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平等主义最重要的代表是罗尔斯。对于这种平等主义,罗尔斯本人把它称为"民主的平等"。但是,从"什么的平等"的观点看,应该把它称为"基本善的平等"。我们对这种平等观的讨论包含三个问题:首先,分析基本善观念本身,解释其具体含义以及与正义原则的关系;其次,揭示基本善观念存在的一些困难,其中包括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涉及基本善的客观性,第二个是基本善的性质;最后,探讨平等主义中的个人责任问题,从基本善的视角来看,民主的平等在这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要承认了共同的人性 ,或者假设了共同的人本质 ,逻辑上就有了关于人类平等的思想 ,但这种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大多局限于形而上的思辩的层面 ,只承认人类的抽象平等 ,因为无法解释现实的不平等而放弃了对不平等制度的批判。公平意识的精髓是形式平等 ,但这种形式平等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发展成我们的文化传统。总之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平等思想 ,却没有关于平等权利的主张 ,未能为现实的平等要求提供合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平等"观念之在中国有过一个"古今之变",其中,在基督教传播的形式下,从西方宗教到"西学"的平等观念之"自西徂东",构成了整个观念变迁历史脉络中值得考察的一支.晚明传统纲常危机下,西方基督教的观念与中国儒家"友道"的结合,使得"平等"在极少数士大夫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先性,但其影响极为有限.太平天国的平等乌托邦包含了基督教和中国某些传统资源的粗糙结合.19世纪晚期自由派传教士将平等与自由、民主等现代性价值作为整体介绍进中国,在汉语文献中初步地却是比较全面地提出现代平等诉求.不过它之所以发生实际作用,不但是由于中国思想家们将基督教-西学的平等观念与儒释道等传统的资源做了一种直观上的综合,而且由于19世纪后期中国社会变革已经提供了现代平等的若干现实条件和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4.
沃尔泽反对罗尔斯提出的在差别原则上的平等观,进而提出一种多元复合平等观.在沃尔泽看来,罗尔斯的平等观是一种简单平等,而简单平等必然导致新的不平等,只有不同领域里多种平等同时起作用,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平等.然而,他的平等观并非是要实现社会财产占有的平等,而是希望不同领域里的支配性善不超越其界限,并且不造成人对人的支配和奴役.同时,他认为在社会诸善中,最基本的善是成员资格的善,这是决定其他一定善的享有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平等只是一些"胆大妄为"之人的边缘性呼唤。然自鸦片战争开启中国的近代化以来,边缘性的平等一跃成了康有为、谭嗣同等知识精英口中所说的人类公理。而平等之所以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在于中国与列强之间的严重不平等的现实。列强的船坚炮利及其背后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念为康、谭等知识精英羡慕不已,于是大方接受其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但他们并不是以洛克式的"白板"来接受平等观念,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资源中找寻接受平等的依据。由于缺乏以个人为本位的传统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现状,康、谭对现代意义的平等存在着误读。然其对平等的重视使得平等进入了主流精英的视野,进而成为了中国现代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运气平等理论在事实上面临着没有给予弱者以真正平等尊重的困境。因为它的"敏于抱负、钝于禀赋"之基本主张不仅包含着贬低或羞辱申请者的可能性,而且允许对可责备的弱者不施以救助,即便他们处于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摆脱这种困境的一个路径是安德森的民主平等理论。该理论主张只有维持和促进平等的社会关系才能对弱者表达真正的平等尊重,但是由于它没有恰当地处理弱者的个人责任信息,因而事实上也没有给予弱者以真正的平等尊重。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平等     
人从形成、发展到成熟 ,每一步都离不开教育 ,教育的程度越高 ,就越远离生物性 ,因此 ,人们如果有关于对平等的要求的话 ,那么对食物要求的平等和对教育要求的平等 ,应该是人们关于对平等的最基本要求。但由于历史的、经济的原因 ,不平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在地区间的不平等上。社会主义为这种平等提供了可能 ,国家应当从城市和发达地区中抽出身来 ,向落后地区的教育倾斜 ,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权利平等的批判与否定基础之上的,其基本内容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最后过渡到无阶级社会,最终实现对"权利平等"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核心观点是"权利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要求在实践中使权利向弱者倾斜、关照弱势群体。这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发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刑法平等原则在法律规定上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是以承认和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其实质的。刑法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方式是不能以缩小、减少和剥夺社会上最弱势人群的原有的、现有的基本人权为代价,法律可以创设不平等和特权,但与此同时,社会上最弱势人群现有的基本人权只能增加,而不能缩减。法律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底线,不是立法者或者是统治者所决定的,而是以社会上大多数弱者所能容忍的程度为底线。适用刑法平等的标准就只能以社会上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标准为标准。这个标准,也就是"常情、常识、常理"。  相似文献   

10.
个人收入不平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因而对其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复杂多样。本文选择其代表性的七个观点加以述评,即劳动力成本补偿论、非竞争集团学说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机会差异说、个人选择结果论、能力差别说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财产收入不平等和社会权利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的通病之一,是只讲效率,不顾公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平等观念及其经济根源(即价值规律)的分析,至今不可超越。从经济史和平等观念史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规律与平等观念彼此对应的见解,也是正确的。价值规律和平等观念对应形成的历史相当漫长,西方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均证明了这种对应,甚至宗教和迷信禁忌以及审美对平等的尊奉,也曲折地表明着这种对应。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学的通病之一,是只讲效率,不顾公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平等观念及其经济根源(即价值规律)的分析,至今不可超越。从经济史和平等观念史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规律与平等观念彼此对应的见解,也是正确的。价值规律和平等观念对应形成的历史相当漫长,西方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均证明了这种对应,甚至宗教和迷信禁忌以及审美对平等的尊奉,也曲折地表明着这种对应。  相似文献   

13.
法国大革命的丰富历史内涵不能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简单论断来概括。对平等的关注和对自由的忽略是这场革命的显著特征,法国革命的功绩和流弊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在于法国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旧制度的极端不平等性引发了对平等的矫枉过正式的关注;贯穿始终的民众主导性加深了革命对平等的偏好。  相似文献   

14.
希腊化时期斯多葛学派基于共同理性而提出的自然主义平等思想是一种在世界城邦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不分等级、性别、种族和国籍的平等,这是对希腊时期基于种族等级的平等观的颠覆.其平等思想的根基在于自然法,基于自然理性的一切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这种普世性的平等观念为罗马法、中世纪神学以及近代文艺复兴以来的平等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爱女孩"行动实施以来,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课题组经过调查之后认为,尽管"关爱女孩"行动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它并未触动问题的根本,人们的生育观念并没有真正改变,男孩偏好依然严重.应基于性别平等的观点,从制度上着手改变男女不平等的根源,进而引导人们真正做到"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地位的等级系统具有超强稳定性。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主动建构地位等级,并维持着这种不平等的秩序。期望状态论认为,互动参与者绩效期望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地位分化以及体现此分化的互动行为差异。地位特征、社会回报和行为互换模式是影响期望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期望状态研究方案指导下的诸分支观点对各类不平等现象进行的一般性解释,增进了我们对广义不平等产生和再生产的理解,为谋求减少不平等的策略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确立了权利平等的基本理论。这种形式上的起点平等导致了经济分配领域中的巨大不平等。罗尔斯在对其进行修正和超越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主平等理论,尽力实现结果平等。运气均等主义虽然克服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缺陷,却又回归至起点平等的原点,容忍了更大不平等的合法存在。  相似文献   

18.
道家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颇为丰富的道家平等思想可归结为两点 :一是人人平等 ,二是天人平等。老庄从人性平等、人格平等和社会地位平等诸方面论及了人与人的平等问题 ,从既肯定人的地位又反对以人灭天的辩证思维中确立了天人平等观念。道家平等思想虽有种种局限性 ,但其作为儒家等级观念的矫正者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积极意义。就其现实意义来说 ,道家的人人平等思想对人们真正确立性别平等观念 ,对残疾人树立自信精神、对学界人士培养开放心灵均有启发意义 ;而其天人平等思想则可启迪我们重新认识并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我们在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话语与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后现代思想家依据“本体论的平等”观念 ,反对中心主义 ,推崇对话 ,对传统的教师角色及其师生关系作了反思和批判 ,肯定了后现代社会教师的作用 ,确立了后现代社会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代表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 ,对于构建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去民族优惠"的观点,主张以公民的权利平等来消解少数民族享有的"优惠"特权,以区域扶助政策替代民族优惠政策。我们认为,"去民族优惠"的观点看到了现行民族优惠政策施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完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这种观点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法律设计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保障社会公正和民族团结,有违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