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广泛存在于古代世界各民族之间 ,为了抵抗敌对势力的进攻 ,各民族都修筑了自己独特的防御工程。藏汉民族是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兄弟民族 ,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 ,适应着这种环境 ,在汉民族中出现了长城、城墙等较大的古代人工防御工程 ,而在藏民族中出现了依山而建的集碉堡、宫殿、寺庙于一身的布达拉宫式的防御体系。本文通过对藏汉民族防御体系的比较 ,揭示环境对古代藏汉民族防御体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绍东 《民族学刊》2023,14(4):11-18, 135
伟大建筑必然蕴含着伟大精神。以长城化解战争,体现了贵和反战思想。修筑长城,主观目的是适度阻隔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客观上却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交融与深度互嵌,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长城是一次性巨额投入,却可以持久发挥作用的工事,体现了中国文化自我牺牲、造福子孙的传统。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保家卫国还需要选拔人才、团结将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修筑长城体现了中国文化尚和厌战、疏堵结合、暂劳永逸、物质与精神互补的辩证思维。长城蕴含了化解战争、守护文明、维护秩序、凝聚民心的多重寓意。长城两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碰撞交融,使农业文明稳定、积累、内敛、包容的特点与游牧文明粗犷、豪放、进取、冲击的特点相结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动能和活性,是保护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有力工具,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长城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贯中国北方,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又称为万里长城。自春秋以来,除了汉民族建立的各王朝修筑长城外,中国其他各民族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辽国、金国、元朝等也都修过长城。长城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沿线险要或者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此外,还在沿线设置了烽火台,如果有军情,用以报警。在唐代边塞诗中,“长城”是重要意象,本文将举例分析中晚唐时期边塞诗中长城的美学意境,希望能为诗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善的长城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蜿蜒八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献记载为线索,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论证了明代嘉靖二十五年修筑长城的起止点、走向、位置和构筑类型,同时指出了明代修筑此段长城的督修者为固安王继芳,纠正了《西宁志》记载的谬误.这对了解青海明代长城分布、修筑历史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宁夏地区南有六盘山守护,北有贺兰山天然屏障,东享黄河之利孕育绿洲良畴,西接河西走廊连通丝绸之路,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丝路文化的交汇之地。历史上,诸多朝代在宁夏修筑长城,境内现存战国秦长城、秦汉长城、隋长城、宋壕堑以及明代西长城、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风格与罗马的界墙相似。它是中国农耕地区的人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历经几百年的时间,不断扩建修筑而成的一道防御墙。其目的一是为防御中亚及北亚草原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骚扰,二是便于抵御和控制生活在荒漠和草原的“北方野蛮人”。这种控制,后来因草原和农耕区为了共同利益而兴起的互市而有所缓和。在互市期间,为商队担当向导的人员除了农耕地区的商人外,还有当地有经验的牧人。其中有的牧人甚至还充当了相距较远的农耕居民与定居居民之间的中间人。这期间,间接地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11日至14日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跨文明互动:区域研究的视野"学术研讨会在夏都西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并交流并研讨论文近60篇。本届学术会议议程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主题发言;第二版块是专题发言与讨论;第三版块是学术考察。一、主题发言。本届会议邀请四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中国、区域、文明、互动"的命题做主题演讲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研究员作了"西羌与青藏高原古代族群文明互动"为论题的首场发言,阐述了青藏高原古代先民的历史演变及族群互动,认为西夏学对  相似文献   

9.
经过春秋战国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中国。统一后,秦始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边疆民族问题:一个是南方的百越,一个是北方的匈奴。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他的新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对南方,他集中五十万人进军岭南大事征服和开发;在北方,则派蒙恬率大军三十万反击匈奴的南进,在秦、赵、燕旧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新长城。新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顺着地势,蜿延千山万岭,至于辽东(今辽宁辽阳),全长一万多里,宏大、壮观,至今令人啧啧称赞。但是,长城也给我们留下了让人深刻思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古巴巡礼     
真柏 《民族论坛》2006,(7):46-48
或许是因为曾经经历过计划经济的年代,那时的贫匮在脑海里留下太深的烙印,在去古巴之前,我对这个还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度,实在是抱了太多先入为主的偏见。但是,从踏上加勒比海上这片绿色土地的那一刻起,古巴那意想不到的魅力竟如那一股股纯净的海浪,毫无防备地向我们扑面而来——夜探莫罗城堡,零距离感受殖民历史到达古巴的第一晚,就被安排去夜探莫罗城堡。这座城堡据说是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抵御英、法、荷等国海盗的侵袭而修筑的,是美洲最古老、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防御建筑之一。如今,这座带有浓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城堡,…  相似文献   

11.
浑河是辽河最大支流,也是"辽河文明"集中的核心区域。古代民族文化是"辽河文明"的一朵奇葩。从最初汉族、濊貊、肃慎、东胡"四大族系"各领风骚,到后来"满汉"民族格局确立,这里的民族族系经历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演变。本文主要探讨古代浑河地区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频繁的更替性、"汉文化"持续的向心性、融合与杂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悠悠千载的世界发展史中,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和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传承下来的古代遗迹和古代文物也是这个文明的国度璀璨的珍宝,而且这些历史深厚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方便考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学资料,由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物的修复是一项艰苦而又烦琐的工作,因为古代的那些精工巧匠基本都服务于显贵士族和皇家,而当时工艺技术条件也有限,所以有很多文物在其建造时就是孤品,几乎没有代替品,这也就更能体现出传统文物修复的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创新技术与代代相传相结合的技艺,这是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线索,结合文献记载,对明代西宁卫的峡榨类型、数量、结构形式、修筑时间和西宁卫以峡榨为防御主体的整体防御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悠悠千载的世界发展史中,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和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传承下来的古代遗迹和古代文物也是这个文明的国度璀璨的珍宝,而且这些历史深厚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方便考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学资料,由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物的修复是一项艰苦而又烦琐的工作,因为古代的那些精工巧匠基本都服务于显贵士族和皇家,而当时工艺技术条件也有限,所以有很多文物在其建造时就是孤品,几乎没有代替品,这也就更能体现出传统文物修复的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创新技术与代代相传相结合的技艺,这是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2月10日,英国媒介以“中国梦想在西藏登上新的高处”为题,对我国将修筑青藏铁路作了介绍。文章评价说:“中国的长城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业绩之一。一条穿过世界上一些最难走的地区,把西藏同中国其余地方连接起来的铁路有可能与长城相媲美”。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刚过,全国各族人民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之中。2月8日,新华社的一条新闻让世人为之兴奋不已:“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实现老一辈领导人和几代建设者的夙愿,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 这条新闻还说,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关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知识荟萃     
长城西延人新疆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于公元前214年起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东起辽东,西到临洮(今甘肃岷县),称万里长城。以后汉、唐各朝也都筑过长城。明代时前后修筑长城18次,东达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6700多公里,即今之长城。然而,万里长城并非到此为止。汉代万里长城从甘肃西出阳关、玉门关以后,继续向西延伸入新疆,一直伸向边疆。这个事实从许多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新疆文物考古学者在《楼兰考古——荒漠上的长城》一文中说:“车队离开玉门关后,发现荒漠上有一道半为沙砾掩盖的蜿蜒西去的土墙,这就是汉代的长城。过去都以为长城西至玉门关,其实,它早就仲入新疆境内”。据班固所撰《汉书·西域  相似文献   

17.
神秘三省坡     
正椐怀化市民委石佳能先生介绍,三省坡顶有一道十分罕见的大自然奇景——"天然长城"。"天然长城"为三省坡顶裸露的岩石山脉,其裸露长度达300多公里,高度在十至三十米之间。层层叠叠的巨石之上,怪石嶙峋,危崖兀立,错落有致,浑朴自然,初看似人为设计、垒砌,实则自然天成。"天然长城"的历史,可追溯到6亿年前的震旦纪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计发展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一带一路"意图与沿线国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其目的将推动不同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为互利共赢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实际上,这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它借鉴了古代强大文明互利共赢的伟大历程,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机遇.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因为在这个道路上曾经运输了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这条道路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成为了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象征.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给予了中国美术发展一个极好的契机和图景.本文在结合考察中国文明的特性基础以及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美术发展上,意图探究"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美术发展的机遇,以及学术界在这个方向上所可能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费孝通的民族走廊理论,并与李绍明的民族走廊及藏彝走廊见解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走廊的观点,认为民族走廊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圈层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特性决定于古代农业文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民族走廊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时空界限由其性质所决定,民族走廊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学理论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20.
蒯聩台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遗迹,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遗址周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解开豫北乃至临近地区的古代文化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蒯聩台遗址的形成过程,是豫东北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的一个缩影,是濮阳市古老文明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濮阳地区古文化分期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