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建材将成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 《民族论坛》2003,(2):34-34
据专家介绍,建筑塑料制品生产能耗仅为铸铁管和钢管的30%至50%,塑料给水管比金属管降低输水能耗50%左右,其回收和再生都优于金属建材。塑料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代新型建筑材料,它不仅能大量代钢代木,而且还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功能和质量,同时降低建筑自重等优越性。我国建筑市场是巨大的。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全国竣工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随着我国建筑业较大的发展,塑料建材也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三年后需求总量达400万吨近几年,随着石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塑料工业也得到了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时代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也掀起了博物馆建设的新一轮浪潮.新建博物馆多具有建筑规模大,内部功能复杂等特点,这些因素均对建筑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建大型博物馆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我国博物馆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龙井古村民居的建筑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建筑基础上的精神属性总和的反映.古村民居建筑将其族群的审美思维表象、空间环境布局、道德伦理教化、民俗特色及其建筑“三雕”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民居建筑的具体形态之中,从而赋予了古村民居建筑厚重的人文底蕴,同时构建了一个“漫道孟兰堪浴佛,榕荫半亩独漪涟”的诗化栖居村落.  相似文献   

4.
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典型的组合形式,即在崖面的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两个洞窟与崖顶土塔形成一组整体性建筑,作者暂称为“塔、窟垂直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唐时期,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关于这种形式的来源一直未能确定.文章通过对藏经洞出土纸本绘画P.T.993《吐蕃寺庙图》、莫高窟第361窟药师经变、东嘎石窟宝楼阁曼荼罗、桑耶寺初建史及同时代的印度寺院建筑形式的考察,结合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莫高窟这种塔、窟垂直组合的新形式,应是受吐蕃本土的影响,其建筑涵义来源于密教中的“宝楼阁”,建筑形式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并带有吐蕃桑耶寺的“三样式”特征,或可定名为宝楼阁式石窟建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与国际接轨,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西方的建筑方式,而文化交流在建筑中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普及,人们不再重视传统文化与建筑的结合,并且忽视了中国现代建筑自身的民族特色,摒弃了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目前,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现代化建筑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建筑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并阐述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建筑作为人类室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不仅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同时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品.人类在建筑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各种建筑艺术语言表达其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的风貌.宗教作为“文化的基本质量”,在藏传佛教的宗教建筑上具有强烈的表现.藏传佛教的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物化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藏传佛教是藏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从内部的佛台到外部的经幡,从火塘边的座位到喇嘛的住床,都打着藏传佛教的印记.藏传佛教的艺术境界,让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赞叹,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从藏传佛教主要的精神实质出发,以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郎木寺的藏传佛教建筑为例,探讨藏传佛教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藏族筑城思想的探源对于藏族传统城市景观遗产的保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现实意义,苯教“三界”思想、“宗山”建筑、佛教“坛城”观念,汉族“风水”思想等对藏族城市空间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吊脚楼的源流、构造及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吊脚楼是鄂、湘、川、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人们在大自然的家园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建造的生活空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从自然走向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的。俄国文豪果戈里把建筑称为“世界的年鉴”,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呢!”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犹  相似文献   

9.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灰空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空间中,传统的处理手法很难从心理上驱使建筑中半开放、半封闭的空间自然交融。从空间视觉、知觉的属性上感知建筑灰空间,并应用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对建筑灰空间中进行分析理解,以达到从视知觉上抹去建筑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使建筑室内外空间自然交融,更好地适用于建筑设计,营造出自然整体的生存环境。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图与底的关系,光线与阴影,凹凸关系对建筑灰空间的营造有着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汉语成语中存在建筑类成语,它们字面义表示建筑或者语义表示建筑.转喻具有指代功能,它允许我们用一种实体代替另一实体.本文依据K?vecses&Radden对概念转喻的分类分析建筑类成语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  相似文献   

12.
刘樾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12-213
彝族建筑艺术实际是非物质文化和工艺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它可以为文化的体验提供一个综合的场所,它依托于凉山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综合文化呈现的载体.彝族民居的研究最早是集中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其后从现代建筑科学的角度对彝族建筑发展、彝族传统民居形式传承和彝族现代居住环境观点有诸多探讨;近年来对彝族建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更注重建筑与文化的多方牵引作用,如陆铭宁的《彝家新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化途径探讨》就是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探讨.但是目前还鲜有从文化体验角度出发,对彝族建筑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形式切入对陕西清真寺建筑进行了归类与粗略梳理.结合实例简述了陕西三种形式即传统古建筑形式、新老混合建筑形式、现代仿阿建筑形式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与特点.略作了必要的分析与比较,透视其中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机领域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景观的设计方法也得以扩张.科技成为推动设计质量和创新的动力,但在现有景观建筑的渲染或者演示技术上进行平面视差仍有不足,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景观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以CNKI为数据主要来源,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98—2016年数据库收录的13588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及概括虚拟现实在建筑景观中的研究进展.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共现聚类,得到我国虚拟现实在景观建筑中的研究热点.我国虚拟现实被逐渐运用于建筑景观设计之中,目前虚拟现实在我国建筑景观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领域,相信在今后加强跨行业、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其运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6.
从藏东康区住宅形式谈藏族住宅建筑艺术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历史时轮的旋转,人类的住宅由原始的洞穴向现代的大厦演变。由于上下古今。纵横万里、沧桑巨变,使我们难以也不可能详细得知住宅建筑的沿革历史。尽管如此一方面由于我雪域藏民族地处四面高山环绕、与世相对隔绝的“世界屋脊”上,使今日得以传留下具有古风古貌的各类住宅建筑。二则,加上近日再显悠悠古风的考古建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代住宅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材料。三则在先辈文人的古籍以及世代口耳相传的传说中又有有关藏族住宅建筑的信息。依之,凡博学而有志者就可对藏族住宅建筑艺术的沿革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只从今日藏东康…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人们居住、工作的场所,也是一个城市,乃至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载体,是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能够保持传统的城市风貌,同时赋予新的城市功能,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预防性保护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预防性保护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提出建筑遗产的主要类型,最后提出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亚东至江孜一线曾成为英国的半租借地,随之强势楔入的驿站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深受英国等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文章即以亚东县域内仅存的两幢驿站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新审视其在亚东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邓勇 《中国民族博览》2017,(16):186-187
本文在此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为例,分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及保护和利用现状,给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说到“蒙古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人和内蒙古,毕竟“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最为典型的建筑标志,也是蒙古族游牧人传统的住房.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穹庐”,也有叫“毡帐”的,最初的名字是“格日”.其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非常习惯的移动房屋,更是牧民们在草原上的家,能给他们提供非常温暖的归宿,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