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所推动的产业国际转移和调整中,制造业的国际间转移一直居于核心地位。近年来,以生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国际转移也逐步展开,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一个新热点。虽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两者转移的基础动因、方式步骤、机理路径等方面又有许多差别。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进行比较,并在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新形势对我国下一步利用FDI提供政策建议。(一)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特点分析和比较所谓产业的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产品…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37):11-11
最新全球竞争力排名显示,中国内地排名由去年的第26名下降到第29名。在竞争力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携劳动力价格等竞争优势,一些东南亚国家这几年没少从中国手里“撬”汀单。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转移,也渐成风气。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正在改写着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美两国难免在一些产业上构成某些“交集”,构成直接竞争。  相似文献   

3.
姜霞 《经营与管理》2010,(12):29-31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 1.产业转移呈现多梯度推进态势。新一轮产业转移并未完全按照梯度转移的路线推进,既有梯度转移,也有跨梯度、多梯度转移。表现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有大规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另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转移,传统加工制造业转移正在持续减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不是等承接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熟后才进行,而是只要具有工业加工能力就开始推进。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范剑勇 《管理世界》2004,(11):77-84,96
目前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尽管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正在增强,但其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相当严重。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一体化必然带来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和地区结构差异性增强。本文以长三角为案例,通过一系列衡量地区专业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的指标计算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期。同时,本文发现浙江与上海参与长三角内部地区分工的程度明显高于江苏。在产业转移方面,本文还发现短短4年内该地区制造业发生了激烈的空间调整,上海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专业化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港口型、都市信息型等极少数产业,降低了其在该区域内的总制造业份额,浙江正稳步吸收上海与江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增加了其制造业份额,江苏通过吸收和释放持平而基本保持其制造业份额不变。  相似文献   

5.
正让北京制造业转移"突出重围",亟待明确路径,多维度理顺发展链条,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和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其中,明确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成首要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是问题关键。这其中,作为"重头戏"的制造业转移更是牵动人心。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京津冀三地采访时发现,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多地都扯出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大旗。与北京服务业面对的批发市场"疏解难"问题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国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业正在大举向我国转移,中国将会成为制造业大国,浙江将会成为制造业大省。但向中国转移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国是制造业强国,而是因为我国有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关键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而当今制造业特别是像机床制造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从科技角度讲,唯一的途径是加快信息化步代,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为此,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进程,将推进信息化进程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写进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7.
吴明华 《决策》2010,(7):39-41
“新一轮产业转移不是转移低端制造业,更重要的是转移区域研发中心和蔼端制造数,还有为此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黄向晖 《决策与信息》2009,(11):111-112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在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是各国各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了区位商法对中部制造业大省——湖北肖的27个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以判定其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26-27
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均认识到强大的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性保障。不仅发达国家要重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产业调整升级绝不意味着淘汰或放弃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一场争夺制造业的竞赛已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0.
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产品内分工的国际分工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重庆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顺利承接制造业由东向西的转移,对重庆乃至全国完成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制造业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研究重庆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重庆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从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这个调整令人关注。奥巴马总统新近提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即重振美国制造业或再工业化。可以预见,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国将采取措施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强化制造业对后发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催生新能源制造业等先导产业,巩固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在信息社会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下,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主要有服务业在产业中地位逐渐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高科技化趋势明显,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并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环节,而将非核心的生产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重视基础研究投入,提升研发能力,促进产业内生增长.  相似文献   

13.
吴弯  黄哲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145-146
知识技术能力是生产力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提升知识技术能力。国际竞争优势不再取决于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80年代,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致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知识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景,并提出改善我国制造业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芸芸  乔标 《决策》2020,(1):30-33
当前,全球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周期,产业从中国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业界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对于地方发展来说,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短期内可能形成断档,但长期看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5.
翁春颖  韩明华 《管理学报》2015,12(4):517-521
知识、信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加速流动有助于我国制造业通过接受国际领先企业的知识和技术转移来提高核心能力.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入手,对全球价值链下的知识转移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价值链驱动模式下我国本土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来自领先企业的知识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其技术进步与升级路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国内外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制造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加,提升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效果逐渐成为制造企业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制造业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目标成本管理为切入点,明确目标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对制造业运用目标成本法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然后,对我国制造业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我国制造业现行成本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众多的发达国家对本国制造业的召回,以及我国人口红利逐渐的消失。我国工业制造业的改革势在必行。知识型服务贸易所促进的服务产业对制造业的外溢效应是否能够有助于制造业技术结构的改善以利于制造业的转型?通过STIC标准把制造业分为不同要素密集的行业,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析技术结构变化与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关系,最终,我们发现其到能促进技术结构转型,但与其他政策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东部产业输出呈现出追逐利润最大化、梯度转移、低成本竞争规律;垃圾产业加速向外转移、输出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研发孵化式的转移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缩短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才能实现产业跳跃性转移,制造业仍然是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把盘活本地已有资源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以来,无论是投资总额还是投资的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从开始的以非制造业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同时制造业内部的投资领域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将对这些变化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体制不断深化,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将从价值链概念及特点入手,对我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基于价值链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实力提供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