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读过孙显元同志不少文章,常受启发。前不久看到《江淮论坛》1991年第1期载有孙显元同志(以下简称“作者”)《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以下简称《论对象》)一文,展读之余,产生了一些疑问,谨此提出向孙显元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2.
也论西汉的酷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文史哲》81年第6期所载孟祥才同志《论西汉的酷吏》一文(以下简称孟文),踔厉风发,直抒己见。但在对西汉一代酷吏的评价及其它有关问题上,我认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故不惴谫陋草就此文以就教于孟祥才同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马凯同志的《计划价格形成因素分析》一文(以下简称《马文》)。该文摆脱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工资利润率论和单一的资金利润率论的约束认为价格中实现的盈利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或四种用途:  相似文献   

4.
1989年第3期《人文杂志》刊载了霍力攻同志《论走社会主义道路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以下简称《区别》)一文,与我刊布于《人文杂志》1988年6期与1989年1期、题目分别是《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失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个缺环》商榷。丝毫不需讳言,在我的文章中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不当之处,因此  相似文献   

5.
马清健和吕英寰同志的《论绝对和相对》一文(以下简称《马文》。见《哲学研究》1981年第9期),从绝对和相对的分析中,论证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谨提出商量请教。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起1987年第3期《哲学研究》刊登了王志健先生的《论机遇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本质》,对人们认识机遇方法颇有启发。但是,该文对机遇的本质的观点,对科学劳动者截获机遇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见解,都很有商榷的必要。该文提到的杨敏才、李光先生的《论科学发现的机遇》一文(见1983年第9期《哲学研究》,以下简称《机遇》)的某些见解也有推敲的必要。至于现代科学发现中机遇的新特点,以及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一年《贵州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刊登了孙显元同志的《论物质和物质形态》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孙文”对我去年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见《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号《试论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一文,以下简称《统一体》)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统一体》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物质是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或者说,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孙文”对这一论  相似文献   

8.
也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其意义──与靳士信同志商榷周瑞海《宁夏社会科谢在1995年第二期刊登了新士信同志的《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其时代意义》一文(以下简称斯文),这篇文章又发表于1995年第2期《中共党史研究》(京)(内容上稍有增减...  相似文献   

9.
佘树声同志在《人文杂志》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原始公有制转化为奴隶制的规律和东西方奴隶社会所有制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佘文),提出了较新的学术观点,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但我对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某些观点不太同意,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向佘树声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0.
拙文《论物之作为价值主体》在《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之后,《学术论坛》先后发表了两篇意见不同的商榷文章,一篇是高兆明同志《物不能作为价值主体》(1989年第5期)的文章(以下简称(《高文》),一篇是黄海澄同志《论价值主体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八期发表了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以下简称《论关系》),读了很受启发。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确实很重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开展讨论,不但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现实意义。这里我们谈谈对其中几个问题的粗浅意见,与孙冶方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能动性问题的讨论,已历时四、五年了。李鼎文同志的《关于能动性的历史考察》(载《文史哲》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考察》)一文,在突破“万物皆有能动性”的思想方面,给人许多启发。但文中也有几个问题笔者不敢苟同,现陈述如下,并以此就教于李鼎文同志和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正> 正确理解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是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形式逻辑的科学性质及其作用的重要问题。宋祖良同志的《同一律作用探讨》(见《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宋文)一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基本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的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看完答文很  相似文献   

15.
<正> 《船山学报》1985年第一期发表了黄明同、周穗明两同志合写的《也论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以下简称《也论》),对徐泰来同志《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和拙作《中国朴素唯物史观的历史探索》(《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四期)》提出异议,我们表示欢迎。但该文所提的问题,我觉得仍有商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底,我写了《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问题》一文(刊《江汉论坛》1979年第2期),对当时我所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论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张怀瑾同志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关于艺术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是“过时”了吗?》(《文艺报》1959年第4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第1期)。本文拟专就张怀瑾同志发表在1981年第4期《学术月刊》上的《再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兼答何国瑞、刘世钰诸同志》一文(以下引张的话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与张怀瑾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河北学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严昭柱《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质——兼与向翔同志商榷》(下简称《论美》),对《再论美的存在和美的规律》(下简称《再论》)一文偏离唯物主义路线的观点和失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中肯批评,读后受益匪浅.笔者同《再论》的作者对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与阐释,也存在着分歧,故本着“争鸣”精神,谨以此文就教于向翔等同志.  相似文献   

18.
孙可娜同志的《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动力短缺及其启动》一文(原载《学术月刊》1991年第1期,以下简称《启动》),对经济效益问题和就业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也谈区分两种历史观的标准──兼答王建民同志孟庆仁《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发表了王建民同志《论区分两种历史观的标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文章谈的仍然是《毛泽东的历史观一议》一文中提出来的、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艾奇逊用人口过剩解释近代...  相似文献   

20.
答《<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才旦同志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以《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就是回族吗》为正题、以《〈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副题,对我们在《青海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一文提出质疑。现就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一、关于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认定问题。《质疑》的作者反复提出我们不应该“轻率地认定”卡力岗这部分群众是回族。认为我们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是“以偏概全”,是主观臆断下结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