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框架下 ,分析了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货币当局应采取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固定汇率制 ;同时 ,结合我国实际阐明了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及效应 ;最后 ,提出了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领域的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商业银行迎来了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结合开放经济的表现特征,指出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受社会经济制度、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结构、进入壁垒、金融创新、品牌效应等外部因素与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素质、银行业务、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其与银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效益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改革必须在多维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和选择行使职能的方式。在开放条件下,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定位或主要职责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国防;二是保护本国公民和企业以及其它机构在国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三是与行业组织、企业协调,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四是有理有力地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化,包括参与自贸区谈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五是实施合理的政策和构建基础设施,维护国家能源、粮食安全;六是量力、适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全球的或国际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苏中外经贸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入世的背景下 ,苏中外经贸要更快发展必须加快区域内部开放 ,彻底转变贸易观念 ,充分有效地利用外资 ,积极进行外商投资的载体建设 ,推进“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5.
论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性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即产业结构政策实施后能否达到政府所希望的优化的产业结构标准的目的;二是产业政策实施结果的有效性,即在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预期的优化标准后,这种优化能否对实际的经济变量产生有利的影响。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开放经济下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看出其有效性取决于其政策所支持的主导产业的经济类型及其政策的期限。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农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其竞争力不仅来自于资源比较优势,更来自于农业经营主体对各种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分配.加入WTO,要求中国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坚持、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农用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系统可分为三部分:国家经济安全警度系统、国家经济安全常规预警指标系统和国家经济安全突发预警指标系统。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在国家经济安全常规预警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得到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9.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开放态势已由区域开放转向产业开放 ,通过分析农业、电信业及金融业对外开放风险 ,提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防范对外开放风险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蒙德尔—弗莱明模型及“三元悖论”理论,对中国货币政策效用进行了解析,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效用,需要进行三个层次的优化:货币政策工具及内部组合优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优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刘彬  陈伟光 《国际论坛》2022,24(1):62-77
制度型开放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改革的制度路径。制度型开放是不断深化和升级的过程,在早期制度型开放过程中,我国通过制度学习,主动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我国在具体领域供给一定的国际制度,促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国际制度供给与原有制度形成国际制度竞争的局面,引发霸权国的制度挤压;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通过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利用国内市场资源优势,深化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由此可见,在未来中美长期制度竞争过程中,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将呈现复杂化趋势,我国需要实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强调制度改革和兼容性的同时,在各项具体制度和机制中进行广泛竞争与合作;同时,在构成性原则层面坚持底线,并保持制度互鉴的开放性,提供更加包容普惠、有效治理、公平正义的制度,做好区域制度的持续性供给,提升我国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却通过各种路径对中国不同经济领域造成了威胁,这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只有在坚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在各种层面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够在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际分工的影响,我国成为一个工业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了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主要是由经济内部失衡导致的,包括储蓄率过高,消费不足,投资过热等。因而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因素为:我国的消费(C)和投资(I)和储蓄投资差额(SI)。但是如果从中长期来考虑的话,汇率因素无疑也会对外部失衡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运转资金总额、债务额大小等都有着质的变化。高校虽然性质上仍属于事业单位,但财务管理上已显示出企业化特点,债务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案件,而内部控制无统一化制度体系正是原因之一。通过分析高校财务安全性现状,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和构建风险管理框架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就是在坚持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认为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演进可以借鉴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成分而实现跨越发展。这一理论经过建国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断发展,已日臻成熟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内学者对经济全球化及其实质,提出了许多说法,但这些说法只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外在特征和表现,而不是它的实质。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应是能够反映经济全球化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的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的双重影响。以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应采取灵活的维护方式;把国家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区别对待经济主权的不同要素;正确处理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保护中的关系;建立面向未来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等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政治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依据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以及政治稳定和政治良序4个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40年来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探索前进期、稳步发展期和全面深化改革期3个阶段。基于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发展在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的建设、注重协调发展、实行渐进式改革、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极其重要的分支,也是冷战后国家安全的基础和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经济的高增长给我国战略资源、金融、产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现实因素.为确保经济安全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在创建经济特区过程中所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由此,我国成功地实施了渐进式、梯层次、分步骤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实践向特别行政区探索,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沿边开放型经济体制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沿边与沿海独特的资源禀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特点,我国沿边开放型经济与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具有重要差异,其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路径也存在巨大差异。本文论述了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与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差别,并提出沿边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