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大规模扩招开始,高校毕业生持续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其中医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体制下医学生就业指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分析了医学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深远影响,进而探析如何加强就业指导以促进医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基本民生。近些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综合化、全面化的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导向,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中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解释众说纷纭。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将文化资本分为身体化、客观化与制度化三种形式。文化资本对个人教育表现具有更为隐秘和强势的影响,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持性的解释表现在:提高毕业生拓展社会资源的能力、扩展毕业生职业获得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与成熟。为丰富社会文化资本,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家庭与学校应提高毕业生受雇就业能力,政府继续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就业市场应完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规范。  相似文献   

5.
孙东升 《职业》2008,(33):70-71
<正>毕业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的生存。高校要充分研究就业市场规律,要了解就业市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抓好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注重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要围绕就业市场来提升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袁佳薇 《公关世界》2023,(12):76-78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业岗位分布的不均衡、就业结构失衡、就业观念、职业规划的滞后加剧了就业压力。高等职业教育应注意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胜任力和就业压力的研究,分析高职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提出疏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帮助高职毕业生调控就业压力,调整就业心态,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英 《职业》2011,(12):33-33
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中职毕业生又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很严峻。一、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社会环境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给中职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王艳雨 《职业》2016,(25):40-41
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是当代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因素、社会的因素、高校的因素等.那么如何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呢?  相似文献   

9.
李良进 《职业时空》2014,(8):119-122
采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影响因素。描述分析发现,高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普遍感到不容乐观,感觉就业压力较大,但对自身的就业有一定的信心。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缺乏工作经验和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毕业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学习成绩、受奖励情况及父亲职业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信心和就业前景均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动力。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欠缺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要有差距、学生就业理念问题、职业能力弱、缺乏创业知识、企业设置学历门槛等问题。只有从政府部门提供宏观支持,高职院优化人才培养,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和家长联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等几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改善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剖析,并从社会、高校和高职毕业生三方面探讨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乐 《职业》2016,(25):62-63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做好全方位就业的职业指导,转变陈旧的就业思路,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提升就业几率.  相似文献   

13.
周淑敏  王海波 《职业》2011,(27):153-154
近年来,金融危机、高校扩招、乡镇失地农民大量入城、退役士兵难安置等因素,造成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曾经的天之骄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就业困难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4.
张波 《职业》2016,(25):58-5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传统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毕业生自身缺乏自主就业、创业、择业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专业、性别的要求都在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也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引导,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成汉健 《职业时空》2005,(14):62-63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就业是关系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及招生规模的扩大,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日益困难。因此,各高校应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结构,实施高校全程就业指导,培养一支职业化、专门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陈晓前 《现代交际》2010,(5):117-117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要想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就必须使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蒋晓红 《职业》2017,(22):60-61
农村家庭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现象近年来因高校不断扩招而呈现上升趋势,给学生、家庭、高校和社会均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从农村家庭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分析入手,尝试从学生自身、高校工作、社会环境三大方面找到解决农村家庭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问题的具体办法,积极促进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共同维护学生职业生涯、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稳定和谐的良性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精英身份已经被颠覆,社会、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自身等多种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堪忧,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促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化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就业工作中的核心问题。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其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除社会影响因素外,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缺失也不容忽视。本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影视艺术学院六个专业的四届学生为对象,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别性、行业特殊性、学生鲜明个性等方面特征,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