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临时措施和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保全制度的法律价值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做理论上的说明:首先,对各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的行为保全制度进行了比较法分析,以理清我国的诉讼保全制度与其它国家的法律在此问题上的差异;其次,在此基础上,说明隶属于民法基本理论的民事法律关系理论与民事诉讼中的保全制度的相融性;最后,明确民 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决定行为保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行为保全的法律价值.并且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建立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丽 《社科纵横》2007,6(10):93-96
民事保全制度是以保障判决执行为直接目的的体系性子程序,它的意义在于保障法院裁判的执行以及在纠纷解决前及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保全的客体来划分,民事保全制度可以分为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类型。许多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和地区行为保全和财产保全是处于同位阶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行为保全制度的相关规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实践中的民事纠纷愈加错综复杂,已远远超出了财产保全力所能及的范围。目前在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讨论中,大多数学者对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建立行为保全制度达成了共识。江伟教授带领的"民事诉讼法典的修订与完善"课题组所提出的专家建议稿,已将行为保全作为一项独立的保全制度。但民事诉讼理论界对如何界定行为保全的内容及具体构建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借鉴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思考构建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通过建立系统的行为保全制度,使其与财产保全制度相配合,弥补通常诉讼救济的滞后性,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不同性质的救济,及时保护权利,有效解决纠纷,实现民事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署东  陈玲 《创新》2012,6(1):85-90,128
美国不少州的强制解散公司制定法将压制及其类似行为作为司法解散公司的根据和理由,赋予权益受侵害股东广泛的救济基础;法院在压制行为的司法认定和适用上给予宽泛的解释,并以小股东权益为中心或引入股东合理期待原则来界定压制行为,拓宽了股东寻求司法救济的空间;制定法还授权法院、法院也经常自主地适用各种替代救济,以充分保护股东权益。基于压制行为而救济股东权益的美国公司法理念和灵活适用公司解散及其替代救济措施的制定法做法与司法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曾章伟 《浙江学刊》2007,10(4):149-152
美、日、英、法等国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在监督国家用税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国税收不正当使用的情况非常严重,出于纳税人保护、政府信用建设和宪政完善之需,我们有必要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本文通过对税的概念和税的基本原则做新的解释,跳出了传统税收理论的误区。最后对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框架做了简单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某项立法或某项行为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理,是宪法监督的一种手段。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有明文规定但却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没有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违宪审查缺乏有效性及可操作性。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建立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宪法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我国粮食市场制度的思考湛胜田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粮食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资,更是发展中国家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繁荣经济的基础。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粮食这个特殊商品,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步...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三者结合的划分标准,在所有四级法院之间分配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层次,以及管辖权向下转移三个方面。我们应当在对我国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这些弊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级别管辖的层次、重新确定级别管辖的划分标准,并取消管辖权向下转移,以便构我国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行.《条例》最突出的地方是取消了强制婚检.婚检不再成为结婚登记的必经程序,赋予了民众"婚检自由"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交涉能力不平衡、交易信息不对称以及格式合同的运用,使得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强调投保人利益至上,即给予投保人以倾斜性保护,不仅为现实所需,且应成为保险合同法的价值取向,这是对投保人弱势地位的法律回应,更是正义价值对保险合同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现行保险合同成立制度的反思,进一步提出投保人利益至上原则在保险合同成立方面的立法要求:明确保险合同成立的条件、确立强制答复主义及建立临时保险。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鞠秀荣,贾玉玲,任瑞生当前,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机建制”,即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各种情况表明,企业制度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节点。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使企业改革同宏观配套改...  相似文献   

11.
民事虚假诉讼是指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事实、利用诉讼程序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防治虚假诉讼的起点和关键是虚假诉讼的识别,而识别机制的核心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要求法官消极中立的辩论主义诉讼体制与要求法官积极能动识别虚假诉讼的司法政策之间存在内在紧张关系,导致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进退失据。应采用条件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的二元模式,保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既不缺位又不滥用。具体建言是,在坚持辩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立识别虚假诉讼的专职法官,并引入诈害防止参加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盘名德 《创新》2009,3(2):65-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揭开了干部人事制度渐进式改革的序幕。大致经历了恩路形成、试点和法规形成、制度创新和实施、制度完善和发展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新时期,必须不断创新行政理念,健全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构建良好的国内外行政生态环境,抓紧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而构建起一个更具效率、更有回应性、更负责任、更有服务品质的政府。  相似文献   

13.
王春梅 《求是学刊》2006,33(3):80-85
编纂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联邦民法典》是俄罗斯十几年政治、经济改革的经验总结,在私法领域中标志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标志着私法自治精神在民法上的回归,为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但由于传统与现代因素的综合作用,新民法典在未来的朝向中任重道远。我国制定21世纪的新民法典必须崇扬私法自治精神,但如何克服俄联邦新民法典中残留的公法因素,培育和发展作为私法自治基础的市民社会,以及如何协调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的设置,实现私法自治目标也是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3):106-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年未有的制度基础和历史条件。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紧急救助;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这些历史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物质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铁军 《日本研究》2007,7(2):53-59
本文以太政官时期的官僚的任用、《文官试验试补及见习规则》以及《文官任用令》为线索,探讨和研究了近代日本文官制度的确立与明治初中期政局中藩阀、政党以及日本内阁建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近代日本文官集团,从一开始就与日本的政局-藩阀政治、政党制度以及议会和内阁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观点;近代日本文官不仅仅包含有经过文官考试而成为职业文官的集团,也包括着随政局变动而更迭的文官官僚。  相似文献   

16.
张康之 《浙江学刊》2006,(3):152-159
中国的行政伦理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的最大特点是从学科建构出发去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经历了1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行政伦理研究还需要特别关注思维方式的创新,努力去追寻一种不同于近代实证思维的伦理思维方式。伦理思维方式应当把重心放在对人的完整性建构方面,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就是对行政人员这一行政管理职业从业者作为人的完整性和作为职业活动者的完整性相统一的完整性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7.
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息诉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中有一个实务性很强的工作方式——民事行政检察息诉工作。这项工作在处理当事人申诉案件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息诉工作,不仅可以消除当事人的逆反心理,而且还能向对法律一知半解的当事人解释法律,实现法治的一个良性循环。现实中通过息诉服判的当事人,不论是申诉方还是等待判决执行方,都在息诉的帮助下,不必通过多次诉讼甚至多次上访等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精力的方法达到对判决的理解和执行,从而实现了当事人自己的司法目的。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大环境下,民行息诉工作定纷止争的高效、便民的特点更加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但可惜的是民行息诉工作在法律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地位,司法环境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在现实中没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范,使得息诉工作停留在一个应急、随意的层次上。介于推进息诉工作的科学化、法律化进程,课题以一个实务的角度切入,结合多个检察机关的息诉经验,以息诉工作标准问题的探讨为线索,进行一次息诉工作法律问题的梳理,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一条息诉工作的法制之路,进而提出了完善民行申诉息诉案件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理解法律就是理解法律的漏洞”,说明任何法律制度的良劣都需要我们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进行检讨与反思。如果一项法律制度是自说自语地过于超脱于现实之外,那么这必定不是一项好的制度。保险利益无疑是保险法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从法律度与事实度对之进行解析无疑对制度之完善具有良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部地区为重点 ,对完善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根据国际经验与西部情况 ,作者提出在就业、养老、医疗及农村低保等方面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行政诉讼制度的历时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书菊 《求是学刊》2007,34(3):77-81
俄罗斯的行政诉讼不是其本土化法制。它经历了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历时性转变,通过对传统与西方现代法制思想的反思,以宪政基础为基石,强化了整个制度体系设计的逻辑性,从对诉讼价值的准确定位、适当扩大适用范围、明确举证责任和检察官的参诉制度,全新地设计了行政诉讼制度。关注俄罗斯行政诉讼制度是如何从传统走到现代,反思其面临的困境,对于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将是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