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诚信作为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立身、立业和治国理政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一个发展的伦理范畴,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因子,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 ,应当在明确界分道德要求与法律规范性质的前提下 ,把充分体现市场主体合理需求与利益的道德规范有限度地纳入到法律体系中 ,以使道德与法律形成内在有机统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原有的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机制和他律环境被打破,使得人们诚实守信的自律性相对下降.诚信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及制度,既是道德规范的选择,又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选择,而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征信制度则是将道德自律性与他律机制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论师德建设     
德是做人的根本,师德是做教师的根本。因此,对师德建设进行一番研究,对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益的。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换言之,师德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道德要求。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教师首先应是道德健康的人,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诚实守信,自尊自强,谦虚谨慎,坚毅勇敢,艰苦奋斗,克已奉公;要尊老爱幼,团结同志,和睦邻里,勤俭持家等等。二是共产…  相似文献   

5.
从个人生活的角度看,做人优先应该是个体道德建构的起点,这个起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个人人格的确定性,即人格独立和讲求诚实守信;二是作为个人品质的尊重和宽容。合理生存和合意义相统一的生活构成个体道德生长和完善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个体自我意识推动个人完成从生存到生活的心路历程。对适意的生活方式的践履体现着对人生意义的开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肉体和灵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诚信--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范畴和市场经济伦理的支柱,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尚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把诚信从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建构社会信用体系,以现代信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我国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加强诚信建设,当前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诚实与守信、道德与利益、诚信与明善、自诚与他信、自律与监督、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培养诚信品质,要重视理性认识,坚持实践体验,持之以恒,“积善成德”。  相似文献   

8.
郑桂初 《老友》2014,(9):1-1
正党有党纪,国有国法。一个政党靠它铁的纪律,形成战斗力;一个国家则靠它的法律约束每一个国民,形成有序的社会。除法纪之外,还有道德规范一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党纪国法是做人的"硬件",道德则是做人的"软件"。因此,你想做一个好官,必须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为官之道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素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不仅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而且也自然成为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中的问题,其背后是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经济社会生活呼唤诚信道德的支持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需要诚实守信道德的践行。这组笔谈,分别从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素质、发达市场经济中的诚信、企业诚信以及政府信用等方面,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为人之德,是道德的基石,同时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提出,充分体现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处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地位,从小抓好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是每位教师的应尽职责。它不仅是小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旅游行业诚信问题的伦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面对当今我国旅游行业存在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给旅游行业所造成的危害和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新的国际形势,加强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伦理学角度对旅游行业诚信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晓英 《南都学坛》2001,21(1):14-19
在立体多层的孔子道德思想体系中,道德践履是其核心和精髓。孔子以为仁由已、笃实躬行的道德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经世之行,定位于道德践履的人物评价标准,构筑起重视践履、强调事功的道德论体系。从而表明道德践履才是孔子的终极关怀,是孔子道德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生考试诚信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 WTO后 ,我国要在各方面与国际接轨 ,诚信成为建设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所在。而作为未来市场经济主导力量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及大学生个人成才的关键所在。考试诚信作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道德控制和制度控制 ,完善考试诚信道德建设的新颖命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其新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境界,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政治挂帅的结果。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提倡买卖公平,实现利益最大化,道德与市场经济发生一定的冲突。只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削弱与克服负面效应,才能把道德和利益之间的纠缠转变为和解。道德以市场经济为行为准则,使人人景仰的道德境界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市场经济也以法律为准绳,实现具有统领作用的道德建构,使只讲道德不讲经济和只讲经济不讲道德转变为同存互补。  相似文献   

15.
“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实践理性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有三种解读向度:目的论;策略论;工具论。基于道德哲学的方法,诚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存在于由三维人文纬度构成的立体世界中: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三个世界中,本体世界是形上道德真理,生活世界则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世界。不过,生活世界仅是道德的作用对象,道德的作用方式决不是直接地参与和干预世俗生活,而是通过意义世界的建构,实现与生活世界的辩证互动,进而追求人的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因而其作用点和作用方向是意义世界。"道"、"德"、"得",分别构成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的核心概念。"道——德——得"的价值生态,使本体世界、意义世界、生活世界相贯通,由此构成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诚信的劝导,必须防止康德所担忧的"伪善"和道德的"源头性污染"。以"道"立"德",以诚养"诚",是劝导诚信之德的"应然"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制范畴,是一种人格、制度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人们安身立业之本,是市场经济基石,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塑诚信,建设诚信社会,一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诚信功能,体现个人社会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合理实现利益均衡,不断加强对全民的诚信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诚信立法,规范诚信法制社会,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激励,鼓励守信,惩罚失信,规范取信,给诚信以法律的定位.以德养诚,依法护信,德法相济,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来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是青年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诚实守信环境的培养。就当前高校开展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优化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的大德育体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加强青年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9.
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充分实施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道德的发展 ,这使得道德的法律化成为可能。但道德的法律化是有限度的 :从范围上看 ,有些社会关系主要靠道德来调整 ,法律只起辅助作用 ,甚至不能适用法律 ;从功能上看 ,法律直接规范人的行为 ,但对人的思想并不具有直接的约束力 ;从道德发展的角度看 ,法律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保障高层次的道德要求 ,而且对法律的过度依赖还会导致道德的弱化。因此 ,我们在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的作用 ,避免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过度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