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孙海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8-40
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党史上两次重大历史转折的标志性会议,二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两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形成、冲破"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禁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影响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两次历史转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佟玉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43-47
在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奋斗史上,有两次会议被称之为“历史性的转折点”,这就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从二者发生的历史背景、解决的主要问题、贯穿的指导思想、取得的历史功绩、所起的历史作用等方面加以全面对比旨在充分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同寻常的历史贡献及其意义,进而深化人们对邓小平理论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谭晓曙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两次转折的成功实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防止“左”的错误的产生,不断总结经验且勇于改正错误,我们党便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张克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极为重要,这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中共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确定的标志。这两次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有相同点,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通过反“左”、纠“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转折的首要前提;稳固和维护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的权威是实现转折的关键;在组织上对人的处理采取慎重的态度是实现转折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熟的两座里程碑——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分别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两者分别标志着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走向成熟的起点,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起点,才出现了党在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以七大和十五大为标志的党的领导两次成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李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使中国从此踏上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民族全面振兴之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有各种直接原因的促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中心、重点的转移,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说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从这个意义,而且仅仅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任何超出这个意义的解释。都有悖于这一转折的性质。换句话说,这一转折既不是一般方针政策的转变,也不是基本制度与社会性质的转变.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发展道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彭家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本文从10个方面重温了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自觉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运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20年了。今天,我们面对祖国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回顾20年来党和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走过的战斗历程,总结历史的经验,进一步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巨大历史作用,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所以是伟大转折,就是因为全会结束了1976年 相似文献
11.
邸乘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4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它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自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便成了我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各种文件、报告中的“高频词”,同时也成了开辟这一历史新时期的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著作、讲话和谈话中的“高频词”。通览《邓小平文选》第2、3卷,就会发现,邓小平曾多次、多角度、多方面地论述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值此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和八七会议是的历史上两次具有重要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将两次会议做一定的比较和对照,对于我们研究和思考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深刻总结党在历史上的实践基本经验和教训,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103-109
朱德之所以没有参加遵义会议后成立的"新三人团",是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央政治局从军事指挥、朱德和毛泽东关系以及党内团结的角度来考虑的结果.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前对周恩来的作用肯定不够,事实上,由于周恩来当时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其作用是无人能替代的.在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友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4):13-19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所以其历史地位尤为重要,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由遵义会议衍生出的遵义会议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励志奋进,勇往直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新时代背景下,遵义会议及其精神依然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作为红色文化的标志之一,其精神力量仍然可以发挥激励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砥砺奋进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所谓伟大转折,“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马书波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议题,也是它的重大功绩。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其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内在逻辑和依据的,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光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二十年前,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我们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拨乱反正的关键环节,领导和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10月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用了28年的时间。而遵义会议召开的1935年1月,正处于这28年的中间支点上。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将这个28年分为前后两个14年。 相似文献
19.
作为转折点的遵义会议,传统的历史叙述主要采用肯定加否定的模式,而且与会者回忆中多有情绪激烈的描述,把遵义会议当作一次强硬的大逆转,认为遭到批判的一方并不赞同会议结论。这种历史叙述是对复杂事件的简单化,忽略了遵义会议的重要事实,即与会各方在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党军关系、党内团结、领导核心等方面实际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开创了最高领导层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局面,使中共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这是一次艰难而又意义重大的思想建党。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党经过30年的艰难探索,付出沉重代价后才作出的。邓小平同志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坚持中心工作不动摇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来看,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在全世界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的会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