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年10月18日诞生在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这是我们徽州人民的骄傲。中共中央对陶行知先生的定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陶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为人民的教育和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斗、鞠躬尽瘁。陶行知先生是唯一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家。国母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在中国历史上能获得此殊荣的除了孔子就是陶行知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九十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陶行知先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不幸于上海患脑溢血逝世。同年八月十一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在所题的悼词中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是在十年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以毕生精力投身干对旧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玉胜 《理论界》2010,(7):184-18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中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出发,论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真人”教育思想,在当今仍具深远影响。本文对陶行知“真人”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对陶“真人”思想形成过程进行了分阶段的划分,归纳总结陶行知“真人”思想的真正内核便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名字考略季云陶行知先生(1891~1946),原名陶文。安徽省歙县人。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同志称他为“万世师表”,周恩来赞誉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韬奋之后请求入党。...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他又是徽州的名人,是徽州社会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徽州地区教育部门、农村学校要善于运用陶行知这一资源,大兴“学陶研陶”之风,深入实践其教育思想,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续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当然,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因为他的名字已超越了国界,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那么,陶行知先生是怎样成名成家的?他的成功之路又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我认为他的成功之路就是志、爱、勤、创、行五个字。 志,就是志向、理想。这是陶行知先生成功的灵魂。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一条真理。陶先生所以能成才,与他从小就立志是分不开的。他16岁时,母亲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县城的崇一学堂做炊事、勤杂工。在陶母多次恳求下,校长唐进贤(英国人)才破例批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传略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开辟中国劳动人民的新教育道路,艰苦探索,大胆实践,三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陶行知先生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行列,在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激烈斗争中,他奋不顾身,参加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是陶先生诞生九十周年,谨以这篇传略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开辟中国劳动人民的新教育道路,艰苦探索,大胆实践,三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可贵的贡献。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中国革命激变的时代,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脉搏而不断地进步,随着革命的需要而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在教育观念、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精神是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内核。今天重新认识陶行知的创新精神 ,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陶先生逝世的当天,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曾经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先生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在政治上是不断进步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是有创见、有贡献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一、陶行知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一)地位陶行知先生做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陶行知先生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及政治形势的变幻,提出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但生活教育理论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中心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正确地批判继承了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优秀成果.1942年3月徐特立、范文澜代表延安新教育学会给陶行知的慰问信中说:“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以来,就打起反八股的旗帜,向传统教育和洋教育进攻,创立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力图打破劳心与劳力的分裂.像先生这种进步的教育主张,正是对症下药,为治疗中国教育弊病的良方.”“先生的教育主张及十五年来所辛苦经营的事业,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占了光辉的一页.这不仅是对摧毁中国传统教育起了很大的革命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教育树立了一块基石.”在封建思想极端顽固,政治腐败的旧中国,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能够走向新生,走向光明,艰难奋斗了30年,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所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都是十分丰富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扫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近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整个教育学说的精神主旨是建设性思维.他的学说价值取向不是盲目的、抛弃式的破坏性思维,而是吸纳与承继的建设性思维.与他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名人相比,“建设性思维”是陶行知的重要身份标识,这是由他的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环境决定的.他通过建设性思维,全面分析传统教育、洋化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的愚昧、落后,构建了他的伟大的生活教育学说,影响深远.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尤其需要陶行知式的“建设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1890—1946)安微歙县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普及的过程。创立了“晓庄师范”,办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成了他独特卓有影响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非常相信教育的力量,他极为重视教师的品德和业务修养。他在《古庙敲钟录》一文中说:“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他认为从前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达则做官去,穷则教学生”的士大夫,就不配受人尊敬。本文仅就陶行知师德和修养略作探讨。 一、教师对于儿童教育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毫无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无意识的植物,而是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有血有肉的青少年。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正如高尔基讲的那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陶行知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要  相似文献   

16.
程小江     
《徽州社会科学》2005,(2):59-59
程小江,农工民主党党员,黄山市政协委员,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届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即分配到省重点中学——歙县中学任教。程小江出身于教育世家,从小就不断聆听前辈的教诲,耳濡目染,尤其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熏陶,促使他热爱教育,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在歙县中学任教期间,他就摸索出一条生活实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九十二周年诞辰,省陶研会举行学术座谈会。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陶研会名誉会长杨应彬同志,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顾问、省陶研会理事长王越教授等出席并作了发言。发言者缅怀和赞扬了陶行知为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毕生奋斗的业绩和崇高品质,高度评价了陶行知勇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道路,勇于改革的革命精神。与会同志着重讨论了陶  相似文献   

18.
<正>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对武训作过相当高的评价,并受到武训很大的影响。陶行知对武训的评价,散见于他的全集之中。在《武训先生画传再版跋》中,陶行知提出:“我常常说武训先生的精神,可以用三个无、四个有来表现它。他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但他所以能办三个学校,是因为他的四个有:一、他有合乎大众需要的宏愿;二、他有合乎自己能力的办法;三、他有公私分明的廉洁;四、他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陶行知把武训精神概括为三无四有,既体现了武训思想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了陶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五一年春天,在我国文化教育界展开了一埸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运动,这就是有名的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这场运动,他为《人民日报》撰写了社论,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九七七年摘要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这场运动中,陶行知先生受到株连。这位一九四六年逝世的、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从此以后,顿失光辉,他的教育思想也遭到了批判。所以要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必须从重新认识《武训传》着手。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前到过欧美几十个国家。1927年1月4日,他在给徽州同乡的一封公开信中写到:“我们徽州。山水秀美,气候温和,人民安居乐业,真可谓世外桃源……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他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