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女作家一直在做着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是冯沅君式的对男人爱与庇护的寻求;要么是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男性话语表述方式使女性文学徒有其名而无实际特色.牺牲女性意识的这种文学选择对女作家来说是一份丰富而无边的隐痛,而在创作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触及自己的隐痛,试图通过肉体和欲望的超越寻找自己话语讲述的权力,消解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男性话语.性别的怨恨与创痛成为弥漫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抛离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尝试用女权批评的新阅读方式解构叶文玲小说;侧重于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了女性写作的”双声话语”状态:一方面是女作家以源自于生活实践的朴素感受和对真实的颖悟来关注描述女性人生;另一方面,又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意识,她们在写作中常常遵从于一种男权的价值尺度,用男性话语来规范女性形象。借助于“双声阅读”,我们会发现:女性文本大多呈现出一种分裂、约束状态;作品在表层的“主宰故事”之下,往往隐含有一个“失声的故事”,那是女作家在无意识状态中流露出来的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3.
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的爱情观、价值观、女性的意识进行了探讨,从而揭示了女性文学的特点及其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是女作家写女性而又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简·爱》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部女性文学的范本,是女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整体命运的关怀,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首先,它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其次,它塑造了追求自立平等,维护女性尊严的新型女性的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最后,它把两性之爱升华为两性的心灵契合和精神交融,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女剧作家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建构文本,在日常生活中设置多重的人物关系网络,对女性内心冲突的透视细腻真实;在充满象征意味和传奇色彩的文本中,寄予女作家浪漫与古典的情怀,实现对女性自身的审美观照和对男权文化的深刻审视。女性悲剧的创作源于女作家强烈的女性意识、问题意识和悲剧意识,从而获得了对中国古典戏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当代女作家陈染的小说创作,正是性别精神立场使她创制了一套个人化女性叙事法则,以对于女性心理和感知的深度开掘构成奇特审美世界;想象的丰富奇诡跨越时空幻觉与意识流动,把女性心理情节的曲折复杂敞亮于语言。女性主体反抗与自救的冒险足迹,构成陈染“自叙传”或“自画像”式写妇女的文本序列。这些自我连续整体的文本序列,又体现出一个自觉的、有使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为提取女性语言、保留女性独特经验感受,获得与妇女深度存在本相对应的话语形式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女作家丁玲在三、四十年代曾以对女性心灵的关照与女权意识的追寻而著称,但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政治人生挫折之后,她的女性意识隐匿衰竭了,并因此影响了她晚年创作的深度与力度.这种演变在女作家群体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五四时期,女作家就以齐集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了筚路蓝缕的开创。本文就这一现象,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现代儿童文学女作家性别意识的文化成因以及女性性别本身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把握儿童文学女性文本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女性文学从开拓之日起,就为新文学流派锋起的繁荣局面作出过重要贡献。女作家们或者直接加入某个社团、流派,或者独辟溪径,以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成为“准流派”:而且随着女性文学日趋成熟,女作家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流派意识也随之自觉与强化,在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的兴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张爱玲,本着对现实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刻体悟,走出女性神话,以冷峻平实的笔调揭示出:传统的男子中心意识造成女性内在精神的匮乏和女性的生存困境。然而女性如何摆脱命运的播弄,找到自我的位置和价值的问题,在张爱玲那儿仍然是悬而未决的。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作为当代女作家笔下独特而重要的创作内容,不仅在大陆女作家笔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寻,而且在港台女性文学中也有相通的精神内容,这些都表现了当代女性自我发现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和韩国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自觉地融入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女作家们站在女性身份的角度,力图表现女性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进程之间的矛盾,从女性文学的立场上来说,是否融入蓬勃的历史话语与自觉的女性意识展现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丁玲小说对性爱的理解,对女性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独特并闪烁出一定的现代色彩。其女性意识的敏锐和深刻,特别是女性意识与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的融合,都是超前的,具有穿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全面、广泛接受外来影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疑,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也受到了外来的冲击。但相比现代男作家,女作家对外来文学的审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她们关注并接受了西方女性人文主义,对女性自身的命运充满了关切和同情,明显带有女性意识。这些特点鲜明地体现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中,并影响到当代女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女作家小说叙事中的情感活动形式入手,论述中外女性文学群体在女性意识的言说中的一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许多女性作家以现代意识为依托观照历史女性,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男性历史小说家的独特表述形态。女作家们站在男性对立面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表达了历史女性平等意识觉醒的艰难与身体反抗的决绝;继而以生命意识为表述核心,强化了日常生活的诗化意境,更凸显了女性文本的存在主义哲思。这种女性书写的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自我性别的姿态在世界文学建构中确立华文女性文学的位置,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写对其时社会现实做出了反馈.她们所创作出的女性小说一方面对“家庭”有了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也对“身体”有了新的思考.民族意识与女性性别意识的交叠是这一时段女作家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获得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前提,这种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日益彰显和确立。主要表现为自强自立、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的觉醒;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彰显等方面。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之所以在辛亥革命时期呈现多种深刻表现,是时代造就的结果,是社会的催化与女性自身解放诉求的结果,对当今女性的发展和生活道路的选择仍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语言的韵味,从而揭示出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独创出非常自我的语言文体-“流言”体,笔下的人事物都带有浓烈的女性心理主观色彩;缤纷的意象设置是其文学作品的另一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