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菖蒲不同萃取部位抗运动性疲劳的体内活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菖蒲进行划段分析其体内抗运动性疲劳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石菖蒲抗运动性疲劳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有益的依据.将7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Ⅰ)、运动组(Ⅱ)、挥发油组(Ⅲ)、乙酸乙酯提取物组(Ⅳ)、正丁醇提取物组(Ⅴ)、正丁醇萃余物组(Ⅵ)和水煎液组(Ⅶ),观察石菖蒲不同萃取部位对4周递增大强度负荷运动小鼠体重、食欲等疲劳相关症状和体征及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第4周末Ⅱ组和Ⅳ组小鼠活动减少,毛发枯萎,无光泽,有的小鼠出现大片脱毛现象,食欲减少,神疲乏力,体重明显降低;Ⅲ、Ⅴ、Ⅵ和Ⅶ组小鼠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体重持续增长;Ⅲ、Ⅳ、Ⅴ、Ⅵ和Ⅶ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比Ⅱ组长,P〈0.05,P〈0.01.Ⅲ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Ⅳ、Ⅴ;但比Ⅵ和Ⅶ组短,P〈0.05,P〈0.01.Ⅳ和Ⅴ组,Ⅵ和Ⅶ组之间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石菖蒲挥发油、正丁醇萃取物、正丁醇萃余物和水煎液能明显推迟运动性疲劳相关症状的发生和提高小鼠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如:蓄电池、合金等)镉中毒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研究了镉及镉锌联合对雄性大白鼠的生精能力以及体重、睾丸重及附睾重的影响。77只60日龄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成七组,连续3天,按每公斤每天分别注射:omg cd(Ⅰ组)1mg cd(Ⅱ组)、2mg cd(Ⅲ组)、4mg cd(Ⅳ)、1mg cd+10mg Zn(Ⅴ组)2mg cd+20mgZn(Ⅵ)、4mg cd+40mg Zn(Ⅷ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Ⅲ、Ⅳ组大白鼠体重、睾丸重、附睾重明显低于Ⅰ组。Ⅲ、Ⅳ组的精子数/睾丸、精子数/克睾丸为0,其生精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Moore) Ching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离鉴定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松脂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瓦利苷(Ⅵ)和蕨素A(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比分析104例AD患者,85例VD患者及1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管危险因子和载脂蛋白E(Apo E)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1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发生率高于AD组(P0.05);A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LDL、高Hcy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AD组、VD组与对照组Apo E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D组、VD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Hcy与VD发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与AD发病也相关;Apo Eε4基因型不仅是AD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VD发生的危险因素;MTHFR的基因多态与AD、V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添加剂预混料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窝为单位将 70窝哺乳仔猪随机分为 7组 ,设 1个对照组 (试验I组 ) ,6个试验组。试验组分别添加 2 0 0mg/kg派富 (含芽胞杆菌等复合微生态制剂 ) (Ⅱ )、1%的甲酸吡啶铬 2 0 0mg/kg(Ⅲ )、2 0mg/kg泰乐菌素 (Ⅳ )、1%中药免疫增强剂 (黄芪、远智等复合中草药 ) (Ⅴ )、1%的益康XP(酵母培养物 ) (Ⅵ )以及 2 0mg/kg的硝呋烯宗 (Ⅶ )。经过 15d的试验 ,其结果表明 :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日增重 11.37% - 34.12 % ,其中Ⅴ、Ⅵ组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提高采食量 1.5 9% - 12 .30 % ;降低饲料增重比 8.4 % - 2 0 .2 0 % ;降低仔猪腹泻频次 10 .34- 31.0 3%。经无菌粪样检验 ,试验各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数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经部分血液指标分析 ,试验各组的血液各项理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用30头体重35kg左右的去势纯种荣昌公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Ⅳ,在相同基础日粮中依次分别添加0、30、60、90ppm和120ppm的对氨基苯砷酸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Ⅰ、Ⅱ、Ⅲ和Ⅳ组依次提高10.79%,14.74%,13.42%和6.32%,其中Ⅱ组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耗料均较对照组(3.52)低,而以Ⅱ组最低为3.27。各组试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均在荣昌猪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血浆总蛋白(TP)在58.2—61.1g/L间变化(P>0.05)、血清白蛋白仅Ⅰ和Ⅳ组提高了13.7%和14.0%(P<0.05);血清球蛋白各处理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红蛋白Ⅰ、Ⅱ和Ⅳ组较对照组有增加,但不显著(P>0.05);红细胞压积值(HCV)各处理组均有增加,仅Ⅳ组达P<0.05水平;血浆尿素氮浓度(BUN)与对氨基苯砷酸添加量呈y=6.2-0.07x 5.6×10~(-4)x~2二次曲线关系,试猪增重与血浆尿素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随诊孕龄为5~6周的稽留流产、先兆流产、正常妊娠患者各50例,动态比较3组孕妇血清中的孕酮、雌二醇、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临床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组孕酮、雌二醇、HC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P0.05),48小时后稽留流产组的HCG倍增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周后其HCG变化不大,同时稽留流产组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随着孕期增长逐渐降低,与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组孕妇的差距逐渐增加。临床检测结果表明:动态联合监测血清孕酮、雌二醇及HCG的变化能在妊娠早期及时地对妊娠结局作出准确的预测,提高早期稽留流产的检出率,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妊娠,指导临床治疗,避免盲目保胎。  相似文献   

8.
用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LRH—A(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做催情剂,对重庆市热带鱼越冬场的性成熟南方鲇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二批共试验了40尾(总重154kg)。其中雌亲鱼25尾,雄亲鱼15尾。雌亲鱼的药物用量为(HCG 3 300 IU+LRH—A 6 μg)/kg,雄亲鱼用药量为(HCG 1 250 IU+LRH—A 2.25 vg)/kg。雌亲鱼第1次注射总剂量的1/3,10 h后注射余量。经注射催情剂的亲鱼置圆形离心水泥池中,冲水。效应时间9—10h。人工授精,脱粘流水孵化。结果:第一次试验,产卵率80%,得正常受精卵约10万粒,第二次试验,产卵率100%,得正常受精卵23万粒。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体况健康、年龄胎次、窝产仔数、产期尽量一致的12头长白经产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然后再随机确定各组饲喂何种形态的开食料(Ⅰ组颗粒料、Ⅱ组碎粒料、Ⅲ组粉料、Ⅳ组膨化料),比较乳猪开食情况、生长状况及耗料情况,结果表明:Ⅰ组、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Ⅰ组、Ⅳ组与Ⅱ组、Ⅲ组之间差异极显著。Ⅰ组平均个体重比Ⅱ组、Ⅲ组分别重1.57kg(60日龄),1.87kg(60日龄);Ⅳ组平均个体重比Ⅱ组、Ⅲ组分别重1.82kg(60日龄)、2.12kg(60日龄),四组饲料的料肉比分别为Ⅰ组:1.76:1、Ⅱ组:1.84:1、Ⅲ组:1.87:1、Ⅳ组:1.7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甲氨碟呤片治疗,观察组服用甲氨碟呤片+雷公藤多甙片+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血沉(ESR)等,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RP,RF,ESR对比,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5%(19/55)]与对照组[29.09%(16/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缩短用药起效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联合伊马替尼在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服用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TKI-Ⅱ(尼罗替尼组14例,达沙替尼组18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分析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完全血液学缓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和主要分子学缓解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8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Ⅰ~Ⅱ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和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TKI-Ⅱ和伊马替尼联合治疗的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改善,治疗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117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n=39),对照组(C组)、Dex1组(D_1组)和Dex2组(D_2组)。分别于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24小时(T_2)、术后48小时(T_3)时点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4+)、CD_8~+、CD_4~+/CD_8~+)及NK细胞百分比,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T_0比较,3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百分比在T_1明显降低(P0.05),后逐渐回升,CD_8~+在T_1明显升高(P0.05),后逐渐回落;D_1和D_2组在T_1及T_2与C组比较,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CD_8~+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D_1、D_2组患者术后呕吐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小,术后恢复快,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B淋巴细胞CD~+_(19)和NK细胞CD~+_(16+56)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18例冠心病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心力衰竭组)和1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B淋巴细胞CD~+_(19)和NK细胞CD~+_(16+56)绝对计数,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CD_4~+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CD_8~+心力衰竭组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CD_4~+/CD_8~+心力衰竭组低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NK细胞CD~+_(16+56)心力衰竭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B淋巴细胞CD~+_(19)心力衰竭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8~+、CD_4~+/CD_8~+、CD~+_(16+56),CD~+_(19)有明显改变,提示心力衰竭组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选择约×荣杂交一代仔猪40头,随机分为五组,在等蛋白、等纤维基础上,用10~25%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替代日粮中的部份豆粕。以豆粕作对照,试验组Ⅰ、Ⅱ、Ⅲ、Ⅳ分别饲喂10%、15%、20%、25%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Ⅰ—Ⅳ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06%、10.54%、12.03%、10.54%(P>0.05);饲料利用率Ⅰ、Ⅱ、Ⅲ组略优于对照组(3.97、3.98、4.05与4.12),Ⅳ组略低于对照组(4.27与4.12);单位增重Ⅰ—Ⅳ组分别比对照组多盈利8.8%、5.6%、2.1%和1.8%。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0~15%,并可替代日粮中7—10.5%的豆粕。通过消化试验测定出酒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能量消化率分别为65.0%、38.15%、28.42%、35.52%、28.16%和51.72%,赖氨酸、蛋+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消化率分别为38.15%、76.88%、74.46%、51.44%、61.48%和53.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骨骼肌Ca2+-Mg2+-ATP酶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空组)、补肾中药组、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组6个组.用地塞米松肌注造模.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骨骼肌Ca2+-Mg2+-ATP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股骨上1/3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补肾中药组升高程度最为显著(P<0.01),其余各治疗组骨密度较模空组升高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ATP酶显著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ATP酶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Mg2+-ATP酶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骨疏康组、活血组、健脾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活血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ATP酶升高程度最低,与补肾组、健脾组、骨疏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健脾组和骨疏康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健脾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和Ca2+-Mg2+-ATP酶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陶家、金风、含谷、走马镇的 2 5个养鸭场 (户 ) ,对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结果从病死鸭分离到Ⅰ—Ⅻ12株细菌 ,其中Ⅰ—Ⅵ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 ,Ⅶ—Ⅻ菌株为沙门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 10 0 % ;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奥格门丁 ,其敏感率为 75 % ;庆大霉素为 6 6 .6 7% ;而对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达 10 0 % ;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达 83.33% ;且分离到的 12株菌都具有多重耐药 ,以Ⅱ菌株最强 ,在 2 6种抗菌药物中对 2 2种产生耐药性 ,耐药率达 84 .6 2 % ;次为Ⅵ和Ⅷ菌株 80 .77% (2 1/2 6 ) ;Ⅹ菌株为 6 5 .39% (17/2 6 ) ,Ⅻ菌株为 5 7.6 9% (15 /2 6 ) ,最低的Ⅲ和Ⅸ菌株也达 15 .39% (4/2 6 ) ,可见在这一地区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多重耐药已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以及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55例患者实施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B组50例患者实施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1年、2年、3年和5年DFS率、OS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B组DFS分别为(32. 3±2. 5)个月、(27. 1±2. 2)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B组OS分别为(55. 7±3. 6)个月、(47. 4±3. 9)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化疗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相对较少; B组脱发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A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方案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临床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及其他因素个体化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104例很可能或可能轻、中度VD患者随机接受盐酸多奈哌齐或吡拉西坦治疗12周,每4周随访1次。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lessed-Roth痴呆表和全面衰退量表(GDS),并于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血浆的Ach含量和AchE活性。结果两组完成试验各51例,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经12周治疗后,盐酸多奈哌齐组MMSE、Blessed-Roth、GDS分别改善3.3±1.0、1.8±0.1、0.2±0.1分,优于吡拉西坦组的0.8±0.1、0.4±0.1和0±0分(P<0.01),治疗前Ach含量、AchE活性显著异于正常,治疗后改善。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能显著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常生活能力和人格情感障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前后对前臂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分别检测其血清TT3、TT4、FT3、FT4、TSH以及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无机磷(P)的含量,治疗前后均采用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其前臂骨密度(BMD)值.结果 1、甲亢131Ⅰ治疗后痊愈组、好转组和甲低组3个月至6个月前臂骨密度值呈上升趋势,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的BM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亢治疗无效组BMD与治疗前BM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甲亢131Ⅰ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BGP、ALP、血清C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亢治疗无效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亢患者经131Ⅰ治疗后前臂骨密度及其骨代谢指标均有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南宁市三塘社区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在南宁市三塘社区年龄≥60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痴呆患病率进行研究。调查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筛查认知功能障碍,并进一步由神经科医师通过相关神经科检查及有关量表测试,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 1确认为认知功能障碍者156例,诊断痴呆者59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38例(64.4%),血管性痴呆(VD)18例(30.5%),混合性痴呆3例(5.1%)。60岁及以上老年人痴呆及AD、VD的患病率分别为6.6%,4.3%,2.0%。2各不同年龄组之间痴呆、AD、VD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女性组的痴呆及AD患病率高于男性组;文盲组痴呆、AD、VD患病率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组,其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组未出现痴呆。结论南宁市三塘社区老年人痴呆和AD患病率较国内其他地区高,AD是南宁三塘地区老人中主要的痴呆类型,VD次之。文盲老人及女性的痴呆患病率高,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