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他和她彼此相握的手使我相信,这的确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世界。父亲82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们曾经一起走过了53个春秋。在她住院卧床大概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常每天24小时陪伴她。在葬礼后的几天里.我和父亲在斯珀简陋的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球。在第九发球点,他眺望着远处的风景:矮小而瘦削的牧豆树、衰草、沙土和一只悠闲的长耳大野兔。“这是个美丽而古老的世界。”他说。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勇敢的观点。父亲知道,在他面前还有很多的考验─—孤独寂寞,日渐衰老─—但它依然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世界。回到纽约家里之后,因为非常担心父…  相似文献   

2.
生活包含两个板块——工作和情感。工作、情感双如意,是人人寻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在这两个板块中,工作的比重更大,它是立身之本,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今天,8小时工作日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事业有成之土会告诉你:我24小时都在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人类24小时离不开互联网、手机和随时运转的电梯时,人们对电的需求也愈来愈五花八门。可是,生产电的方式却似乎仍停留在工业革命的前夜。重压之下,科学家们兢兢业业地埋首图纸与亚原子粒子堆里潜心研究。他们设想了一些非同寻常的发电招数。  相似文献   

4.
《职业》2011,(10):13-15
你有微博吗?没有就是OUT了!微博盛起,职场入进入博时代。自此,我们可以:一秒钟轻松获取名家学者的智慧火花,三秒钟随时观战千里之外的八卦大戏,24小时享受情绪垃圾桶、随身信息站、快捷精神家园的服务……好好驾驭这个职场的新助手!  相似文献   

5.
蛰居青年     
据说现在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每天24小时有23小时呆在家里,另外一小时用来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一小时还得是天黑的时候,有人将这群人命名为蛰居青年.起初我以为所谓蛰居青年不过是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称谓,后来到网上"百度"了一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雷高林 《当代老年》2014,(10):11-11
我来到瑞士的时候,当地人说起老龄化问题时,带着自豪的表情向我推介他们当地的养老餐。瑞士的国家老年协会同地方政府合作,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在全国推行“网络+家庭”按键系统,为老人提供24小时点菜、配餐和收款、送餐“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7.
塞冬 《女性天地》2006,(8):46-47
什么是溺水呢?按照一般人的说法,就是被水淹了一下。实际上科学的说法应当是.水淹没了人的面部及呼吸道,继而窒息,引起生命危险,淹溺后24小时仍存活为溺水,淹溺后24小时死亡则为溺死。  相似文献   

8.
张凡 《当代老年》2007,(5):39-39
古人习惯把一天一夜的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人们又用12地支中的每一个名称来命名这12个时辰。比如,上半夜11时至下半夜1时称为子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夜子时。按照地支的顺序,清晨5时到7时正好是卯时。  相似文献   

9.
奉荣梅 《老年人》2013,(4):44-44
在翻越双牌、道县交界的紫金山盘山公路两小时的行程中,我总禁不住怀想起八百年前一个被贬谪道州的士人,想起他在一个冬日起程、三千里凄风苦雨的赴湘之旅。他就是朱熹的门生、南宋大儒蔡元定。  相似文献   

10.
他们几乎每天在办公室度过十三四个小时,吃盒饭或微波食品,穿着简朴,生活欲求低;他们喜欢独往独来的生活,对婚姻的需求并不迫切。他们几乎所有的私人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看书、看电视、看碟、玩电脑上网,即使周末也是如此。他们几乎不与任何朋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家里的电话号码甚至连公司里最好的同事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暧昧20年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才是这个城市里唯一肯20年如一日为我24小时开机的人。一天,老公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我吵架,越吵越凶,到了最后都忘记为什么吵了,两人憋着一口气只为争个输赢结果我摔门而出,大半夜一口气跑到酒吧  相似文献   

12.
雨薇 《当代老年》2008,(9):44-44
一般正常人24小时尿量约为1500毫升至2500毫升之间,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500毫升称为少尿。少尿在医学上常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出现少尿症状的疾病有:  相似文献   

13.
袁雪峰 《公关世界》2010,(12):70-72
工作中总是有两种人,一种是为老板打工的人,一种是为自己工作的人。 前者的眼里衡量的标准核心就是钱,老板给多少钱,他就做多少事,无利不起早,讲求即时回报。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钟点工”,他们一生的价值基本上可以直接用时间乘以工资计算,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或创业者,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创业漫长的投入期和失败的风险,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选择打长工还是打短工,最短的短工是按小时计算和当天回报的,  相似文献   

14.
胡正强 《老年世界》2014,(22):10-12
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自古皆然。范长江与邹韬奋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两颗光芒璀璨的巨星,他们两人都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发展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的两面大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两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由相识而相知,到在香港《华商报》社并肩战斗,前后约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始终互相支持,鼎力合作,亲密无间,成就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一段友谊佳话。  相似文献   

15.
别让心失明     
《中国社会导刊》2012,(20):55-55
从小,他就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孩子。他很聪明,学习成绩—直很好。他欺负父母不认识字,从不让他们到学校,考了满分的试卷他放在书包里不给他们瞧。但他好几次从门缝里发现,他们趁他离开的空隙偷看他的书包,然后两人相视着,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16.
《上海科学生活》2001,(9):69-70
我的朋友田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今年36岁,每晚上只睡5到6小时。作为一个电视台编导,一星期要工作40到45小时,晚上还要打理一家与人合开的酒吧。空闲时间里,她还在儿子的学校做义务辅导员。“有时,我早晨4点钟就得爬起来,”她说。“碰到赶制节目,我会整个晚上不睡觉。”  相似文献   

17.
子君 《老年世界》2007,(20):15-17
在我国,孩子出生4个月后到两年间.是家庭矛盾的一个激化期。因为这个时期,妈妈们已经用完了所有的产假。必须返回工作岗位,而宝宝却还不到送入全托幼儿同的年龄.缺乏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看护。  相似文献   

18.
拂晓 《女性天地》2014,(11):17-19
干5小时的活儿,拿2小时的钱 汪宁宁与崔鹏结婚1年多了,住在郑州管城区的一套老房子里。这套房子是两人结婚时崔鹏父母出钱买的,虽不是新房,但也比租房强。小两口平时工作忙,家务活儿没人干,崔鹏提议找个钟点工,汪宁宁说:“咱们都是小职员,一个月挣这点钱,家务活还是自己干吧,能省就省点。”  相似文献   

19.
变媖 《当代老年》2008,(1):26-26
参加工作以后,我便开始给父母买礼物了。以往父母过生日或是其他什么节日时,我和两个姐姐基本上都是给他们买衣服。两位老人节俭了大半辈子,为了供三个大学生,一直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不舍得买,如今我和两个姐姐都挣钱了,于是逢年过节,或者是他们的生日,总是换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几年下来,他们的新衣服可就“饱和”了。你想啊,春节、母(父)亲节、老人节、再加上两个老人的生日,等等,这一一年到头,每个老人至少收到三个女儿的十几件衣服,以至于如今我们一提给他们买衣服的事,他们就急,说衣服已经穿不了,再买就“添乱”了!想想也是,两位老人退休在家,一不外出,二不应酬,衣柜里的衣服也真够他们穿几年的了。  相似文献   

20.
带飞 《伴侣(A版)》2008,(10):47-47
正在很多人看来,法国人生活悠闲。在法国,绝大部分商家周日不营业,很多小店的营业时间是早上10点到下午5点,中午还午休两个小时。不是法国人懒得工作,而是就算每天多工作好几个小时,也没什么顾客上门。大概只有在一年两度打折的日子里,商店里才会热闹一点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