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小水 《学术界》2004,(2):248-256
丁文江是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 ,同时也是思想言论界的重镇。 1 92 7年初从上海淞沪商埠督办公署任上黯然而退迄 1 93 1年的四年间 ,他虽进入了自 1 92 0年代初积极问政以来的相对“低潮期” ,却一直未曾远离政治。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更是将其全盘激活 ,他与胡适等人又重拾办刊议政之坠绪 ,迎来了其一生中问政最为积极、知识分子精神表露最为充分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对于分工现象,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创始人的亚当·斯密和迪尔凯姆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两人的视角颇为不同.亚当·斯密关注的是分工的经济意义,认为分工能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一种自发经济秩序的形成;而迪尔凯姆认为分工的功能主要不在于优化经济,而在于它对社会秩序的整合意义.本文力图通过他们对于分工现象的阐释,比较初始阶段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在逻辑起点上和解释范式上的不同,并以分工观为例,进一步反思学科范式和现代社会科学体制中所需要的一种开放视域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汪青松 《云梦学刊》2008,29(6):5-12
从读书目的看,我的读书观是"四为",即为生活、为学习、为教书、为著书而读书;从读书动机看.我的读书观是"四带",即带着兴趣、任务、问题、专题读书;从读书方法看,我的读书观是"四要",即经典原著要精读,通识著作要泛读,掌握动态要快读.了解社会要选读.我的读书观就是我的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4.
陈志霞  张惠敏 《理论界》2006,1(11):128-129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广大青年的导师和楷模。五四时期,在他的关怀、帮助和影响下成长起了不少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青年观揭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一系列原则和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青年工作的理论基础。文章从青年工作战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概述了邓小平的青年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青年教育工作,他的青年观与青年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论述中.笔者阐述和分析了邓小平的青年现与青年教育思想的内涵,对于改进和加强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青年置于时代变革的社会坐标中,深入分析青年代际特征的新变化,揭示青年成才成长的新需求,把握青年发展的时代脉搏,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重要现实命题,也是习近平青年观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本质的科学把握、对青年成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揭示。习近平青年观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国情、青年实际的辩证统一,既遵循了青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点,又指明了青年成才成长的努力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条晰理清地阐释了青年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指明了青年的发展和教育方向,对当代青年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当代青年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引,重视青年价值,肯定当代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构建良好实践平台,为当代青年创造丰富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9.
李扬 《理论界》2009,(3):28-30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之路经历了"两个转向",其一指研究对象从国家转向市民社会;其二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视角从法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理清这"两个转向"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合历史性和合逻辑性,也使我们在马克思的理论内涵变化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得出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培富  王淑萍 《齐鲁学刊》2004,2(4):120-122
庄子的技术观要求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合乎"道",通过深刻体悟"道"的真髓,来遏制技术的负面影响。庄子所持的技术观并未与伦理道德学说明晰地区分开,技术活动的目的固然在于求"真"———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和适应客观规律,更在于求"善"———追求道德觉悟,体悟"道"的精髓。庄子以"道"来反观技术,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伦理观,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方主义"与自我认同--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再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的一生虽极善变,但是在中西文化相遇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和话语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特征.一方面是以二分法和本质化为特点的"东方主义"文化认知模式,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西方文明之时对自我认同的追寻,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而持久的张力.此特征贯穿在梁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共相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人事"一词在沈从文文论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使用范围之广,意义指向之含混与多义,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是一个也许最能传达出沈从文审美理想的独特性,承载其非主流文学思想的关键词,它联结着沈从文创作与思想的各个重要方面,从中可以发现沈从文文学思想的独特表现形态和充分个性化的艺术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利益分化既要有一个合理的“度”,更要建立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而还必须是有序的。唯有如此,才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才是合乎时代需要的合理的利益分化。 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青年的地位作用、青年的教育培养、青年的选拔使用和青年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青年学生互为标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青年学生的反抗吸引着马尔库塞的目光,并把他从革命的悲观情绪中拉回,重新燃起对革命前景规划的希望。马尔库塞的青年革命观的核心是对“新感性”青年的召唤,他积极参与到青年学生运动当中,奔走于为鼓舞学生进行反抗的演讲、报告之中。但实际上,青年们与马尔库塞的共鸣只是浮于表面的。一方面,马尔库塞的青年革命观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青年群体在思想与行动上的矛盾性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系统地理解理论家们的革命与解放理论。最终这场青年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引起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革却深远地影响了一代代青年。  相似文献   

16.
17.
自《历史与阶级意识》诞生以来,卢卡奇被誉为开西方马克思主义先河的一代巨匠。在他看来,现实的革命运动所提出的理论要求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设法掌握真正按共产党人意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正统决不是守护传统的卫士,它是指明当前任务与历史过程的总体的关系的永远警觉的预言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在于革命的辩证法。现通过对青年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的分析,述评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把握的闪光点及其于现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之一,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也鲜明地阐述自己对于民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形成关于民生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十九大提出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目标是现阶段民众对生活水平的一种期盼和追求,是民生问题在现阶段的一种表现。马克思的民生观与"美好生活"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后者以前者为理论来源和行动指南,在前者的视域下分析"美好生活"可以得出,"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和衡量尺度是需要,力量源泉和价值取向是人,解决方式和现实路径是"生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别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渊源就在于儒家以"无试"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现.主要论述儒家和谐观中的"无讼"思想,及在儒家和谐观指导之下的传统调解制度的发展和手段,旨在探讨"和谐"与"调解"这两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思想与法律制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苏芳芳  刘元元 《理论界》2008,(11):27-28
人道主义包含历史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历史观,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人的劳动异化论上,这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青年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的价值关怀。但是这种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价值追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同时,马克思将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思想置于唯物史观的坚实基地上,从而为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