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文艺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使命、任务、导向、灵魂、保证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具有时代性与理论性、人民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征,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发展发挥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增强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国家不断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让教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核心内涵。要立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办好各级各类教育,解决好长期困扰教育均衡发展的顽疾,坚持在发展中共同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复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防止“过度城镇化”“弱质城镇化”问题,尊重国情谋划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注重突出城镇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政策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四大基本原则,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镇化。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对“现实的人”“人民群众是在历史中活动与发展的现实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等重要原理作出了洞见性阐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为丰富“人民创造历史”根本观点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体现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观导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依归,鲜明展现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实践,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领导方法,创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深入阐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新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要求,蕴含着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为方法路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条件保证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构建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特别是指导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展现出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部百年党史是一部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党在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进程中与疾疫作斗争、保障人民健康的历史.在过去一年多的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党史的演进机理,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防控疫情重要论述,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疫情防控获得根本性胜利提供了政策指导和价值遵循,也展现了公共卫生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进而为世界范围内仍在进行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直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民观的基本要义包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观点。它们分别从人民和国家、人民和社会、人民和党的关系角度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这是一个整体的思想体系,是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思考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实践着的观念和观念中的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从主体维度上看,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主体功能与价值,强调主体因素对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作用,指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最高目标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根本价值目标在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来处理族际关系和协调族际政治,把整体建构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实现民族群体和民族个体的协同发展。主体维度下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有其生成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坚持主体功能与价值,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以及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创格局,对促进当今世界民族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基于中央苏区各方面资源受局限的实际情况,从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出发,提出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以群众组织起来为中心脉络,把建立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合作社作为制度前提,通过建立新的金融制度、开展反剥削的商业斗争和开办专业技术学校,全面实践关心群众生活的系列论述。当下,应当充分吸收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重要论述的精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发挥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是其对唯物史观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宗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早期基层工作经历、主持福建和中央工作经验的实践养成;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之中。其价值意蕴在于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彰显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教育问题阐扬的系列重要科学论断形成其教育思想.该思想在承继和弘扬中国源远流长传统教育思想、传承中国共产党人教育思想以及研判和把握国际国内教育态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习近平教育思想基本内容包括教育战略、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情怀等几个方面.十九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战略,在此背景下探赜其教育思想在观念和实践层面有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并经由历史检验与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伟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道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价值引领、历史地位、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道路的新理论、新思想,标注了中国道路地位的新高度,开辟了中国道路探索发展的新境界,使中国道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论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改革国家管理部门,按照“两山论”的观点改革核算制度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思想;二是政府主动担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构建社会治理机制等生态文明机制设计思想;三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理性思维、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等特色。习近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论述的历史贡献在于:构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要范畴,丰富发展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法论思想,推动建立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整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青年工作应正确认识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友与官的关系;党的领导与独立开展工作的关系;从严治团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有形的对象与无形的对象的关系。这五个关系分别科学回答了怎样培养青年怎样联系青年怎样领导青年工作怎样保证青年工作怎样扩大青年工作五个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五个关系对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外传播理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战略思维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习近平系统运用战略思维,对我国对外传播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举措等进行了重要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习近平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的战略思维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国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对国情、党情、世情的深刻把握,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作出了系列论述.包括创造高品质生活观的目标、任务、路径等,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本主张和创造性思考.在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创造高品质生活观描绘了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蓝图,标注了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方位,构建了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体系,推动了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倒逼了全球治理与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7.
精神扶贫问题严重制约着脱贫攻坚的效果,精神扶贫是物质扶贫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其在长期领导反贫困工作中源于实践的认真思考和探索,深刻阐述了"志"与"智"在脱贫中的关键作用,"志"是内在源头,"智"是内生动力,扶贫要激发和保障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主体可行能力。从实践价值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创新贫困政策工具的方向指导,是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从理论意义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的改革与创新,是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前沿成果。对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扶贫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2013年他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精准扶贫方略。他阐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出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指明了精准扶贫的关键和根本途径。习近平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是指导我国扶贫攻坚的强大指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远见卓识地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阐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思想.该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理论来源,并在时代的逻辑演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以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为目标,注重教师和学生两大矛盾统一体,以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双一流、突出民族性为三大抓手,构建创新、公平、实践、开放的四大教育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一心中四有要求,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逻辑必然。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心中四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密切党群关系,切实做到代表人民、造福于民、执政为民、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