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应厘清以下核心问题:一、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行政机关,不应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国有企业。二、应准确界定国家秘密、行政秘密和私人秘密的范围,作为免于公开的三大事项。三、信息公开的方式,除采取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相结合的模式外,应融入我国地方立法实践中已采用的内部公开和预公开制度。四、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指定特定的机构和个人具体实施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信息公开联合会议并赋予其个案审查职能,作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传统救济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情报一词,经历了从窄到宽、从专用到通用的变化。情报与信息有别,在政府或行政的情况公开方面,使用情报一词更为恰当。行政情报,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中制作、取得或管理的文书、图画以及电磁等非常规载体所作的记录。情报公开,指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向公众公开,包括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情报公开法,是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集中规定公众的知情权和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公开情报义务的立法总称。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地成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在疫情信息公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该议事协调机构并非我国法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原因在于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导致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现实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接受性考虑,应在与行政主体理论分离基础上,从功能标准考虑,以是否依法享有、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权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重构逻辑,它具有不再脱离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实际、不再过分注重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不再局限于国家行政职权、不再局限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相合一等优势。在进行具体重构时,可从以公共行政管理职权“名”“实”相统一确立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质”、以公共行政管理职权合法性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量”、以最先受理原则应对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受理权冲突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志着中国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构进入新时期。行政信息的公开涉及多方面的价值衡量和利益保护,如公民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行政机关的公开义务与保密义务等,因此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相关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实践中的困境,借鉴各国立法经验,建立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开的价值分析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开制度有着其存在的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宪政价值。行政公开是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实现的前提和公民充分行使监督权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履行WTO中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国外行政公开立法体现了依法公开、行政民主和行政效率的公开原则。目前我国行政公开尚存在立法滞后、信息公开质量不高、监督机制失衡等不足。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树立“服务行政”和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相关行政公开监督机制来促进我国行政公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开制度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将其行政行为公开于社会和相对方,让其知晓和了解相关情况的一种制度,它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行政公开的概念、意义、行政公开的内容、我国目前行政公开的现状及对策等方面对行政公开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当事人资格的认定规则应体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特殊功能。为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申请公开信息之诉的原告只需符合行政诉讼原告的一般条件,并没有特殊限制;反信息公开之诉的原告资格认定的关键是确定其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受到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侵害。为监督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责任,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适格被告应具有信息公开行政主体资格并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三人的范围不仅包括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阳光行政,但是近年来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滥用申请权的行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围绕"主权逻辑"和"治理逻辑"展开,在公民权利保障与政府治理效率中寻求平衡,但滥用申请权的行为却隐含着"主权逻辑"与"治理逻辑"的悖离,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面临巨大的困境。日本、英国等国家针对申请人滥用申请权的行为,从认定主体、认定标准和程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有效规制,在防止行政机关规避信息公开义务的同时,禁止公民滥用申请权。中国对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行为的法律规制应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与明确禁止申请权滥用行为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有利于公民真正有效地参与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权利,有利于加强人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所谓行政公开,指行政机关的情报资料、行政活动(除法律规定不予公开者外)、工作人员的相关情况等,均应公开.当然,行政公开应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平衡论的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通过改变行政主体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加强公民权与行政权对等的地位,并为其他行政程序制度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分析、检讨、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仅应制定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法》,而且还应从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以及信息公开的救济三个方面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内容要旨。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后,公共行政研究进入了理论检讨与反思的阶段,一大批拥有战时美国联邦政府就职经历的学者成长为公共行政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并根据其实践经验而在公共行政研究中作出了新的理论发现。首先,作为许多战时政策与政治活动的实际参与者发现了公共行政是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并因此而对政治——行政二分原则产生怀疑甚至作出否定;其次,他们在认识到了公共行政的政治属性之后而对公共行政的"价值无涉"观点提出否定,要求公共行政以明确的价值追求为宗旨;最后,无论是公共行政的实践还是研究,都表现出了开放性的特征,在实践上,由于越来越多地卷入到了政治过程而更多地面向研究者开放,在研究中则与其他学科开展越来越多的互动,从而使公共行政的发展进入一个公共性与开放性同步增长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正是树立行政权威的基础,行政公正涵盖了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即对过程和结果公正的追求。司法审查之下的行政公正标准为行政正当性提供了保障和规制,也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3.
技术标准既是一项很强的技术性工作,也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更是判断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技术标准的特征具有法定性、技术性、行政管理性等属性;其表现形式既包括各种立法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民商事主体的自律行为和协商行为等多元化形式;同时,技术标准通常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利益关系方博弈的重要领域,因此,其制定和适用要考虑各种利益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14.
从行政哲学维度来看,价值与技术的分离奠定了行政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但也成为当前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陷于困境的根源。我国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分割导致的困境集中反映在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调整公共权力结构与运行方式,培育公民社会自治能力,重建公共行政伦理,实现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的辩证统一,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环境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权配置、职权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有机组成。我国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环保管理体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以"地位独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监督有力"为原则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改革,以期早日构筑我国科学化的现代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依法行政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政府奉行的一项基本准则。我国的依法行政原则从提出到实践时间虽然不久,但在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依法行政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提高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促使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以及加强行政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吉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3):101-106
新公共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政府改革实践和传统公共行政的发展中演化过来的一种新的公共事务管理范式。目前,在我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行政管理教学进行再思考。“多维发展型”、“研究型”、“案例型”和“实践型”等新公共管理范式下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对行政管理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行政主体概念存在诸多缺陷,在公共行政改革的冲击下,更加明显。在行政主体概念的外延已经发生嬗变的情况下,应该把现有行政主体分为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体。公共行政体只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体系中能够代表行政主体依法独立行使公共行政职权,并对其公共行政行为以担当行政争议当事方的方式,承担形式法律责任的组织。  相似文献   

19.
“认知图式”原本是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探讨的内容。探讨公共行政研究的认知图式,目的在于揭示公共行政研究运用何种认知之网,捕捉或生产公共行政思想。因此,基于认知图式理论视野,回顾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认知图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行政研究的认知图式假设,并基于公共行政思想史进行验证,得出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认知图式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并且说明了公共行政思想史如何在不变的认知图式之下,实现不断演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和第三部门即非营利组织。我国的私人部门市场化程度已较高,但公共部门的改革滞后,表现为:服务理念不强;运行方式落后;业绩评估不科学。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用企业精神改革公共部门。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开放市场、实行科学的责任制、完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