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冯契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性解读主要体现在 :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历史总结 ,扬弃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 ,基本上肯定了毛泽东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坚持了毛泽东的义利观、完善了毛泽东的群己观  相似文献   

2.
改变过去站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之内的研究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学术的层面对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来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毛泽东的个人因素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诗词中,毛泽东用如椽大笔书写人民群众,人民性是毛泽东诗词的内在属性。首先,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毛泽东对劳动人民充满深厚的阶级感情;其次,毛泽东诗词热情礼赞人民力量的伟大;再次,毛泽东诗词呈现了毛泽东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最后,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人民历史观。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性,对于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体系进行了历史的辩证的描述与剖析,论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动机定向、价值决策、价值实施办法,兼论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批评了所谓毛泽东文艺思想“过时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比较盛行的那种认为毛泽东是农民革命家,而不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农民的重视决定了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异端的观点,以成熟的方法论准备和扎实的文献学为基础,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毛泽东对农民的重视主要是一种战略和策略的需要,毛泽东从未否认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时树菁 《南都学坛》2000,20(2):88-89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民主问题都十分重视 ,皆形成了系统而又丰富的民主思想。所不同的是 ,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民主思想 ,而且 ,在对民主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上 ,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了深化 ;在对实现民主手段的思考和选择中 ,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了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本、思想文本以及二者在实践中的交汇融合分别构成了青年毛泽东思想史的基底、基质和显象.以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主线的青年毛泽东思想史的基底、基质和显象共同揭示了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围绕青年毛泽东发生的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文本;青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作为思想本体,建基其上构筑了思想文本;思想与实践的交互验证整合了历史文本与思想文本,二者层叠交融、共同构筑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史.可以说对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的解读就是对构成青年毛泽东思想史的多重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2014年毛泽东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涌现出一批新的重要成果。其中,对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毛泽东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毛泽东学习观与文风观、毛泽东倡行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贡献、毛泽东精神风范、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国外毛泽东研究等十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突出体现了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特点、重点和闪光点,集中反映了2014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的导向、趋势和最新进展,成为2014年毛泽东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文艺创作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离合--兼及周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扬出于阐释毛泽东<讲话>精神的需要,发现了赵树理并誉其为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最好实践者,但是毛泽东本人却对赵树理保持了沉默.本文从毛泽东这一意味深长的沉默入手,围绕着"大众"一词的不同理解,来分析赵树理文艺创作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之间的离与合,其中也涉及到周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理解发生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毛泽东关于发展的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外交思想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到党的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的执政为民、以民为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外交之路。探究这一演变历程,对于认识和理解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现状和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外交思想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发展到"一大片"的外交政策,最终发展为"三个世界"理论。通过对毛泽东外交思想发展脉络原因的剖析,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独立自主原则在新中国外交工作上的第一次伟大实践,是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的结盟,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尽管最后这一政策因多方面的原因而改变,但是对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国际责任和地区安全合作等方面仍然有着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的美国观经历了赞扬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戏剧性的推演;美苏关系是毛泽东的美国观推演的国际背景,而美国对华政策则是毛泽东观感、认知和评价美国的基本尺度;毛泽东的美国观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又兼备革命现实主义的特征,它显现了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情结与现代化追求之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5.
扶弱抑强是毛泽东终其一生矢志不渝的治国理念.这种独特的治国理念表现在诸多方面.在政治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反对官僚主义,实行彻底的群众路线.在经济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制度.在文化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反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破除对专家教授的迷信,打破知识垄断,塑造工农大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在外交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始终不渝地对弱国穷国给予道义支持和物质援助.毛泽东扶弱抑强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给后来的政策制定者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建国前后科学地阐明了有条件地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政策,批评急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潮。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与实践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存在着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了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外交实践中,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逐步形成、完善。他明确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准确地阐述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正确地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外交策略和工作方法。今天,毛泽东的外交思想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个外交时期。50年外交的得失,为我们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指出了科学的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指导新世纪外交,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从政治角度高度重视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他逐步提出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因此严格规范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重大外交行为,在事实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及其主要方针,保证了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为台湾最终回归祖国,提供了法理基础和原则.他还完整准确而且积极地认识、理解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方式,着力于国力增强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坚强的实力基础和战略制衡,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是矛盾的,也是失败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对华政策的实质是民族利己主义,采用的外交手法是实用主义,因而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因此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