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马克思的观点,从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经典论述出发,结合对哲学史上相关论点的梳理,将教育也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知识与美的统一体,教育具有二重性,其具体表现是技艺教育和创新教育。教育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劳动,是人的劳动实践把自身的哲学意义赋予于教育,我们切不可颠倒其中的因果联系,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而要避免这危险,就要把唯物史观和辩证法贯彻到底,一分为二地看待教育,认清其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活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形成价值量的劳动.从劳动二重性原理考察价值的形成才能揭示价值的真正来源.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实体才是马克思的本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命的批判,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并确定了价值不外是这种劳动的凝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试图到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寻求现成答案的教条主义做法不是在接近马克思,而是在背离马克思.机械套用主客体关系模式无助于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且易于导致价值问题的泛化."效用价值论"割裂了人与世界的普遍联系,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只考察单一物我关系,最终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价值哲学基础研究应彻底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摈弃僵化的主客体关系模式,克服理论脱离社会主义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劳动表现为价值和价值决定,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搞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些探讨,而着重谈谈价值决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哲学从"解释"的围城中出走,在于哲学自身的消解,马克思在哲学的消解中改变了哲学的"解释"性身份,将哲学依哲学自身的自言自语(依据逻辑的先在性构造的逻辑解释框架进行"是什么"的说明)转变成哲学依经济学的话语表达其哲学的政治诉求.沿着经济与政治的通道,哲学走进了历史.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并不是一个如以往的哲学谋划那样,试图建构一个人们可以设想得到的合逻辑的哲学大厦,而是消解了哲学的"解释"性,让哲学这个空中楼阁建立在坚实的大地上,从而让哲学走进了"历史",成为"历史"的哲学.这种"历史"的哲学就是在经济学视阈中表达的一种以公平正义的理念建立起来的政治诉求.可以说,解读马克思的哲学不在哲学之中,而在哲学之外.  相似文献   

7.
哲学不仅是一种具有价值性的人类文化样式,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在根本上就是关于"价值问题"的学问.从哲学历史发展形态来看,以往哲学都蕴涵着对"价值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具体说来,以对象化的方式求解"价值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是以"心性"觉解的方式求解"价值问题";马克思哲学则以实践的方式来求解"价值问题".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现对知识论形而上学传统的超越,体现了人的"价值问题"意识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深层关系,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背景、理论性质、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是在价值理论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社会价值具有二重性表现。从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三个维度阐述了知识社会价值的三个正面性表现,同时从人体自身认识、人类生物性功能、人类文化、人类存在方式与安全性等方面对知识社会价值的负面性表现作了探索,认为,在知识发展过程中,知识社会价值的正面性和负面性在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中构成一个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马克思的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价值决定理论的完成、理论体系和结构,指出价值决定理论起于《资本论》第一卷,完成于《资本论》第三卷,它是价值质的决定和量的决定、个量商品价值决定和总量商品价值决定的统一。其中个量商品价值决定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决定,总量商品价值决定才是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的价值决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要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正确识别各种攻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伎俩,加强对商品、劳动和价值形式新变化的研究,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来临时代一些人对价值源泉的模糊认识,结合新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框架内对知识、知识性劳动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了商品二因素理论和劳动二重性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的主体形式从体力劳动转向智力劳动,知识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价值的源泉仍旧是人类劳动.本文通过区分知识和知识性劳动,澄清了模糊认识,阐明是知识性劳动创造了价值,而不是知识创造了价值.知识性劳动就是人们不断探索的劳动,从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坚持劳动价值论,我们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不断创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简单地认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忽视了对使用价值其他属性的研究。二是忽视了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三是忽视了对使用价值在商品内在矛盾中地位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劳动价值论和多元价值论的矛盾运动中看新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美国新经济的持续繁荣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推崇和肯定 ,同时也使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正确论断产生疑惑 ,甚至开始怀疑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新经济由繁荣迅速走向衰退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 ,再一次从理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起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价值创造主体论角度针对劳动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运行 (特别是经济衰退时期 )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然后运用上述结论对当前新经济衰退的原因作出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包括新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 ,新经济的衰退正是多元价值论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劳动价值论的回归才是医治“美国病”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将价值与财富等同,导致其财富价值理论的庸俗性与表面性。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财富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财富与价值关系,具有科学性、本质性:价值是商品中抽象劳动的凝结,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而财富由使用价值构成,表现为人与物或物与物的关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财富源泉除劳动外,还有其它要素;价值具有历史性,而财富是永恒的;财富的外延大于价值,作为财富的物品可以没价值,而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财富。价值分配利于公平,财富分配长于效率。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商品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起点。土地虽然没有价值,但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及价格,因此,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城市土地。商品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深化城市土地使用权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全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深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