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表达对象。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期,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体系也处于奠基性阶段,现代作家在理论和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这些重述神话的作品既体现出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情回望,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苔尔芬》中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她在作品中抨击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表现出女性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进而展示出作家对妇女解放与社会舆论、道德与爱情之间矛盾冲突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应该说主要来自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来自相对独立的单纯的女权主义思潮,如西方催动女权运动的女权主义思潮和一批深具影响的女性作品及论著,也来自西方诸家学说中对女权的强调,如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对女性解放的深刻论述,这些论述曾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中国作家、批评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关注女权主义文学思潮的来源时,却仅仅强调60年代才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和批评在80年代的东渐。这种观点固然看到了开放的中国自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文学和批评鲜亮的一面,但它却忽…  相似文献   

4.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江淮论坛》2003,(6):145-149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鲁峡 《河南社会科学》2001,9(6):148-150
当代中国女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共同的审美走向。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执著的理想追求、个性的充分表现以及对生活细腻的体验和反映,与她们净化了的高尚审美情怀,构成了创作的基本韵致,使之成为颇具特色的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6.
在布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体系内,布希亚通过其对“女性范例”的解说表达了其女权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作为消费社会的规训手段,“女性范例”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功能——通过符号价值体系的灌输、规训,使得女性对其自身的消费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表达过程中,布希亚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出了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颗耀眼的华裔明星,一位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她作品中的中国故事既真实,又虚构,反映了美国华人独特的族裔体验。《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家族史和母女关系为线索,揭示了露丝·杨家三代女性的婚姻悲剧。文章拟根据女权主义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论述小说中的婚姻主题,旨在探索华裔女性艰难的婚姻历程。  相似文献   

8.
尽管曼斯菲尔德不愿自我标榜为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中却呈现出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借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评析曼斯菲尔德的女性写作,指出曼斯菲尔德是在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孙翠玉 《北方论丛》2007,(5):129-132
在布西亚的消费社会思想内蕴涵的女权主义思想,是通过"女性范例"得到表述的。作为消费社会的规训手段,女性范例的意识形态性在女性关于自身的认识与消费中表现出来。总体说来布西亚的女权主义思想是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评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被称之“硬汉子”的男性人物,同时又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如同他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复杂的个性特征,经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了海明威悲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红灯笼》是作家陈力娇201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作品在现实主义中渗入浪漫主义情怀,将女性意识与时代变迁、家国情怀结合起来,通过塑造一系列“至死地而孤勇”的女性形象,咏赞了一代兵工战士与苦难搏击的勇气和力量,发掘了静水流深的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奇崛,书写了雄奇壮丽的北国史诗,表现出作家的温暖和大爱,为新世纪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张弘 《南方论刊》2010,(6):91-92
《惨败》是2002年诺贝尔获奖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无命运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嵌套结构、碎片化叙述和戏仿等叙事技巧的应用,使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元小说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坛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以切身体会来描写女性经验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一部部别开生面的作品。现当代人物画廊中,更摇曳着活跃异常、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作家塑造的。而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往往把对女性的描写作为对整个现实世界反映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一内容,力求更全面、深入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真实面貌;后者则不同,她们在其中倾注了几乎全部的热忱和心血,把它视为世界的重心、现实的中心来描写和表现,倾诉了他们对人生…  相似文献   

14.
刘征 《学术界》2015,(2):187-192,327
近三十年来的马来西亚华文女性小说〔1〕创作成果丰富。总体呈现出三方面特点,分别为:小说主题的演变过程表现出女作家创作心态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的转变;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出作家对第三世界女性生存境遇的关注;新世纪以来马华女性小说表现方式的革新展示出作家艺术水准的提升。纵观三十年来的马华女性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们在华文写作上的执着与坚守、认真与努力,也可以发现她们的不足之处,但她们用热忱之心共同描绘的南洋之花已经开始在马华文坛悄悄盛放。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中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英美文学中的反映;论述了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盛行时期)以及40年以后(后现代派盛行时期)等四个不同时期英美文学中所表现的女权思想的特点;探讨了由早期具有女权思想的英美作家侧重反映两性冲突(及其对双方的伤害),和对实现男女平等的向往到后来女权主义作家着力表现妇女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的演变过程。在肯定其积极因素的同时,指出其“没有揭示妇女问题实质所在和实现妇女解放的有效途径”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16.
刘雄平 《江淮论坛》2007,1(1):180-184
中国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由来已久,不过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写作应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不仅女性写作的队伍庞大,而且女性作家及作品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鲜明,犹为重要的是女性写作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已初显实绩。  相似文献   

17.
"女巫"与"天使"作为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实际上以一种"创始神话"的形式参与了男权社会文明建构的全过程。这一意象不仅暗示了男性对女性的恐惧,也透露出男性对女性的想象。虽然女权主义批评者对这一意象的历史分析颠覆了菲逻各中心主义的传统,然而她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神话"是人类对自身心理二元结构(即神性与人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自觉地将她们的作品装裱在童话模式的镜框中,沿用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但这一传统经典童话模式被两位作家重新审视,并予以修正和颠覆,她们对其原型意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充和变形,浸润了女作家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重建女性人格的积极探索,从而开辟出女性话语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20.
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以来 ,女权主义批评在西方的发展呈三极化趋势。法国批评家提出“女性写作”的概念 ,从理论上探讨女性语言的特点 ,试图通过语言的革命实现女权运动的目标。在美国 ,批评家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文本研究的实践上 ,对长期确立的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文学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检讨。英国的女权主义更注重批评实践的政治意义 ,主张文学参与历史 ,以促进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家既各有特点又有共同的兴趣 ,表现出女权主义批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