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国之实 ,本于财用”这是李觏治国构想的前提 ;“守国之度 ,必重教化”这是李觏治国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国 ,礼刑并用 ,这是李觏治国构想的核心。以此为切入点 ,对李觏的治国构想加以系统的整理 ,以期推动学界对李觏思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全国首届李觏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为古之建昌军、今之江西南城县人。宋仁宗皇帝称李觏先生为:“通于经术,东南士人,推以为冠”。大儒朱熹曾“谓李泰伯文得自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盖有取尔也”。大文豪范仲淹赞他:“实无愧于天下之士”。明代大臣左赞誉他:“一代名儒,后学之师表”。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说:“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1922年,胡适先生偶读《直讲李先生集》,惊讶地发现了被淹没了近九百年的李觏思想的卓越之处,并欣然以《记李觏学说———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李觏,长期以来,对他及其思想研究的文章甚少,即使有些研究,也仅仅是一般地介绍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哲学思想,忽视了对他的消费思想的研究。尽管李觏在他的论著小没有直接论述过消费,没有出现过“消费”的字眼,但实际上还是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到了许多消费问题,而且提出了一些值得称述的新见解。本文试图对李觏消费思想的研究作些尝试,以就教于同行方家。  相似文献   

4.
李觏生活在北宋庆历二、三年间,正值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范仲淹作为地主阶级中的革新派得到宋仁宗的支持实行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庆历新政”。李觏坚决支持这种改革,加之他与王安石曾有过甚密的交往,他的政治思想大都是在这种政治熏染下而形成的,成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一、李觏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李觏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功利思想,而且,这种思想是比较丰富的、深刻的,它之所以深刻,主要在于他的功利思想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李觏“礼乐观”,既承续了孔子的传统,又有大异其趣之见解。其重内外之统一、倡礼乐之实用、顺人情之自然的主张,以及重视通变疏达、人事功利、礼乐教化等思想,都可归之于极具实用精神的“礼统观”。李觏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制度———实用论者,对宋代儒学与明清实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北宋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觏的政治经济学说向为人们所重视,而公认李觏是王安石变革思想的先驱,然而论及他的哲学思想的却不多。我们认为李觏的哲学思想虽不深博,但颇有特点,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见解,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仅就李觏哲学中的朴素辩证法观作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李觏的咏物诗 ,并非单纯为咏物而咏物 ,而是运用比兴 ,别有寄托 ,融议论于形象描写之中。或以物拟人 ,或借题发挥 ,往往灵光四射 ,寄慨遥深 ,余音袅袅 ,耐人寻味。李觏不愧是宋代咏物诗创作的高手。  相似文献   

8.
透析整个儒学发展史,儒学的生命力除了与其意识形态地位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在于其中充满现实冲突与融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觏则是在秉承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上,阐发了“礼统内外”、“礼顺人欲”、“学礼成圣”的思想,继续从理论上系统地深化了儒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觏与范仲淹都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范仲淹主持了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李觏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本文论述了范仲淹与李觏的交游及政治思想的共鸣。他们二人志同道合,都以天下兴衰为己任,都有变法革新、理财富国、术强图变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0.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南城位于旴江边,故学者称李觏为旴江先生。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  相似文献   

11.
李觏与黎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读李觏的诗文时,觉察到李觏曾去过黎川。经查阅江西通志、建昌府志、新城县志、黎川县志、李氏家谱若干种,并对黎川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李觏曾居住黎川,并在黎川建有书院,此遗址至今仍保留。  相似文献   

12.
李觏(1009—1059年),是北宋中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曾提出过一些货币理论,主要集中在《李觏集》卷第十六《富国策》第八篇中。总的说来,李觏的货币思想不算高明,但仍有些可取之处,本文试图做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李觏如何在解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拓展李觏现实主义思想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康国济民为意",可谓师古以用今之情怀;"道不以权,弗能相济也",乃李觏对<易>之解读;"摭其大略而述之",体现了<周礼>的回归及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时江西南城人。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草民。”自少颖悟过人,不慕荣利,发愤读书,留心当世之务。三十四岁,应试下第。次年,南城立盱江书院,被聘为师,学生尝数百人。四十二岁,经范仲淹等人推荐,充太学助教。四十九岁,充太学说书。五十一岁,权同管勾太学。是岁,请假归,卒于家。 李觏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思想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为言之”的著作,而其出发点在“愤吊世故,警宪邦国。”著作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军事、教育、文学诸方面。今存的《直讲李先生文集》四十卷,基  相似文献   

15.
李觏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俭、提倡节用。若国君“不量入以为出,节用而爱人。”必定会“怨刺并兴,乱世之政也。”犤19犦李觏已看出封建统治者奢侈淫靡是造成天下百姓“辍衣止食、十室九空”犤20犦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也强调老百姓如果无长远考虑,在丰年时,“食之亡节,用之亡度,或委于粪土,或腐于甑,或以妖焉,或以肥鸡鹜。”犤21犦等遇到凶年,就会“家不素蓄,人不豫备……于是强者为盗贼,弱者转而死沟壑,父母妻子不能相保。”犤22犦他这是在提醒百姓平常也要注意节用和贮备。第三条重农。“一心于农,则地力可尽矣。”在当时,一个国家的财用全部寄托在那繁生百谷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简议欧阳修“立制”与“任人”相为用的法律思想陈金全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使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这种声誉使得后世往往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淹没不彰。其实欧阳修不乏对法的思考,他的法律思想亦富有自己的特色,同范仲淹、李觏、工安石等的法律思想一起...  相似文献   

17.
李觏与胡瑗是北宋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但二人就“礼与情”即礼义与利欲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具体表现在情之善恶、礼与情之关系以及礼义与利欲之关系等方面,他们对后世儒学的影响也有极大不同。究其实质,仍然是主内与主外之争。  相似文献   

18.
李觏和王安石都很重视礼,他们都对《周礼》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二人的礼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反对繁琐冗杂的章句之学,注重阐发经典的精神实质,倡导革新,与时俱进,开创宋代义理之学的先河。他们的礼学都能联系实践,通经致用,注重理财,对南宋的事功学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觏理财重在富民,而王安石理财重在富国,这是二人的礼学思想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纲只论及先秦古代哲学(故后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以后,胡适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而对宋明清的“近代哲学”,胡适没能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但他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觏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延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力作.然而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力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胡适没有写下一篇直接论述来明理学这一中国哲学发展的“伟大时期”的重要文章.所有这些力作的一个共同宗旨都是反理学,所有这些力作中的主人公包括李觏、王安石本质上都是反理学的哲学家.由此便决定了胡适那融杂于这些著论中的宋明理学观的基本倾向:反理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生死观,认为:李觏先生的生死观可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者泰伯先生是个普通人,有着与平常人一样的面对死亡所生发出来的悲凉感受,不过,他同时又是个学者,所以能进而从中引申出一些消解死亡哀伤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泰伯先生又是一位醇儒,在生死的问题上仍深受儒家传统死亡智慧的影响。基本上他渴望的是由声名传之后世的方式来达到对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