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而且,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革,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也随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不断改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够达到培养为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实用人才。这类人才既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具体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需要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合理的办学定位,建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邵玉华 《现代交际》2012,(6):175-176
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提高,本文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孙桂香 《职业》2016,(20):22-23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人才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淄博技师学院与淄博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双证教育”办学模式,是适应当前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有益探索。本文结合“双证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对“双证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双证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适应新世纪法制社会建设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内在要求,而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调整法制教育的内容、改变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网络是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它主要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向。本文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晖 《职业时空》2009,5(12):91-93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研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应的行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明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结构内涵;必须以满足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完善工商企业人才素质结构、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莫玲玲 《职业》2012,(12):165-166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笔者以界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特征为出发点,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内涵要素,研究探讨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点。  相似文献   

10.
杨丽珍 《职业》2016,(18):49-50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而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改变旧的德育教学理念,探究新的德育教学理念,完成高职德育教学的任务。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思想、内化教育的德育教育思想及社会“大德育”的教育理念出发,探究德育教育教学的规律,以期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德育教学任务,实现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就要反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和总结,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结合——高职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是由传统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在职业院校运行过程中强化以市场为导向,重视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面对社会对职业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产学研办学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与校办企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侧重于产学,采取工学交替方法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技能素质、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校办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从事实际技能技术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纵深发展,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供全新路径和集约化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在新媒体视阈下需要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针对新媒体视阈下上海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多主体协同教育体系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上海地区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优化和创新,提升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加强高职学生文学素养教育,培养高品德修养、高人文修养的实用型人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21世纪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贯彻"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观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传统<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一种以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各类职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和创业教育目标、内容、途径都非常相关。但是,旧的职业教育观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就业教育,这就难免导致培养目标偏窄、教育要求偏低、教学内容偏专,培养的学生虽掌握了一技之长,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职业教育观显然已经陈旧,这种办学模式也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拓宽思路,走职业技术教育与创业教育双向融合、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步修炼的路子,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等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宗明建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学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本文就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