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省会城市一直是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随着一些单列市、地级市的迅速崛起,许多省会城市却相对沉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中心地位的稳固上,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形成了在民间所称的中部塌陷和省会城市“没落”现象。最近,上海市一所著名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开出了一  相似文献   

2.
合肥发力     
翁仕友 《决策》2006,(7):16-19
“对于合肥这样一个发展不足的中部省会城市来讲,在保持一定的质量效益前提下,坚持速度为先的战略取向,是我们缩小同先发地区的差距乃至赶上先发地区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3.
省会城市必须从过去行政中心的优越感中走出来,从整体上再造自己的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区域经济真正的中心和脊梁。近些年,相当一部分省会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不断衰退,省会城市正在失去昔日的光辉。具体表现在一是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二是省会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14):13-13
正3月31日,继广州、成都等城市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出台的首份政府"权力清单"——"武汉市市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正式亮相武汉市政府官网。比较其他城市,武汉市政府公示的"权力清单"共罗列4530项行政权力和行政服务事项。"权力清单"被取消的三类权力为:不属于武汉市一级部门的权力,而是国家部委或省直部  相似文献   

5.
程必定 《决策》2001,(9):13-15
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将逐步进入城市主导型的发展新阶段.由于省会城市既是省区的行政中心,又是省区的经济中心,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不少省区都十分重视研究省会城市经济,投入很大力量发展省会城市经济;对安徽而言,也应特别注重研究省会合肥经济,加快发展合肥经济.  相似文献   

6.
方正 《决策》2008,(4):50-51
本刊2008年第2·3期刊登《中部"榜眼城市"较量》一文,对中部六省的非省会城市竞争进行了一次扫描。现在,本刊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在其中的代表性城市——宜昌。对于宜昌来说,其发展的第一次机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设,第二次机遇是三峡工程。"世界水电之都"的名片成为宜昌最好的区域营销品牌,三峡工程完成了宜昌的"二次振兴"。这两次机遇,让宜昌完成了从一个沿江小城到大城市的三级跨越。  相似文献   

7.
饭局之变     
"现在总算有双休日了",王伟昆3年前考上公务员,现在中部某省会城市下辖郊县乡镇担任党政办副主任. 去年这时,正是他和同事最忙碌的时候."天天接待好几场,连轴转,周末也回不了家".但是,今年春节前却成了他所在的乡镇最空闲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杨敏 《决策》2006,(7):12-16
南昌的提速始于2001年,合肥的回暖从2005年开始,这两个城市有太多相似的经历,在发展道路上也有太多相同的选择。最近的5年,两座城市互为发展坐标,在此起彼伏之间演绎追赶与超越的故事。 在2006年赛程过半的当口,中部双域盼来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了享受更多的政策甘露,中部6座省会城市新一轮的角逐已经展开,同处第二阵营的南昌与合肥,谁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今天,我们还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希望几年后的南昌与合肥,不仅有速度更有其他值得人们用眼球去点击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8-18
2013.01.19-2013.01.25请登录会员区检索全文www.ccgov.net.cn南昌日报19日星期六我市出台实施方案再掀简政放权改革风暴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审批时限最快的省会城市西安日报20日星期日我省规划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西安等大中城市都市农业圈2017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简政放权不断推进,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简称"驻省办")的职能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为改进和加强"驻省办"管理,根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3月16日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各地将撤销县级政府驻本省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撤销市、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驻本省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经济特区等设立办事机构,开展政  相似文献   

11.
刘洁  穆琳  晓侃 《决策》2012,(5):16-17
策划人语当27张省会城市的市委常委集体合影排列在一起时,人们不禁要问:他们都有谁?4月16日,成都市委换届完美"收官",标志着历时9个月的省会城市党委换届全部完成。换届之后,省会城市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分别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2.
省会城市一直是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近几年,郑州、武汉、合肥、太原等许多省会城市却相对沉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中心地位的稳固上,都好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自“十一五”规划启动以来,许多省区重新强调要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将振兴中心城市及打造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当27张省会城市的市委常委集体合影排列在一起时,人们不禁要问:他们都有谁?4月16日,成都市委换届完美"收官",标志着历时9个月的省会城市党委换届全部完成。换届之后,省会城市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分别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纪委宣布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受组织调查后,媒体统计发现,十八大以来,已有6名省会城市党委"一把手"落马。同期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中,省会城市"一把手"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都顶着"市委书记"的头衔,但手中权力又超过一般城市的"一把手";他们并非中央部委、省委大院的掌门人、决策者,却影响着政策最直接的执行效果;因为省会城市都是重点城市、地区中心,与同级别其他干部相比,他们的落马给社会带来的震撼往往更大。所有落马省会城市"一把手"都是省委常委,有的还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24-25
省会是一个省份发展要素最多、最集中的区域,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省会城市必须发挥好自身优势,率先实现突破。据监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一些省会城市为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一流城市”、“第一方阵”、“国家中心城市”等全新定位。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地抢抓“十二五”机遇,冲刺一流省会城市。合肥、福州、太原等省会城市提出。在今后5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大都市。而广州、西安、南昌等地区则利用资源优势,致力打造各自特色之都,即国际科技创业之都、中国文化之都、中国水都。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6):19-19
“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十二五”开局,如何增强自身承载力和带动辐射作用,是一些欠发达省会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7.
省会经济圈起步——专访合肥市市长吴存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华 《决策》2007,(3):17-18
自从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正式作出建设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之后,这项决策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部崛起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下,省会经济圈的决策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解读构建省会经济圈对于实现安徽崛起和合肥大都市之梦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州是河南省会,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不仅是我国中部的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之一,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郑州交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国家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为此,加快郑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行政中心功能是不是省会城市的"十全功夫"?如果不是,那些老省会怎么会变得"一无所有"?老省会与新省会,一个怅然滑落,一个拔节成长,50年的发展落差所引发的忧思在于:中国的城市发展何时才能走出政治中心功能依赖的迷途。在区域发展中,我们习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简政放权不断推进,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简称“驻省办”)的职能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为改进和加强“驻省办”管理,根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3月16日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各地将撤销县级政府驻本省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撤销市、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驻本省省会城市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