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贷款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内外两方面深入研究其成因,提出解决措施,并就如何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从金融改革之初就存在,经历了多年的整治依然存在,这对农村经济的稳定,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了威胁。本文将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如何减少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偏高已经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但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处理好不良贷款也不单纯是一项业务.笔者以S信用社为例进行样本分析,就不良资产的形成和处置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扎根农村,在农村发展壮大,为"农"服务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成立的初衷.时至今日,这一良好的愿望虽说未全落空,但取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时期,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重重,亏损严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高居全国金融机构之首,远超40%;另一方面,受利益驱使,农村信用社资金"农转非"问题日益突出,1990年农户在农村信用社的存贷差为1324亿元,1997年扩大到7389亿元,2000年这一数字为4200.5亿元.在新的时期,农村信用社不但未能起到支农作用,反而从农村吸存了大量资金转移至城市,严重削弱了农村金融实力.  相似文献   

5.
迟松 《决策》2013,(7):8-9
自2001年人民银行全面推开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业务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先后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业务,在支持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据对某市农村信用社调查显示,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户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业务呈萎缩趋势,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不良贷款反弹成了制约云阳支行业务发展的桎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云阳支行新任领导班子认真分析症结所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不良贷款攻坚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全面部署,全员投入,全力清收,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着重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金融机构部分客户的偿债能力出现负面变动、风险不确定因素的逐步显现和实质性违约情况的发生,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和逾期贷款较经济向好时均呈上升态势。同时资产质量走势不容乐观,若不采取强有力的风险防控措施,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从外部环境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暴露出了农村信用社在资金运营、信贷风险方面的巨大问题。加之农村信用社本身存在创新力度不够、产权不明晰以及农村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村信用社对"三农"金融支持困难的现象。本文基于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从判断借款人偿债能力、改变农信社业务经营模式、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发展合作制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柘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根据辖内业务经营情况和改革发展目标,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转变"的要求.确立了2008年工作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继续完善和推进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加强内控制建设,转换经营机制,以业务经营为主线,继续抓好组织资金、清收不良贷款、信贷支农、增收节支等工作,更好地支持拓城县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在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方向上。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化。长期以来,在农村信贷资金运作上,由于粗放经营、非理性干预、管理制度多变、传统配置的方式等种种原因。使得农村信用社难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金、灵活自如地运用资金,制约影响了经营的开拓和对经济的支持。作为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中介地位的金融业.应服务并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位居农村金融基础地位的农村信用社更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偏低,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商业银行改革,提高资产质量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的要求。央行数据显示,至2001年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5%,部分其它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还要高于这一比例,一些新的不良资产还有增长的趋势。不良资产使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制约了银行的发展。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不高,2001年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5.75%,离上市的10%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国…  相似文献   

13.
处置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大规模批量处置不良贷款是处置不良资产的首选方法之一.不良贷款组合的回收率分布,是不良贷款组合定价的基础.针对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双峰分布特性,将不良贷款分为低峰回收贷款和高峰回收贷款,证明了不良贷款组合的回收率收敛于低峰回收率和高峰回收率的条件期望之和.基于信用风险结构模型,进一步证明了高峰回收率条件期望的正态逆变换与低峰回收比率的正态逆变换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于对低峰回收贷款易于判断,很容易估计低峰回收比率,因而可以通过线性回归估计出高峰回收率条件期望,这样就给出了不良贷款组合的整体回收率估计模型.基于这一模型,还给出了估计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分位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实际上是VaR方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及不足。本文从分析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商业银行正在面临体制改革,入世的挑战。可谓机会与风险并存,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较为突出的的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比例较高的呆,坏帐和逾期贷款等不良贷款问题。如何处理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难题。本文首先较为精确的估算了中国的不良贷款的数额并回顾了中国不良贷款的形成历史,并且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认为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会严重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入世后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最后,在对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后,本文为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良贷款的成因、质量和市场环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不良贷款的转移定价一直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所关心的难点问题.本文在传统的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欧式期权违约定价模型基础上,针对我国大量存在的资不抵债但负债企业需持续经营的不良贷款,提出了一种不再限定特定违约时刻,且执行价格随时间变化的不良贷款美式期权违约定价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利用企业价值、无风险利率、企业的风险、还款期限、本金摊销方式和贷款余额等因素确定不良贷款价值的方法.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一个评估案例,对不良贷款价值的利率敏感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不良贷款价值实现制度变迁轨迹进行了分析。鉴于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且不良贷款价值实现已取得很大成效,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和金融全球化的外部冲击,银行不良贷款价值实现的依赖路径有待于变革,本文认为有效增加银行不良贷款的流动性是合乎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尚存在着的一些风险盲点,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良贷款回收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环节。部分企业由于法律意识薄弱,违约后受到的惩罚力度低,故意逃废债,加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累积。可见地区法律环境在不良贷款的回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企业不良贷款回收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了法律环境对不良贷款回收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法律环境对不良贷款的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法律保护的作用显著;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法律执行的作用显著。法律保护通过贷前约束机制作用于回收率,抵押和担保的中介路径效应显著;法律执行通过贷后监管机制作用于回收率,失信被执行人的中介路径效应显著。银行在业务中要考虑地区法律环境制定相应的贷款审批和回收要求,政府需要从法律保护和法律执行两方面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从而提高不良贷款回收率。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不良贷款已然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及改革中特别关键的一个部分,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本文对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不良贷款控制及防范措施,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