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产学研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产学研体系的协同创新能力攸关国家竞争力。本文借鉴复杂系统理论中经典的"B—Z"反应模型,在实证研究产学研协同静态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Logistic动态分析模型,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并仿真研究不同政策的激励效果。本研究发现,企业吸收能力是当前我国创新系统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导因素,在不同政策激烈条件下吸收能力的作用均举足轻重。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破解产学研系统协同效率问题提供优化方向,并为丰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创新政策理论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协同创新为基础,从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理论入手研究了其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意义。并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在2011年被提出后,全国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纷纷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体系,各创新主体之间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到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已占全社会总支出达76%以上,14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了5000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14个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卓有成效。但是,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平均每年12%增速的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壮大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分析了国家历年来科技投入、相关政策及承担主体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支持企业创新机制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是高新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对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正呈现出多元化、知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等特点,传统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新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需求。本文以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为例,分析了科技信息服务在海洋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基于协同创新流程和创新特点,构建了面向海洋科学城的科技信息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并探讨了新模式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二者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为切入点,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机制框架,即主要通过形成区域创新环境、推动技术革新与进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配置各类创新资源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解释产学研主体的个体网络现象,但已有经验证据并不稳定甚至相互矛盾。本文试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来发现我国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结构存在空间模仿现象的证据,并利用新的网络特征——空间集聚结构修正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后考察网络嵌入对产学研区域协同创新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1)关系联结规模和中介中心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在部分集群内协同距离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呈"S"型曲线,在控制空间效应后仅在波纹状集聚结构的环渤海集群存在结构洞与协同创新的负向关联;(2)三大海洋装备集群的集群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模仿效应,在连续性知识空间内更多的表现为邻近效应,在间断性知识空间则表现为异质效应,说明我国海工装备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已初见成效;(3)集群内空间模仿效应强于集群间,说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存在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4)整体上企业产权性质对网络结构特征没有显著影响,但具有高新技术资质和年轻企业的协同创新行为更容易受到网络结构的影响,不具有高新技术资质的企业和非年轻企业更容易产生网络模仿现象。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集成的思想,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复杂性科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具有自组织特征的"B-Z"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构成的Logistic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讨论了高校三个能力子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确定了主导能力要素的序参量模型,并且对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调整内部能力结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视角与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战略体系,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保障,尤其需要政府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本文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战略体系的构建基础,据此构建了支持战略体系模型,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战略、知识创新战略、制度创新战略的实现途径,以及其相互关系,并就其构建途径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企业牵头、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弊端。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仿真分析研究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高校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政府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和高校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对惩罚力度和收益分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动教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国内高校正在进行的新探索。本文总结了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不足,提炼了发达国家与地区成功的经验与启示,以供国内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决策咨询通讯》2023,(2):24-28+36
本文在对国家、四川和德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背景与形势进行分析基础上,梳理德阳产业基础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建圈强链补链、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优化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业强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当代有关知识网络组织协同创新的理论思考分析出发,对当前知识网络组织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当前主要的产学研联盟模式和虚拟的知识网络协同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0—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中科技核心、CSSCI和CSCD三大核心数据库发表的协同创新2322篇文献,采用Cite Space V工具,首先对协同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研究机构和作者两个维度分析国内协同创新的合作分布情况,最后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区视图和突现词等方面,揭示国内协同创新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过程,探究了国内协同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协同创新在机构、作者间的合作均比较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产学研、军民融合、知识转移”,且近几年有结合数量方法的发展趋势。研究进程包括2000—2006年的萌芽期,2007—2011年得发展期,2012—2016年的爆发期,2017年至今的稳定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协同创新系统中,民办高校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未来民办高校组织协同应朝着矩阵式组织结构方向进行改革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传导相关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传导要素和风险传导流程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机制;同时,依托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过程,从技术协同、管理协同和制度协同三方面进行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例,阐述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产学研协同发展与技术创新绩效非线性关联特征,运用2009—2017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驱动技术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研究产学研协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动态门槛效应和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当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门槛变量时,产学研协同发展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产学研协同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由负转正,且作用效果逐渐增强,进而可以划分低知识产权保护区间(IPP≤-0.58)、中度知识产权保护区间(-0.580.50)三种类型;我国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东部地区多为高知识产权保护区,中西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低。因此,应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增强东中西部地区间交流,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复杂产品协同研制的兴起,以往的线型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现行的创新活动,正逐渐被网络化模式所替代。这种网络型合作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跨组织协同管理、人才集聚、知识有效流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基于契约设计理论,研究创新主体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对Shapley值进行优化,讨论在面对道德风险情况下,如何利用网络协同系数对奖励支付进行协调,以使创新主体利益分配更公平、更合理。同时,将这一协调机制设计进利益分配中,以达到应有的激励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已成为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路径,结合协同创新的3种模式(技术联动协同创新、产业转移协同创新、功能定位协同创新),提出加快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航作为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国家战略行业,是经济升级版建设的重要领域,是航空科技与现代交通有机结合的特殊产业。民航院校通过推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创建行业发展需求的科教创新平台,构建服务于民航强国建设的协同创新体系,以全面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