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兔年说兔     
孙丽丽 《源流》2023,(1):54-55
<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时候我们都喜欢这首儿歌,这首儿歌更多的是对兔子乖巧可爱形象的喜爱。兔子有两只大耳朵,凭借这对大耳朵,周围哪怕有很轻微的声音,它也能听到。当兔子警惕时,会竖起并转动双耳来仔细探听动静。相反,如果它认为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时,耳朵就会向下垂。兔子前腿较短,  相似文献   

2.
放学路上,大嘴兔子忽然听见背后传来"咯噔噔"的声音。她放慢脚步,心里有些害怕。猛地转过身去,她看到一张又脏又破的小饭桌,也随着她的脚步停了下来。可是她一走,饭桌又跟着走。她气极了:"你这个脏家伙,离我远点儿!"嘿,小饭桌倒很听话,大嘴兔子走它没跟着,大嘴兔子接着走,它还在原地站着。大嘴兔子回头看看它那可怜的样子,有些心软了,便让它跟回了家。  相似文献   

3.
在<兔子,跑吧>的扉页,约翰·厄着代克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的一句话作为该书的格言:"神恩的运动,内心的顽固,外界的环境".本文重点围绕这三点,旨在阐述此格言是本书的精髓,它不仅指明了"兔子"跑的内在和外在力量,也暗示了"兔子"正在跑向一个无法到达的自我;"兔子"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它只能使"兔子"深陷其中,而"兔子"跑的原因和结果都体现了帕斯卡尔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精神支柱缺失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兔子跑吧》中哈里探寻其信仰的过程——受到信仰挑战,被引向怀疑上帝,最后否认上帝存在,得出在信仰缺乏的年代人们往往是得不到上帝的指引和帮助的;上帝只是一个乌托邦;即使是探寻的尝试也会以失败的形式告终。  相似文献   

5.
张先震 《新少年》2010,(1):56-56
这是一只孤独的熊。 这是一只寂寞的兔子。 有一天,孤独的熊遇到了寂寞的兔子。他们说呀,聊哇,玩儿了一个下午,十分开心。只是,熊和兔子的家相距很远,他们没办法每天见面,于是约定:每个星期天,熊和兔子从各自的家中出发,来到两家之间的这棵大树下相聚。  相似文献   

6.
马士钧 《新少年》2012,(11):30-31
一、圆圈袭击课堂上课铃响了,大嘴兔子进了教室。她面无表情,无神的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有一棵梧桐树,因为没有一丝风,所以树叶静止不动。"大嘴兔子,刚才我让大家把书翻到第几页呀?"鳄鱼老师的声音寒气袭人。大嘴兔子被寒风吹醒,胡乱地翻书,手指像四处逃窜的老鼠。同桌小猴子的手偷偷地伸过来了,做着手语,告诉她是68页。她终于把书按住了救命的68页。"请把课题读一下。"鳄鱼老师的双眼里进出了寒光。"第22课:圆的知识。"她声音微弱,而且有些颤抖。"上课要注意听讲!坐下吧。"老师的视线离开了她,她轻松了许多。但是,可怕的圆,却像吸力无比的磁铁,要把她揪住、按住、掐住,无论她怎样挣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具有歌唱特征的语言,必须用适应其歌唱特性的发音方法和歌唱技巧才能表现这一特征。歌唱的发音方法对气息,声音的位置和声音的共鸣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歌唱的节拍和节奏是旋律流畅的保证,借鉴他们可以表现英语的歌唱性。掌握这些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摆脱用不同方言说英语的习惯,还可以像歌唱般的说话。  相似文献   

8.
厄普代克自己曾经说过,《兔子,跑吧》整部作品是一个"Z"字形的结构,展现了兔子逃跑—归来—逃跑的过程。兔子这种反复逃跑归来的过程是各种强烈心理作用下的选择。荣格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倾、外倾、抽象、移情、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为我们解读兔子这一反复的过程提供了一条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丁磊 《山西老年》2011,(8):60-60
不少老年人发现自己的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为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视力下降严重的老人,听觉受损往往也较重。科研人员分析认为,这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的结果。原来在生活中,我们识别声音,不仅仅依靠听觉,视觉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听到的声音。人脑可以借助视觉,  相似文献   

10.
休闲娱乐岛     
·幽默五则· 胡萝卜的功能 病人:医生,要是我多吃些胡萝卜,真的对视力有帮助吗? 医生:那当然,你什么时候见过戴眼镜的兔子? 求婚 化学家:我是氧原子O,你是氢原子H,我们的结合就像水H_2O一样稳定。 女友:你说清楚,另一个H在哪里? 白发 女儿:妈妈,你的头发为啥白了? 妈妈:还不是你不听话给气白的。 女儿:噢,怪不得我姥姥的头发全白了! 妈妈:……  相似文献   

11.
陈君 《21世纪》2010,(3):34-35
在各国移民杂处的美国社会,以一个声音说话,用各种方式帮助国家间、族群间互相理解,这是华裔社团的高层次重任  相似文献   

12.
创造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是创造语言形象的技术手段.了解声音色彩形成的一般规律和声音色彩产生的客观原因,才会为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创造打下一定基础.从生理学、社会学、医学和地域学四个方面讨论语言色彩的形成与创造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的可能,有助于帮助创作者对自己的声音和对祖国语言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创作者需要在角色中不断地尝试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创造,从而有意识地创造出角色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14.
流浪兔     
我,世界上最后一只兔子,我恨这个世界。我的童年是在无尽的枪声与痛苦中度过的。我刚出生时,猎人来了,一窝兔崽中只有我一个幸存。我懂得了什么是残酷。一只只兔崽先是被乱棍打死,接着送进了一家家饭店,一切都那么突然。长大后,我没有一个亲人,我便开始了流浪生活。我来到城市,惊讶地在报纸上看到了兔子在全世界只剩两只。啊!我的同伴!我的同伴在哪里?我的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一定要找到那只兔子。苦苦地寻找了一个月后,我失望了。报纸上又登出了一则消息:本报记者找到了一只兔子,但可惜的是那只兔子已年老多病,患了绝症,兽医说它最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红楼梦》的人名翻译有两种策略:用音译翻译姓名,用意译翻译非姓名。文字可以产生声音,文字也包含意义,可是人们听到或读到用文字表示的名和姓名时,人们只把它作为纯符号对待,不解读这个符号的文字包含的意义,只从符号的文字产生的声音和文字的外形识别人。因此音译是名和姓名唯一的翻译方法。用音译法,实现了奈达的“功能相当”翻译原理。非名和姓名的人名,如外号,是他人根据一个人特征或自己表达某种意义而取的别名,它的第一功能是意义的表达,第一功能不是某一个人的纯符号,因此这一类的人名用意译,也实现了奈达的“功能相当”翻译原理。  相似文献   

16.
(1)去势.公兔去势后,性情温和,食欲旺盛产毛量可以提高7%左右.(2)喂鱼肝油.每天每只兔子喂给畜禽鱼肝油0.6—1.2毫升(规格每克鱼肝油内含有维生素 A150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 D150国际单位),可以提高产毛量10 —16%.(3)光照。适当增加兔子的光照,可以促进兔子多产毛。(4)口服环磷酰胺。每只兔子用60—200毫克服后采毛快,只要1—2分钟,采毛量可以提高20%左右.(5)涂擦白酒。长毛兔剪毛后,用50度的白酒适量,加入少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闻’就包括听一个人的声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对记者说,“根据一个人说话声音的变化,是可以大致判断疾病的部位以及病症的寒热虚实的。”  相似文献   

18.
一匹狼被洪水卷进了大海,他抱着一根木头漂到了一座小小的荒岛上,岛上可以填饱肚子的只有兔子。“这么多兔子,多好啊!”狼垂着长长的馋涎自语,“我要把他们通通制成腊兔,等太阳把海水晒干后,带回去慢慢享用。”兔子们非常恐慌,兔王冒着生命危险去跟狼谈判。他们希望狼每天只吃一两只体弱的兔子,这样,兔子的数量不会减少,狼也永远不会挨饿。可  相似文献   

19.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20.
获取"高位置"的声音是声乐演唱最基本理念之一,从混声、声音的穿透力、声音力度的灵活变化,分析其内涵及相互关系,对训练高位置声音的具体要求及方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