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福州市运用“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增强了流入地搞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压力感和责任感,促使流入地与流出地的管理人员树立了全局“一盘棋”的观念,自觉“扫净门前飘来雪”。(二)解决了流出地“鞭长莫及”的问题。流入地通过流动人口的居住、经商,务工等方面实行“把关”管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来构建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指数,可以厘清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对流入地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指数越高,其居留意愿就愈强,越倾向于居留流入地;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及流动特征对其居留意愿均有显著影响,而不同队列、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流动范围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政府应持续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重视对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感的培育,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针对流动人口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3.
杨庆芳 《兰州学刊》2011,(10):63-67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已婚流动人口流入地生育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已婚流动人口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流动人口有子女在流入地出生,在流入地出生的子女以男性为主,出生在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子女主要出生在2000年以后,在流入地出生的子女大约有七成目前依旧在流入地。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来流入地越久、有父母在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其子女越可能在流入地出生。研究还发现,如果第一个子女在流入地出生,第二个子女也更有可能在流入地出生,体现了两个子女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跨区域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也成为了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法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流动人口的传统管理模式,构建当前流动人口“流入地”的管理制度,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健全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加强和落实“流入地”流动人口管理措施。更加有效的实现人口管理与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举家进城"已成为新世纪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随着未成年学龄子女的进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和就学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流入地学校的条件限制,更有政府支持不够以及现有的制度壁垒阻隔等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健康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然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元的,收入水平、宗教信仰、民族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显著的影响因素除了性别、文化水平和配偶情况之外,还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来源和地方政府是否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历史文化方面,对流入地宗教的看法及流出地域等文化和历史造成的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方面,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收入低、个人能力差、社会支持网络弱化和权益缺失的综合体,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流动人口的贫困特征主要为非居民化的,地域聚居的居住模式;流动儿童教育受到排斥;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错位;存在健康风险;就业权益受损;社会保障严重缺乏等.应从改革和创新现行制度;建立流动人口权益保护制度;加强政府责任;建立政府、社会、社区、个人四者相结合的社会整合机制等角度来实施对贫困人口的减贫.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孙涛等发表的文章《社会融入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基于三亚市的实证调查》(《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4期)认为,从典型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快速城市化引致的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社会结构复杂化,并产生社会融入的问题。国外经验显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包括结构性融入和文化性融入,其中结构性融入意味着移民个体或群体在流入地从制度与组织层面社会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庞大群体。根据国家计生委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可达到3.5亿左右。规模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其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体现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标。但流动人口在现阶段面临政治参与双重边缘化的问题,即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和流出地政治参与均边缘化。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要转变观念:实现从管理到服务;坚持统筹原则,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培育政治参与文化等。走出困境,提高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质量,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会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流出地、流入地、区域综合、介质、个体等因素角度,探讨了流动人口产生的社会驱动力;并分析了流动人口迁徙、职业、消费、生育、越轨与犯罪等行为类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纳教育视野: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变迁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问题,破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是社会政策的目标.把全纳教育理念导入基层学校并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微观干预,有利于推进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化进程,进而推进"全纳社会"的形成.文章以全纳教育为视野,从社会环境、学校实践和家庭关系三方面探讨了全纳教育在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中实施的现实性,认为混合班制的学校教育是全纳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33-242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首次出现下降而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全国流动人口在近些年已经出现减缓的迹象,流动人口主要流入省份和主要流出省份双双出现流入和流出放缓或减少的状况,这都为流动人口规模下降趋势提供了有力证据。流动人口规模进入下行通道有多方面的原因: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使得流动人口的"基数"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回流和就地转移人口增加;新型城镇化,使更多流动人口落户流入地。同时,中西部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东部城市人口流入则存在一定分化。未来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将呈波动下降趋势,需要更长期的考量,避免短期行为;而中西部城市在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则需要努力调适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7,(3):58-66
作为户籍改革的重要环节,2016年1月1日起逐渐落地的居住证制度为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福利和便利以及落户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也为他们在未来享受"非基础性"的待遇指明了方向。但是,以居住证为载体的户籍改革并不彻底,即工具性目标重于价值性目标,对外来人口依旧具有身份标识意涵,福利的施舍性特征突出,积分落户制基本上将占流动人口绝大多数的乡城流动人口排斥在外,"雷声大、雨点小"等。未来各利益相关群体还需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包容、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2010年山东省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其年龄结构年轻化,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人口流动长期化趋势明显;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源地分散,而跨省流出人口的流入地集中,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的城镇地区;务工经商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动因,不同类型和性别的流动人口,动因差异显著;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了解山东省的流动人口状况,对于把握全国流动人口状况、结构及特征,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浙江省流动人口社会效应的分析,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活跃的浙江流动人口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迹象,其产生的众多积极社会效应,是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文章还就流动人口通过诱发正式制度变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认为浙江流动人口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幅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新的变化,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难度的挑战。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大量人口进入流入地给这些城市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举例来讲,一些流动人口"群租"屡禁不止,治安形势严峻,甚至一些流动人口出现超生的现象,同时对于流入地城市地区的一些公共资源也很难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导致流入地区公共设施比较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从而给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人口流动的现状,具体探讨了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对城市人口流动的治安管理。  相似文献   

17.
耿明 《学术探索》2001,(4):76-79
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云南流动人口生育现状;生育行为的特点;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流动人口生育的分析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的全面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带来了流动儿童的基础教育与社会整合问题。学校教育以其独特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对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教育和介入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有效促进流动儿童与流入地社会的良性整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上海、广州等7个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特征"下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居住条件"下的建筑类型、居住面积、上班所花时间和基本设施是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的主要因素,而"居住周围状况"以及"其他因素"下的变量则未见明显影响。其启示在于,增强城市流动人口居住满意感需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出发,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关注流动人口自身状况及对居住情况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7,(3):78-86
由于户籍制度、养老保险的碎片化管理等限制,流动人口参加流入地的社会养老保险面临诸多障碍。本文通过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参保现状,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参保的主要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整体水平较低,仅为17.92%,且存在户口、区域的显著差别。除了受教育程度、户口和婚姻等因素影响参保以外,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流入时间和就业单位性质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参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