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传统装饰图案造型繁缛精细,色彩单纯明快,构图对称均衡,注重于某种象征理念和主观意图的表达,具有自身完整的造型体系和传统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基本题材、构成方式、形式法则、色彩特征等的文化解读,归纳其艺术语言,分析其表现形式,以加深我们对它的认读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救世哲学,而还应该立足于时代,思考其对现代理性思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徐扬尚 《天府新论》2010,(2):148-152
《文心雕龙》的风骨何谓?现代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上有三说:一是文意与文辞两分说;二是形式与内容两分说;三是以风骨为相对文采的风格说。许多论证不可谓不细致、不深刻,然而却因总体上属于“非我”的“一元暨中心、二元对立统一”的割裂式解读,从而感染现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追根求源,那就是无视汉语传统的立象尽意、依经立义、相关性原则的意义表述与生成方式,既定意义、文本语境、文化话语诉求与读象悟意、得意忘象的解读方式,从而顾此失彼。风骨就是运用立象尽意的意义表述与生成方式所建构的意象性术语,本身属于取象鹰隼的骨劲气猛的审关意象。作为一种艺术倾向与追求,意义涵盖情志、文辞、藻饰、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价值转型实质是民族生存方式和生产模式的再塑造,其对发展方式转型具有理论和思想先导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必然要求文化价值进行适时重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推动文化价值转型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解读,对西方有关社会思潮的时代创新,赋予了文化价值最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有助于实现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成就并使后代适应社会的既定存在形态.采用何种方法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以西方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为方法论平台,以儒家文化为经典关照,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既要尊重文本从而接近原典精神,又要结合时代需求进行意义生成.这是西方诠释学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构成人类全部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观照,人类洞悉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解读人文奥运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促进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使人类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具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7.
王路 《河北学刊》2004,24(5):59-63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 ,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 ,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 ,进而文字的产生 ,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 ,即以思想为形式的传统出现了。语言除了担负起记载传统的重任外 ,还担负起逾越时空差距延续和保全传统的功能。按人们的最一般理解 ,所谓传统乃是那些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确立和诠释经典的最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传统的保全与更新。任何具体的传统都有其局限性。由于历史的经年流逝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变化 ,再加上语言自身的流变 ,经典的本义难免会被遮蔽和曲解。因此 ,要维系和保全传统 ,求得传统真相 ,就离不开对传统典籍的诠释。经典有一个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下 ,经典的形成过程相对简单 ,而在跨文化背景下 ,则要复杂得多。在跨文化背景下解读和诠释经典 ,既涉及语言的变化与转换 ,也涉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是在东西文化交流和融会的宏大场景下生成的。自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以来 ,许多中国哲学家在传播西方哲学的同时 ,融会中西哲学 ,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也使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可以设想  相似文献   

8.
李磊 《河北学刊》2004,24(5):68-70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 ,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 ,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 ,进而文字的产生 ,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 ,即以思想为形式的传统出现了。语言除了担负起记载传统的重任外 ,还担负起逾越时空差距延续和保全传统的功能。按人们的最一般理解 ,所谓传统乃是那些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确立和诠释经典的最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传统的保全与更新。任何具体的传统都有其局限性。由于历史的经年流逝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变化 ,再加上语言自身的流变 ,经典的本义难免会被遮蔽和曲解。因此 ,要维系和保全传统 ,求得传统真相 ,就离不开对传统典籍的诠释。经典有一个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下 ,经典的形成过程相对简单 ,而在跨文化背景下 ,则要复杂得多。在跨文化背景下解读和诠释经典 ,既涉及语言的变化与转换 ,也涉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是在东西文化交流和融会的宏大场景下生成的。自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以来 ,许多中国哲学家在传播西方哲学的同时 ,融会中西哲学 ,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也使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可以设想  相似文献   

9.
"道成肉身"对希腊哲学困境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薇 《河北学刊》2004,24(5):63-66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 ,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 ,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 ,进而文字的产生 ,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 ,即以思想为形式的传统出现了。语言除了担负起记载传统的重任外 ,还担负起逾越时空差距延续和保全传统的功能。按人们的最一般理解 ,所谓传统乃是那些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确立和诠释经典的最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传统的保全与更新。任何具体的传统都有其局限性。由于历史的经年流逝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变化 ,再加上语言自身的流变 ,经典的本义难免会被遮蔽和曲解。因此 ,要维系和保全传统 ,求得传统真相 ,就离不开对传统典籍的诠释。经典有一个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下 ,经典的形成过程相对简单 ,而在跨文化背景下 ,则要复杂得多。在跨文化背景下解读和诠释经典 ,既涉及语言的变化与转换 ,也涉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是在东西文化交流和融会的宏大场景下生成的。自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以来 ,许多中国哲学家在传播西方哲学的同时 ,融会中西哲学 ,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也使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可以设想  相似文献   

10.
黄万华 《东岳论丛》2005,26(4):9-14
抗战时期是形成鲁迅传统最初的也是最有力的时期,它在战争文化的背景上和时空的近距离观照中对鲁迅作出的解读,尤其是对鲁迅精神的理论解读,极大影响了日后鲁迅会在哪些层面上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全民抗战的时代环境,强化了革命领袖对鲁迅精神的权威诠释,也使战时中国文学对鲁迅的解读集中于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但同时,作家们丰富而独异的战时人生体验催生着对鲁迅精神的个性化解读,使鲁迅精神活跃于作家们的文学生命中,鲁迅精神由此成为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