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国内外产业安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竞争力和产业依存度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自2000年大体呈现"上升—波动—稳定"的状态,并从技术水平、原材料进口和能源效率等因素解释了这一现象。此外,国务院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大幅提升,这支持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具有发挥更大作用的必要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本文通过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潘险峰 《经营管理者》2013,(26):188-188
信息化管理是促使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是引领装备制造业走向产业链高端的基础保障,是全面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就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不管是在管理的运作模式方面,还是信息技术在管理的应用深度方面,与世界上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因此,为了能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走向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信息化管理的力度,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健康稳定运行。本文就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指出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益于加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机械和电子制造业为核心的装备工业是推进工业化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十分重视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六五"至"九五"时期先后将其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或支柱产业,"十五"计划又把"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确立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实践的结果是,20多年来,装备工业国内市场几乎丢失了一半,在工业和制造业中,装备工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分别降至0.57和0.66,远少于1,表明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本文试图从产业竞争力分析入手,进一步揭示装备工业所处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韦新 《领导科学》2004,(24):20-21
面对全国各地都在竞相招商引资的形势,我市从提高招商引资的亲和力、落户率、回报率入手,狠抓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围绕一个"引"字,提高招商引资的亲和力 在目前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难以改变、招商办法基本趋同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亲和力将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围绕一个"引"字,着力从多方面提高招商引资的亲和力。 1.着力提高招商人员的亲和力。对一名投资者而言,最先与其打交道的是我们的招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使得对装备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增多。笔者在介绍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分析竞争力的常用方法,并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获国家级第二批两化融合实验区的沈阳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现状,阐述建立完备的指标体系所坚持的原则,提出能够准确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两化融合指标体系。最后,根据该指标体系,提出适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力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代表着我国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与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诚  邹艳  曾柏宏 《经营管理者》2013,(3):38+33-38
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是装备制造业水平迅速提高的必然选择。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决定了产业结构的转换效率和工业化进程。本文采用索洛模型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七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正在成为制造业的"尖端"领域,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圳将这些产业列入"未来产业"梯队,加快引导培育。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要求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的国际化创新和制造基地,近日深圳市市长许勤专门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支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问题上,辽宁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综合实力。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并以此推进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是成批次、成梯队地培养造就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各型、各级、各类技能人才。 尤其是在创新中前行的辽宁,更需要创新型的装备制造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调整与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SPSS17.0,考察我国装备制造业调整与发展的历程,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背景和世界经济情势,分析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的医药制造业是黑龙江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是黑龙江省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支力量。但自2003年以来,哈市医药制造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表现逐年回落。报告分析了哈尔滨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人才匮乏;政策投入支持不够,医药项目受冷落;没有本地成果落地的温床等。进而提出制定新的资助考核标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建本领域专家组参与政策制定;提升传统优势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快成果转化;大力引进人才,引入世界各地的成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目前国家关于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了竞争情报在面向创新的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报告简要回顾了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在剖析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步入困境的三个主要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了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信心不足、企业发展缺少战略眼光、政府对产业战略引导不力等问题;分析了哈尔滨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条件、振兴方向、原则及重点;提出了坚定信心、挺起脊梁,战略引导、科学规划,体制创新、壮大实力,技术创新、提升能力,强化基础、完善园区,领导挂帅、强力推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风能资源丰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新经济带设想的提出,河西走廊风电开发及风电装备制造业在利好政策下正在迈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资金缺口却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在分析了河西走廊风电开发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其融资困难的原因,创新融资模式,旨在为新时期河西走廊风电能源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但近几年其发展速度较慢,因而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入手发展装备制造业,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融合模式、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手段——业务外包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新区引才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亦龙 《领导科学》2005,(24):22-23
尽管我国大多数高新区已经成为人才的聚集区,但是在以后的继续发展过程中,高新区同样必须不断引进人才以适应技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更新等需要。鉴于此,本文就高新区引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分析。一、高新区引才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自1988年中关村成立第一个高新区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李凯  李世杰 《管理世界》2004,(12):68-76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起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并试图研究产业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的链接模式,以探究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结网、链接的深层次原因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的特点。沈阳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文章借助区位商法,定量分析沈阳市装备业的集聚和发展状况,进而深入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和集群要素的链接状况。并针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定装备制造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沈阳市铁西区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分析和比率分析的方法,对铁西区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在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进行纵向分析,并采取综合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从而发现铁西区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的建议,为铁西区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