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英汉语无标记性的人称回指手段包括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英语无标记的人称回指手段以代词为主,而汉语无标记性的回指手段是以零式代词为主,在转换话题、指称对象可及性弱、处理成本高、心理距离大等情况下,英语和汉语往往都采取名词回指的手段.标记性人称回指或出现的不合逻辑的现象通常表达特殊的语用含义,这种回指手段只能从语用的角度来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相似文献   

2.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聚合词是汉语特有的结构性词形,这种独特性形成聚合词英译上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汉语语料英译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三种语境下,聚合词英译可用直译;在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可用意译。此外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其语用意义与先行语相关联。这一发现揭示出聚合词译语的语义来源,也为聚合词的意译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用标记语存在语法化现象,借助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理论以及语言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对英汉语用标记语语法化模式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英汉语料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语义迁移模式不仅存在一致性,而且它们的语法化强弱程度与句法位置有关。具体表现在英汉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过程就是隐喻化过程,且由于句法位置不同,产生隐喻义的程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照应性是语言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说明英汉语篇照应具有差异。本文将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对英汉的照应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差异。  相似文献   

7.
回指现象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英汉语中的回指,特别是联想回指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认知语言学框架理论对联想回指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能解读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8.
话轮沉默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具有丰富的语用含义。以英汉语篇会话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传统语用学在解读话轮沉默意义时存在的不足,指出应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从宏观上建立对话语理解的认知框架,才能更好地解读话轮沉默中的会话含义,实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9.
英语较多用物称,汉语较多用人称。从语法隐喻理论、思维方式和话语传递连续信息的功能格局等视角探讨英语物称、汉语人称的成因和语用特征,很有意义。英语物称常常伴随隐喻式的出现而产生,适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体。它强调物对人的作用,有拟人化修辞色彩,语气委婉含蓄,且具客观性和公正性。汉语人称常常以一致式的样态呈现,可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语体。汉语句子总是以人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题展开,语言结构规范、语义清楚。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差异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与"非形式"、"物称与人称"、"焦点视与散点视"等三个不同的侧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与分析,认为英语重形态、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句子多为"焦点视"而汉语句子多为"散点式".并从不同的语言系统及其不同文化的成因进行了比较,解释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深层回指不同于表层回指,其回指项由语境和语用因素控制,在句法范围内无法解决,需要结合认知语境进行语用推理才能确认深层回指式中回指词的所指.对三种深层回指分别进行了解释,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回指时的偏重,并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关联对于深层回指的释义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人称代词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汉语代词的分布有很大的随机性。但尽管这样,汉语代词的分布仍然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称语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英汉习语为对等习语,并从语用意义与指称意义的一致性角度以及隐文化层面考察了英汉对等习语的象似性;认为存在完全对等、指称意义不一致但构成模式一致、指称意义与构成模式都不一致的三类英汉对等习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老残游记》中的人称代词、名词与动词的回指对比,分析出英语和汉语的回指特色:汉语的零回指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英语则倾向于代词回指;汉语多重复,而英语则多省略与替代。针对这种差异,在英汉翻译中,译者需要平衡显化与隐化手法的使用,从而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5.
汉英零形回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指出汉英在零形回指的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零成分的出现和使用率相当高:而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零成分的使用率很低。汉语用零照应的地方,英语一般会用代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兰盖克的认知语法,英语中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语义本质是基体—侧重有机结合体。名词性间接回指含有两个基本构成元素,即先行项和名词性回指项,但二者不共指。回指项的语义预设了先行项的意义,先行项的语义就成为名词性间接回指的基体。分析不同类型的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语义特征,并指出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语义是存在于认知主体大脑中的心理实体,它必然受到认知主体的认知域的限制,所以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小句”为视角,采用“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汉英语祈使疑问句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层面对其语表形式进行充分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向深层挖掘语里意义,向外层探求语用价值,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以期在祈使疑问句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之间找出某种对应关系,对二者的类型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对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及衰退进行了验证,挖掘出汉英语祈使疑问句出现的根源并发现二者之间异同.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跨语言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习语是英汉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各自不同的数字文化。由于宗教文化、神话传说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使得英汉习语中相同的数字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或相同所指却借助于不同的数字来体现。从文化内涵、禁忌和虚指方面探讨英汉习语中数字语用关系的非对等性及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动物名称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 ,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相同的。一方面 ,指称意义相同的动物形象 ,其喻文 ,即它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含义可能相去甚远 ,甚至完全相悖。另一方面 ,有些动物形象 ,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 ,而在译语中却没有 ,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  相似文献   

20.
人称代词是使用频率非常高、功能十分重要但形式却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种词类.本文在对英语人称代词的各种语用规则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英语招聘广告中人称代词出现频率的概率统计,试图得出英语招聘广告中人称代词实际运用的语用意义.最后比较了人称代词在英汉招聘广告中的运用频率,再一次强化了英语人称代词实际运用的语用意义,以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