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传统翻译理论形成了冲击.从作者观、文本观、读者观以及翻译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对解构主义翻译论和传统翻译论进行比较,有利于促进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作者、原作、译(读)者、译作之间的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全新翻译理念,解构主义的颠覆式翻译观对中西传统译理形成了一种有益的补充;它以多元性、开放性和延异性的立场克服了传统译学中二元对立、权威至上等主张的局限性,弥补了传统译学盲目追求"忠实"于原文和机械坚守源语文本字面意义的短板,也解决了传统译学由于过度强调原文与作者的主体性而造成译文与原文、译者与作者地位严重失衡的译事难题。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的出现及其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翻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产生了巨大冲击,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模式,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翻译活动进行重新反思。人们在关注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应关注解构主义对翻译活动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最近十年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内容为讨论对象,选择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论文,从微观的角度,梳理和反思了这一时期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成果,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构主义翻译观与解构主义观之翻译、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反思与论争、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运用,以及解构主义翻译对于我国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等.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将走向跨学科和多维性方向.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商业活动。任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在交流时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对于翻译标准的界定,提出科学的翻译标准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商务英语的翻译应以此为基础,同时要把自身的特殊性与此相结合,把握翻译的多元性、延展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开启了当代翻译研究领域多元动态的翻译观。在客观批判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解构主义语言与意义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历时性、跨文化性与多元化更能体现翻译的本质。解构主义不只是注重消解和破坏,它更强调意义变化轨迹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解构背后的重构性,在坚持终极意义缺席的同时更体现了不断靠近最适切意义的积极的翻译精神。解构主义不是翻译准则,但它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给我国当代翻译研究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虽然组成其开放性的几种研究角度符合翻译实践的规律,但并未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高度;其延异、替补等研究属于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对翻译实践并无实质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构主义思潮对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有学者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进行介绍和研究。从对中国大陆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的词频统计分析来看,近20年来中国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翻译标准、文本的意义、译者主体性、文化因素和建构等五个方面,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接受和质疑的争论之中不断深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韦努蒂引领解构主义思潮,将翻译学焦点转向异化归化之争,转向翻译中的政治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背景,转向素来默默无闻的译者群体,转向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纷争,给当今的中国译界带来了巨大启示。解析近十年国内学者对韦氏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从理论的贡献、争议、缺陷、比照等方面进行梳理,将对探讨韦氏理论的中国之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主张语言的动态特性,强调在使用中认识语言所带来的感觉上的独特性,这一审视语言的视角对解构主义时代下翻译研究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元阐释提供了语言哲学维度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可译(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以及传统翻译观中反复强调的忠实原则(the loyalty principle)。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截然对立的。作为一种不唯原文是从的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倡的是意译而不是直译,但又与主张忠实原则的意译存在着不同。一方面,解构主义翻译观证实不可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可译现象也证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乱译(willful translation)也存在着区别,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中国传统翻译观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法国动荡社会中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产生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叛,以消解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称“解构主义”(destructuralism),又名“后结构主义”。1967年,德理达的《语音与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哲学通过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判,直接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德里达认为结构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及研究范式。解构主义拓展了我们对于翻译研究的视野,使我们重新思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与主观能动性、译者与作者的关系,以及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和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传统翻译观对翻译的制约,并依据解构主义理论,分析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最佳翻译的解构策略。结果表明:传统翻译理论中所谓的"忠实"、"对等"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对原文的扭曲和篡改的基础上,只有解构主义启示下的翻译可以为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体现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解构主义及解构建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解构主义语言的深层剖析,阐述其哲学意义;通过剖析解构建筑的发展过程,探讨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实践转向之后,后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随之向实践与语言内回归.根据哲学实践转向的影响,借助"三见"之说,后解构主义翻译标准将以实践为依托,以抽象翻译标准为依据,探索具体翻译标准的表述,以文本为中心,融合包括"一元论"和"多元论"在内的现有标准,建立多层多元标准体系.该体系将实现共性和差异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使标准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引入中国翻译研究之后,开启了新的理论视角。解构主义重估了译者和翻译作品的地位,为作品的重译和流传提供了理论支持,认为翻译离不开历史语境,关涉文化和政治权力,具有伦理性。重新审视解构主义能给予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一些启示:解构主义并非消解一切的虚无主义,我国翻译理论界应该重视翻译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