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词汇在日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字词汇使日语和汉语的关系格外密切。日语的汉字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形和意义上的关联,从词汇学研究角度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类:字形不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相同的词、字形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汉字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入日本,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纵观中日词汇交流的历史,根据其特点,以19世纪为限,可以分为2个阶段.19世纪前的中日词汇交流可以说是由中国到日本这样一个单方面传入.19世纪以后中日词汇的交流比较特殊和复杂,有交织之处.本文围绕西方传教士的汉译书籍对日语词汇的影响为中心对这一时期的中日词汇交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古代的日本人使用汉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时候 ,与汉字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只是借用发音书写日本语。日语中的“当用汉字” ,表现了一定的日本社会文化内容。较准确地理解日语“当用汉字” ,对于掌握较地道的日语 ,从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最环保的汉字森森,树木众多、繁密。独木不成林,三个木指木(树木)很多,就是森林了。有不少公司喜欢木林森这个名字。木林森体现了汉字的神奇。最滑的汉字鱻三条鱼,味道鲜美。音鲜,同时,也是鲜的异体字。原指生鱼,解释为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新词的创制方法、中日语汉字词汇特征异同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外来词词典》,对日源新词在中国的可接受度进行了初步考察.考察发现,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能否被国人所接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势强弱、文化落差和汉语本身之特点是影响词语可接受度的最核心因素.此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和媒体的宣传、国人的知识储备等也影响到对日源词汇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那时,东北以绵亘数千里的外兴安岭为界,北至萨彦岭,西北有周围数百里的巴尔喀什湖,西南至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南有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乐有库页岛和钓鱼岛列岛等众多岛屿,幅员辽阔广大。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刀衰弱,政府腐败,边疆地区不断遭到了列强的蚕食鲸吞,致使中国的版图大大缩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这段丧权辱国的历史,对腾飞的中华民族采说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割让香港,开近代中国丧失领土的先例早在18世纪下半期,类国就想割占…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既是著名的社会政治活动家,又是杰出的一代报人.他20几年的办报活动,一直与其反对封建专制及列强入侵,倡行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斗争相始终;论办报生涯之长,创办主编报刊之多,报业思想之新与丰,宣传的社会影响之大,在清末民初尚无人能出其右者.他一生的办报活动,不仅沟通了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交流,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大解放与报业自身的发展,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改革与迈向近代化,而且还造就奠定了其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爱国者、报界之巨子、杰出政治改革家和启蒙宣传思想家、传播西学文化使者中之主角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是外国“新名词”输入的第二个高峰期。外来“新名词”在中国近代的引入,经过了输入科技新词语阶段和引进政治、文化新词语的时代。“新名词”的输入解决了中国原有词汇的不足,促进了中国近代文体的解放,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因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也提醒人们注意“五四”新文化及新文学运动并不是一个突发性事件,其中的诸多新思想在近代已开始萌芽了。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汇之演变与中国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汇之演变与中国文字李荣奎(韩国尚志大学教授)中国古代甲骨文系图形性较强的象形文字,经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而成为如今这个样子的文字。中国文字所以如此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跟汉语本身缺乏词形变化、一个音节一个字的特点有关。在方块字...  相似文献   

10.
(一) 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睁开眼睛看世界。“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鸦片战争之后首先传入的主要是工业技艺以及自然科学。随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才开始注意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并从而萌发  相似文献   

11.
近代新教传教士在华的教育活动对中国从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变有着密切联系。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温床。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只关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而对此前早期新教传教士在澳门、南洋等地所办的旨在教育华人的学校重视不够。实际上 ,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 (RobertMorrison1782 - 1834)是近代新教传教士开办学校、从事教育的始作佣者 ,他在马六甲开设的英华书院 ,成为以后在华所设的教会学校的圭臬  相似文献   

12.
13.
近代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的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就,但既有研究整体来看仍存不少缺憾之处。研究者亟应在研究内容与方式上加以改进与优化,以便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即研究重心应向地方分会适当下移,研究中心进行适时调整,加强并深化"作为语境的红会"与"作为人的红会"的研究,以期实现红会研究从"以红会为红会"到"以红会为材料"的研究范式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到了近代社会之后,在科技方面日益落后于后起的西方,其历史原因主要是中国近代社会出现的极权政治、文化精英集团的价值取向的错位、小农经济的落后。  相似文献   

15.
汉字作为一种块状意音文字,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汉字构形的分析,从中国古代畜牧经济、农业经济、战争、兵器、祭祀、婚俗等方面窥视中国古代文化对汉字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基础与南通的工业革命1、南通工业革命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雏型”,是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18.
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书展上,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获得各界好评。这套图书全书计划出版70卷,3000余万字,分为三辑。此次展出的是第一辑11卷与第二辑中的7卷,计700万字。它被认为是目前出版的近代文学方面的规模最大的丛书,集近代小说之大全,是出版史上一项宏伟工授。《大系》是由我校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和我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编辑、整理的。鲍正鸪任顾问,王继权、安平秋、周榕芳、贾植芳、桂晓风、章培恒、蒋孔阳、熊向东任编委。它是我校文科“七五”重点规划课题之一。该课题从85年起酝酿。第一辑于88年10月出齐后,举世瞩目,引起海内外读者纷纷赞誉。国内学者认为它搜集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来主要不是地理的区划,而是以追求"王道"为内涵的政治、文化存在。面对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压力,中国学术在近代历经裂变。首先,经学、史学之更替。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学界的沉浮,康有为、章太炎之间的今古文之争及其在后世的演化,钱穆"就于史学立场"结束经学争议的努力,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分解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经学史学化"的趋势。其次,子学之凌驾经学。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严重效应是,子书不但成为"哲学史"、"思想史"的优先素材,还产生了顾颉刚所谓"经竟变成了子的附庸"的趋势。再次,"汉宋之争"之折变。以关于戴震研究的公案为例,在梁启超、胡适那里,"汉学"主要是"科学"的类比物,或者是"学术独立"的精神渊源,钱穆则将"宋学"拓展为一种涵盖了经、史、文学在内的包罗万象的学术类型。最后,"国史"创制之新局。钱穆的《国史大纲》代表了着眼于国史长程,反对"文化自谴",弘扬民族精神的坚贞努力。中国文化时值转运之机,复兴之前途是可以期望的。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教案与传教士之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反洋教斗争和传教士问题是中国近代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教案与反洋教斗争,乃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制约与影响下发生的,民族矛盾与文化冲突酿造出教案与反洋教斗争的二重变奏;由士大夫、官吏、秘密会党和农民倡导并为主力的近代反洋教斗争,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爱国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杂揉和交融;而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是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担当了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