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文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从《齐物论》内容出发,联系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解决了对题目含义历来存有歧见的问题;并对全文结构和被认为纠葛不清的内容,进行了清理。在第二部分,笔者从对《齐物论》基本概念的解释入手,上溯老子哲学,联系庄子的其他篇章,对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且论证出在观念世界里,没有人类生命价值的绝对真理,得出了与当代存在主义类似的结论。最后,笔者指出了“庄周梦蝶”寓言的蕴涵,认为:前人和时贤的误解,来源于对寓言所起的总结全篇的作用重视不够,也对庄子创作《齐物论》仅仅是属于观念世界里的一种真理追求的努力,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所言《齐物论》是表达大小、是非、生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的思想,这个认识是不准确的。《齐物论》实际是说万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的,世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3.
文章谈了读庄子《齐物论》的一些疑惑及其解析,例如:如何理解《齐物论》的主旨和重点;如何理解"三籁"、"两行"、"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和"以明";如何理解《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和《齐物论》中"万物齐一"观之间的矛盾等。最后,谈了读《庄子》的一点建议:先读寓言,再读"内篇";"内篇"中,最值得将《逍遥游》和《齐物论》比照而读,以培养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 ,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 ;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 ,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 ,“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 ,“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全书的理论宗旨,即万物虽然作为个体各有特殊性,但在道的高度上他们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并在道中相统一。与"齐物"相反的状态就是"分",在现实中表现为是非之辨与善恶之别。庄子认为"分"是世间一切混乱的根源,因为"分"意味着局限性、确定性,而这种暂时的以不确定的标准确立的分别,是违背最终的道的。这种拒斥"分"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和逻辑思维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从道通为一的本体论出发,揭示了人类知性思维中名的主观性与实的客观性、言的有限性与道的无限性、概念的凝固性与表达对象的流动性之矛盾,否定了逻辑思维的真实性;从本体不可致诘的维度阐明了知性产生逻辑矛盾与逻辑悖谬的必然性.否认逻辑思维的真实性,必然在认识论上走向直觉主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掌握和了解它们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经济发展速度应在自然环境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度增长和理性增长、倡导"小即美"的消费方式、警惕生态殖民主义等理论观点,对中国方兴未艾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在理论构建、观念转变及实践抉择上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思想。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必须发挥生态文明观念的作用,积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它是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模式、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不应直接借用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而应该借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立足于捍卫自身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厘清在当代全球生态治理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全球”和“地方”两个层面思考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价值立场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文明历史演化的大时空和长周期看,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文明全部演化信息的携带者,就像阴阳两极构成的太极一样,他们之间是一种不可分离、不可替代、生克制衡的平等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公平性,不仅表现在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两极交替演化的规律,还表现为两极之间生克制衡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代是携带着乡村文明信息充分显化时代,也是东方文明鼎盛的时代,近代以来是城市文明信息充分显示的时代,也是西方文明复兴走向世界的时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失衡、南方与北方失衡、物质与精神失衡、农业与工业失衡、科技与文化失衡等一系列阴阳失调的危机,都与城市与乡村失衡密切联系。从乡村文明复兴中重构城乡两极文明的新关系,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必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能够担当起对有巨大惯性的世界城市文明走向进行校正使命的国家是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是单纯城市文明复兴,只能是在中国乡村文明复兴中,重构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城乡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有大乾坤,乡村文明复兴是事关人类文明的天下大事。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存在论视角来考察庄子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智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现了人的生态存在的本性意义。庄子所关注的人的生态存在之本性意义,体现在他深刻而系统的生态宇宙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自由观等深层生态智慧中。  相似文献   

15.
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它是坚持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它蕴含着物质的要素、精神的要素和制度的要素.生态文化是检验人类是否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标尺,是检验我们是否全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标尺,是检验我们是否对社会主义本质具有深刻认识的标尺.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抉择.必须深度理解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积极探索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国外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因此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合理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问题,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文章从长远保障青藏高原天蓝、水绿、山青的角度出发,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统筹谋划,从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如何保护和适应青藏高原的山水文化中寻找答案.重视发掘、研究保护附着在青藏高原上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14日,首届全国"中华老子智慧与21世纪新文明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组织,有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老子思想在21世纪新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本文为部分专家观点摘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向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转化,必然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进展过程,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及其生态文明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