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议程设置是西方重要的新闻传播理论.党刊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借鉴议程设置的方法,为创新宣传策划方式和手段添加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党性原则、三贴近、打造精品的创新意识.党刊策划在运用议程设置时,不可生搬硬套,不可生吞活剥,而是要活学活用,与党刊自身特征结合起来,不脱离党性原则,不生硬说教,将其应用到长期策划中,从而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议程设置是西方重要的新闻传播理论。党刊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借鉴议程设置的方法,为创新宣传策划方式和手段添加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党性原则、三贴近、打造精品的创新意识。党刊策划在运用议程设置时,不可生搬硬套,不可生吞活剥,而是要活学活用,与党刊自身特征结合起来,不脱离党性原则,不生硬说教,将其应用到长期策划中,从而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是党中央对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报道群众身边事。各报纸传媒贯彻落实“三贴近”,最显眼的是增加了新闻评论,使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因此,报纸新闻写作必须创新,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真品、精品。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宣传思想文艺战线讲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本观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思想工作“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从此“三贴近”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战线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三贴近”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建党早期毛泽东的宣传实践活动,红军时期毛泽东创建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三贴近”的理论阐发。为此,拟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一些回顾,以期我们更好地弘扬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工作中,贴近实际,就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贴近生活,就是重视新闻产品质量,以富含生活气息的作品吸引群众;贴近群众,就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新闻工作中应从这三个方面践行与坚守"三贴近"原则,并持续不断地贯彻到新闻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三贴近"既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的指导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党先后提出了新闻宣传通俗化群众化思想,新闻宣传大众化思想,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以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构成了"三贴近"传统的演变史。回顾和梳理"三贴近"传统的发展脉络,总结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将有利于我们对"三贴近"原则的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政治新闻属硬新闻,如果不讲究报道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长期以来,新闻用语假大空成风,文体僵化,媒体形态单调,已经成为政治新闻的痼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入领会"三贴近"原则,努力做到语言真实、客观、人性化,文体模式多样化,媒体形态立体化,让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让新闻更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8.
"三贴近"与传播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归根到底是贴近事实,贴近真正的信息源.无论从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视角,还是现实传播的全过程来审视信息传播,信息传播的起点都应该是在实际生活,而不是在传播机构;信息的采集就是采集者对信息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而传播正是采集者把自己理解了的信息向公众公开的过程.因而"三贴近"原则的正确性并不因为它出自于领导之口,而是具体地体现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规律.真正实践"三贴近",在实际操作中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做到宣传党的意志与人民心声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政治性。党报讲党性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三贴近”原则,唯真求实;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党报在报业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发挥党报优势,把握正确导向,讲求宣传艺术,做到指导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陆振生 《金陵瞭望》2005,(23):47-4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我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近年来,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在“三贴近”的方针指导下,认真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党刊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进入新的世纪 ,党刊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果不能很好地面对和解决 ,就会影响到党刊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 ,怎样才能把党刊办好 ,使之做到权威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四个突出” :一是坚持党性原则 ,突出党刊的政治性和权威性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原则 ,突出党刊的指导性和时效性 ;三是坚持读者第一原则 ,突出党刊的可读性和针对性 ;四是坚持市场原则 ,突出党刊的竞争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矛盾双方变化的基础上,承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为包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与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等三个矛盾在内的三位一体,使我国处于前所未有的矛盾突显期.新时期新阶段,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对于缓解社会紧张、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共青团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把市场经济理论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团的工作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青年,更好地承担起跨世纪青年教育的历史重任,是每一位团干部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就如何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加强新时期团的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归结起来有"对立论""无用论""接轨论"等几种倾向性认识。贴近专业学习实际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延伸,还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注重对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运用,使各要素在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上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实践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坚持新闻宣传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百色市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习所,使之成为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有效载体,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利益原则,要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1940年的《边区群众报》作为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的机关报,坚持"实事求是,着眼于群众,为群众办报、群众看报、群众大家办报"的办报理念,及时正确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贴近群众生活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报的办刊经历对新时期新闻媒体如何担当社会责任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民族院校要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心,认清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抓好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抓好队伍建设,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制度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民族院校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坚持不懈地把解决思想问题和"三贴近"原则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维护民族院校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与“三贴近”原则的结合“度”问题,以便在发挥新闻传媒喉舌作用的同时能够积极介入现时代的社会生活,成为真正的民生话语类型。民生新闻的这一诉求也就意味着要在新闻素材、报道方式、舆论监督等方面保持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对接,谋求自身的现实有效性,进而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