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冷,冬天就这样来了。 一直以为,冬天是为我而来的,所以总会欣喜地等候。今年的冬天,却是那么萧瑟冰冷,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温暖,而世界上似乎也只剩下孤零零我一个……  相似文献   

2.
赵婕 《社区》2010,(2):9-9
一个阅读的姿势,让我能够像读书一样去读人,并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相携同归的人。而我自己,也只是愿意成为一本沉默的书,文字写满在我身上,有心的人,就在我面前驻足片刻,甚至一生一世;无缘的人,我们就两不相干。  相似文献   

3.
活着     
思索到累时,在进入梦乡前,我再次回到了那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  相似文献   

4.
“狗奴才”,“狗样”,“狗娘养的”……这些都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评价。而被诸如此类言语所评价的那些人,多半不是什么好人,至少在说这些话的人眼中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农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  相似文献   

6.
苇笛 《山西老年》2011,(12):48-48
常常地,我会想起那些树,那些生长在陡峭石壁上的参天大树。 多年前,我去肇庆七星岩游玩。不经意间,当我的目光从山坡上掠过时,我惊呆了——在那里,在那陡峭的石壁上,竟然生长着一棵又一棵大树。  相似文献   

7.
傻傻地活着     
“清贫”这个沿用已久的教师的专用形容词,今天仍没能从教师的头上去掉。固守在教育这块圣土的人儿,依然以纯朴的心灵在经营着这片百草园, 依然延续着他的歌唱。目前我也仍为这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天堂回信     
  相似文献   

9.
生活像首歌     
在鲜花盛开的校园,在太阳升起的早晨,在老师和同学们温暖的话语中……我们情不自禁要说:生活像首歌!  相似文献   

10.
《活着》作为余华转型之后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作者本着“内心的需要”和寻找真理的情与理,由书写自我的创作时代转向书写民族的创作时代的转变,因而具有极强的民族特征。本文从小说的构思与内蕴等角度论述《活着》所包藏的传统的对立统一与发展转化的辩证思维方式,分析了作品所体现的民间的生存智慧与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为读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人读天读地,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绝少读之无益的。  相似文献   

12.
光阴的故事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气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了;笫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  相似文献   

13.
模仿起家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走上语文教学的岗位,纯属偶然。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一所中学里担任美术教师。工作的第三年.因学校缺少语文教师.校长让我这个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画家”去填补这个空缺。我心里虽然不情愿.但在校长的“甜言蜜语”之下.最后还是走上了语文的讲台。  相似文献   

14.
葛瑞原 《社区》2013,(24):5-5
在香港,空调滴水可不是民生小事,如果有住户向食物环境卫生署(以下简称食环署)投诉,一经证实,食环署可发出《妨扰事故通知》及作出检控,一经定罪,最高可判处罚款l万元(港元,下同)。如持续违例,则每日可加判罚款200元。(7月18日《南方都市报》)关于空调滴水,大家可谓见怪不怪了。一到夏季,滴滴答答的空调滴水声昼夜不断,令人头疼;尤其是高楼底层的住户,更因空调滴水烦不胜烦,就连晾件衣服也会担心被空调水淋湿。向物业投诉,而物业也只能对“肇事者”进行劝说,若是“肇事者”执意不改,  相似文献   

15.
《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富家少爷福贵嗜赌成性,最后赌光了家产。贫困之中,因为母亲生病,在福贵为母亲求医的路上,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来被解放军俘虏,放他回了家。结果回到家中,母亲已因病逝,妻子家珍独自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女儿在一次意外中变成了哑巴,儿子尚且活泼机灵。  相似文献   

16.
论《活着》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叙事学在国内外的“复兴”和蓬勃发展这一现象,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者、叙事情境和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重新解读余华的小说《活着》,表明《活着》不仅主题内涵深邃,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余华在实现向传统回归的同时又超越了传统,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余华《活着》对“福贵式的活着”的批判具有超出作者意识的客观意义 ,使其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达到了价值增长的高峰。“行家话语批评”由于偏重艺术形式分析 ,容易忽视文本深层内涵而导致对文本精神价值砝码的遗忘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我写风花雪月的散文:如今,我转型写恐怖故事。很多年过去了,读者遍天下。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相似文献   

20.
麦克为了解救陷入冤狱的哥哥林肯,故意入狱并取得其他犯人的帮助,带领大家逃出牢房,随后又在逃亡过程中再次入狱,再次越狱,与整个案件的幕后的主谋"公司"展开一系列的生死决斗……故事扣人心弦,情节紧张得令人窒息,这就是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中残酷而智慧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