明白遗弃是怎样一种涵义。看到了一大堆小孩,却看不到一个自称是爸爸或者妈妈的大人。我们知道,这些孩子缺少了很多我们所拥有而他们也应该拥有的东西,所以,每次回来,心情都是无比的沉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以宏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求实的态度,广博的学识,并熟练地运用民族的语言形式,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写下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著作”,当然,也包括他的公文写作。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所收入的毛泽东的重要公文著作就有六十多篇,这些虽然都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典范。研究“毛泽东与公文写作”这一课题,不但是因为这些著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有普遍意义,而且对目前和今后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评刊表     
佚名 《东西南北》2009,(9):69-69
张惠妹的歌里有一个女子,想要走到对方的梦里去。她想知道那个男子在梦里有没有想别的女人。倘若真有一种机器能够让人走进爱人的梦里,那么世界上所有爱情神话都会破裂。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5日,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对于中国人来讲,并非漠然无所感触1984年,里根访问中国时,中国的许多家庭刚拥有了第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第一次有机会仔细瞻仰大洋彼岸的’‘美帝国主义”头子的风采在我的印象中,他风度翩翩一身西装有款有型后来才知道.他做过电影明星,难怪电视里,里根的名字总是同“遇刺”“冷战”“星球大战”等重磅词语紧密捆绑在一起后来,他辞职了,以后的美国总统都没有他帅,克林顿也不行再后来,他得了老年痴呆症如今.他去了,去了历史的深处那些大事件就留给历史学家记载吧,在此.作为纪念,我愿为你呈现一个作为丈夫的里根,而非作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相似文献   

15.
韩松落 《东西南北》2012,(16):29-29
凤凰传奇不止一次听过被说歌太俗。 曾毅有次去菜市场,看到一位大叔一边剁猪肉,一边哼唱“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他觉得能让卖菜的人喜欢他们的歌,也很好。他不介意外界的评说,甚至还会在微博上回应一下,“别人的音乐可能很雅,但是老百姓这根神经没有被拨动”。  相似文献   

16.
谢秀钿 《社会工作》2008,(11):55-55
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常常约几个朋友去福利院看望那些比我们还小,却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时,我们已明白“遗弃”是怎样一种涵义。看到了一大堆小孩,却看不到一个自称是“爸爸”或者“妈妈”的大人。我们知道,这些孩子缺少了很多我们所拥有而他们也应该拥有的东西,所以,每次回来,心情都是无比的沉重。  相似文献   

17.
高贵的代价     
今天,人们总是羡慕贵族。商家做广告促销,也常常要以贵族为招牌。不过,他们何尝明白,高贵其实是有代价的。当然,在历史上,中国和西方高贵的代价不同,看看这种不同,也是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8.
熊春文 《社会》2007,27(3):26-26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连带的乡村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他对于中国问题及中国社会文化特质的认识与判断上的。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梁漱溟所论述的中国社会文化要义,还是他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所固持的理性精神与社会 / 教育路径,都贯穿了一种地道的社会学思维。他在理论陈述与付诸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学洞见与文化自觉,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需要的智慧和心态。  相似文献   

19.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个宝玉:一个是甄宝玉,一个是贾宝玉。贾宝玉是书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意刻划和描绘的艺术形象,他在书中几乎是贯穿始终的,我们不待读完全书,一个活生生的宝玉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与之相比,作者对甄宝玉的描绘与刻划却是很少的,在前80回中作者没有对他进行直接的描画,只是在第2回、第56回通过贾雨村和甄府的几个老仆妇之口道出了他性格上的一些特点及他的相貌与贾宝玉一般无二,仅此而已。就是他身上的这些性格特点,也都是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相重复的,没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因而他给我们的印象也是模模糊…  相似文献   

20.
一 老子的“道”就象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魔方吸引着历代的哲学家。大凡有造诣的哲学家,几乎无不对它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在众多的解释之中,陈效应先生的解释可谓别具一格。他说: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从‘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