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世纪末叶,在国内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其《时务报》、《强学报》等报刊的带动影响下,湖南谭嗣同、后才常、熊希龄等维新人士陆续创办出版了《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等报刊,大力介绍西方新学和宣传变法,在两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随着“戊戌变法”的迅速失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辛亥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受维新报刊影响并步谭嗣同等湘籍报刊宣传人士后尘的陈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县人),则以其风行一时的《猛回头》、《警世钟》和小说《狮子吼》等几部鼓动性作品,成为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海…  相似文献   

2.
《湘报》作为湖南第一家近代日报,是湖南戊戌维新运动不断高涨的产物。《湘报》报人不仅在理论上对缠足恶俗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和犀利的批判,还在实践中支持创办湖南不缠足会,使湖南的不缠足运动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3.
晚清湖南风气从"守旧闭化闻天下"到"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的扭转,除与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影响密切相关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亦是导致其"风气厥开"的有力工具之一。从《湖南时务学堂学生日记类钞》所录相关内容,可知时务学堂是以《明夷待访录》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从《湘报》所存文章及广告,亦可知谭嗣同等主讲的南学会与《明夷待访录》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以叶德辉等为代表的守旧者对维新派的批驳,无形中助长了《明夷待访录》在湖南的传播,并由此唤醒了一大批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  相似文献   

4.
《湘报》与湖南维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报》是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湖南创办的一张激进的日报。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它对湖南士绅进行了一次思想启蒙 ;对转变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关键作用 ;直接配合了湖南新政的兴办。它还是研究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王林 《学术研究》2004,644(4):110-115
《万国公报》是一份以宣传基督教为主旨的刊物 ,但它在近代中国却以鼓吹变法而出名。本文对《万国公报》的变法主张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论 ,既肯定其鼓吹变法有利于维新思潮的形成 ,某些变法主张对维新派和清政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又指出其宣教的最终目的和为英美利益服务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国闻报》是严复、夏曾佑、王修植等在津创办的维新报刊,其宗旨就是呼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曾紧随康梁,为其变法摇旗呐喊。戊戌政变发生后,《国闻报》呼吁变法的宗旨虽然一以贯之,但为了应对政变后复杂的时局,其报道策略与内容却几经调整。政变之初,为了免遭株连,《国闻报》及时与"康党"划清界限,并寄希望于慈禧太后继续新政。然而,随着清廷继续新政的承诺化为泡影,《国闻报》一改政变之初与"康党"划清界限的做法,对"康党"给予同情,并公然为"康党"辩护。《国闻报》的这一转向正是清廷政变后复旧、株连造成的恶果,而《国闻报》与清廷关系由合到离的转变也是当时诸多趋新士人与清廷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先秦湘水神祇故事有两个体系:一是源自沅湘的民间体系。这一体系认为湘水有男神(湘君)、女神(湘夫人),他们是一对配偶神,最初与帝舜、二妃无关,后来接受帝舜南巡不返、二妃溺湘成神故事的影响,湘水女神(湘夫人)的角色置换成了二妃,但帝舜是否成为湘水男神,长期处于模糊的状态。二是官方(学者)体系。这一体系坚守"二妃总称湘君"的说法,认为二妃虽然溺湘成神,但只是单身神,不认为帝舜是湘水男神,也不认为原始的湘水男神是二妃的配偶神。屈原、秦博士、司马迁、刘向、郑玄诸家都属于这一体系。作为先秦楚国儒学传播的重要人物,屈原创作的《九歌》中只有《湘君》,没有《湘夫人》,目的是以官方学者的立场维护帝舜、二妃作为圣主贤后的正面形象。但是由于受民间湘水配偶神传说的影响,从刘向结集《楚辞》到王逸作《楚辞章句》的百余年间,古本《湘君》被分割成今本《湘君》《湘夫人》,而且篇次也被颠倒了。王逸有昧于此,以"配偶神说"解释"二《湘》",难免进退失据。经由民俗资料、出土文献佐证,古本《湘君》是屈原以祀者的视角抒发对湘君(二妃)的爱恋之情。它虽然是娱神之作,却符合《离骚》"求女"的所有标准,体现了屈原作品"求女"意涵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8.
《云梦学刊》2008,(6):58-58
2008年10月21日,《云梦学刊》与《复旦学报》在湖南理工学院举行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复旦学报》主编黄颂杰,副主编吕晓刚,编辑陈文斌、罗剑波、刘慧,办公室主任蔡玉,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副主编钟兴永、中文系主任杨厚均、新闻系主任徐小立以及中文系和新闻系部分教师代表。会议就“学报如何组织选题”、“如何约稿”、“如何搞好编校工作”、“学术研究与编辑刊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由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主持。  相似文献   

9.
周瑞瑞 《人文杂志》2023,(3):108-120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失败后,扎根农村的红军成为外报重点关注对象,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被描述成“罗宾汉”式的神秘救世主。抗战爆发后,外报又逐渐呈现中共作为一个组织有序、敢于担当的政党如何崛起。尽管英美在华报刊以他者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部分事实,但归根结底主张的是西方的理念与价值观。相关报道也曾受到国民党宣传干预,因此应对其中所含评价与材料持有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保路运动中一份专门刊物《湘路新志》的系统研究 ,对湖南保路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同时分析了湖南保路运动中的劝股筹款活动 ,最后比较了湖南保路运动和四川保路运动在领导集团和人民的动员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肯定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子部1 儒家类附 :儒家类存目《孔子家语注》八卷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简疏议》 ,已著录。《正蒙集解》九卷清李文火召撰。文火召有《周易本义拾遗》等 ,已著录。《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清李文火召撰。文火召有《周易本义拾遗》等 ,已著录。《道林诸集》明蒋信撰。信字卿实 ,武陵 (今常德市 )人。王守仁谪龙场过其地 ,往师事之。嘉靖初 ,贡入京师 ,复师事湛若水。嘉靖十一年(1 532 )登进士。累官四川水利佥事 ,迁贵州提学副使。后以擅离职守被除名。其学注重实践 ,湖南学者宗其教 ,称之为“正学先生”。《此庵语录》十卷清胡统虞 (1 6…  相似文献   

12.
一 宋教仁(1882-1913)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报刊评论家.在从事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他很注重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把报刊作为其革命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先后创办、主编或主撰了几份著名的革命报刊,如<二十世纪之支那>(后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醒狮>以及<民立报>等.有两百多篇文章①见诸于各革命报刊,且大多为政论文章;显示了宋教仁较强的新闻实践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民主革命信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求学时期,以研读报刊为起点。步入社会后,他便由研读、评介、剪辑报刊到创办、主编报刊。早期先后担任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政治周报》、《湖南通俗报》等的主编或编辑工作。他把自己的编辑活动与革命活动紧密相联,把报刊当作宣传新思想、唤起民众觉悟的工具。建党以后,毛泽东更重视报刊的宣传舆论作用,认为报刊是宣传党的政策的“喉舌”,领导创办了《政治周报》、《新时代》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工人》、《解放日报》等报刊,并写下发刊词。这些报刊,在各自的…  相似文献   

14.
丁文 《云梦学刊》2009,30(1):29-32
1904至1908年的《东方杂志》采取了非常特殊的“选报”体例。在当时各种官报、民报中并未出现一种足以成为为中国报界的代表刊物之际,《东方杂志》以民创报刊身份,通过淘选众报、驱为己用的“选报”体例,对于同一舆论空间中的众报论说进行选择性转载,并通过大量奏牍、章程等官方文书的刊载,试图树立本国报刊信用,成为一份“秘密社会”中的“开明刊物”,以营造一时之“国论”。  相似文献   

15.
纪振奇 《晋阳学刊》2007,(1):126-127
一麦孟华(1874-1915)字孺博,号蜕庵,笔名曼殊、先忧子、伤心人等,广东顺德人。1891年入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为草堂十大弟子之一,与草堂另一著名弟子潘之博并称草堂“二博”,又与梁启超长期共事,时有“梁、麦”之称。他一生追随康有为从事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和保皇救国、君主立宪活动,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庚子勤王、立宪运动、开放党禁等重要历史事件,都有他的参与,并在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曾参与创办和经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等报纸,是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重要宣传活…  相似文献   

16.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是沈从文苦心孤诣、精心营构的“湘西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始至终贯穿着沈从文的生命意识和审美理念。应重新认识《湘行散记》中所透露出的浓厚江湖特色。从四个方面探析与阐发《湘行散记》的江湖特色:江湖概念的价值取向;豪爽野趣的江湖人物;热烈浪漫的江湖爱情;江湖故事的传奇叙述。  相似文献   

17.
易学思想对康有为建构的维新变法思想具有统摄作用,其政治主张与学术活动都与此密切相关。综观康有为一生,研习易学、阐发易理并将易学之“变易”精神贯穿始终是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康有为援《易》入政以服务现实政治的需要、重释易学以重塑孔子权威并建构其维新变法理论是其易学新解的特色,是对传统易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为易学未来发展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方向,客观上促进了儒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头版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之中的两份大报。本文以这两份报纸的三份头版为样本,对这两份报纸头版的风格、版型、照片安排及文字编辑进行了比较,从中反映出它们的异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86-86
李阳春著《湘楚文化与当代湖南作家》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了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分论,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论述了湘楚文化与湖南作家田汉、周立波、杨沫、莫应丰、古华、韩少功、谭谈、孙健忠、唐浩明、彭见明等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后记。  相似文献   

20.
崔铭  张婷 《河北学刊》2014,(3):246-248
《尚贤堂(新学)月报》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主笔,其内容及写作方式与同时期维新派报刊相比,后者更能贴近晚清社会局势,并受到民众广泛认同。以《尚贤堂(新学)月报》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变法时期的传教士报刊之所以迅速被淘汰,主要是因为其内容上加诸于政治上的宗教色彩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文化优越感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以及其办刊理念不适应中国社会及文化精神需要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