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与文学知识的组织、生产和传播的整个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教育制度、传媒机制和社团体制等文学制度的建立,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进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主性文学场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布迪厄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但在今天的现代传媒文化语境下审视,其研究并非完美无缺。专职化文学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审美现代性原则的确立,是自主性文学场形成的基础和两个必备条件。这两个必备条件又是与以机械印刷为依托的书籍、报纸、期刊等现代印刷传媒的出现和发展紧密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机械印刷瓦解了前现代文学生产格局,为现代专职化文学生产开辟了道路;传媒场的自觉、大众报刊及其带动的大众文学和社会新闻话语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催生了精英文学对文学自主性生产原则——审美现代性原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许鑫  肖莹 《阴山学刊》2010,23(3):62-66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生产一开始就与现代传媒的运作结合在一起,在现代传媒特质制约下,鸳鸯蝴蝶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机制,都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这种机制最终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作品特征,并奠定了中国通俗文学生产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理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特征以及强大思想冲击力和渗透性的重要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是与现代传媒联系在一起的。媒体是人的延伸,它改变了人对世界、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生命与生存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传媒对社会的影响越发明显,日益展现出来一种对于社会现实强大的重新塑造力量。因此,将传媒引入文学转型研究就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重点放在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及中国作家现代转型的交互关系上,详细阐述现代传媒影响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认为现代传媒在多个维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对现代作家的创作观念、文体选择和话语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海波 《东岳论丛》2007,28(4):82-86
在现代传媒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话语系统,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怀疑和批判。重新思考胡适提出的"文学的国语"的问题,将语言提到民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讨论文学的审美特征、规范化特征、大众平民化特征,正是现代传媒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需要建立适应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概念,考察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可以在某些方面获得必要的理论启迪甚至由此建立现代文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现代文学赖以存在的载体及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现代印刷业及其报纸期刊。现代传媒的出现改变文人生活方式的同时,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文体形式和创作群体,培养了新的读者群体,最主要的是,现代传媒带来了新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导致了文学生产系列病症,也使得文学的边界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热点.文学边界纠缠于文学门类的含混化之中,文学主体性被褫夺而病态化.为此,回归文学生产程序,在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各个程序关键点厘清文学与传媒的关系,发现文学生产主体多元化和传媒建构中心论、文学传播与文学存在方式的被媒介化、文学消费的杂糅与传媒意志本体性等辩证一体.以此为依据重塑文学主体性,才能问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从而回答文学主体性即文学边界的论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与陌生化是对民族文化完善与发展的双重要求,其背合的载体是现代传媒.由于媒体生产对现代性与陌生化的不断追求,促成了民族文化资源向传媒产品的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工程,要从宏观上把握民族文化现代性与陌生化的实现路径,即要辩证统一地处理好现代性与陌生化这对背合概念.从文化资源主体来说,重在厉行陌生化;从文化资源客体来说,重在兼容现代性;从文化他者视角来说,重在构建文化产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四要素文学活动说已经成为了中西文论界特别是中国当代文论界解释文学现象通用的和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活动范式.但现代传媒语境的形成使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得以凸显,新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学传媒不只是文学的工具,更是其本体性构成要素.20世纪以来现代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建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理论资源.作品、世界、作家、传媒、读者五个基本要素形成的整体结构和动态关系构成了完整的文学活动.建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推动文学活动论由四要素范式向五要素范式革命,是文学活动的实际存在和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就是“追求现代”,而达致“现代”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叙事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叙事主体。民族国家叙事的多元性和矛盾性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文化认同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2.
孙强 《兰州学刊》2006,(10):82-84
本文通过对李泽厚的启蒙的现代性、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问题的论述的解读,揭示了其现代性言说展开的问题意识与知识立场,并分析了他们对中国的现代性诠释的历史效用,以此来说明对中国现代性的探讨,只能是在历史差异的张力中寻求与现代的命运休戚与共的原则与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于创作实践,创作实绩乃文学现代性的复杂载体,四大文体组成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翻译文学是中国现代转换的重要维度,而中体西用则是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理论预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立元 《学术研究》2003,(3):108-114
本文在对中西方学者关于现代性问题大量论述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 ,对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及其包含的内在矛盾作了比较深入的揭示 ;进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预设从理论上作了辩护 ,指出这与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审美主义立场在根本上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5.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对晚清文学知识考古式重返,把现代文学起点推到晚清,拓宽了现代文学疆界,并从对现代起源的关注转向如何想象并谈论中国"现代"的方式,引发了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论断对晚清现代性想象的释放,引发十七年文学"反现代的现代性"的探讨,使其在"革命中国"的阐释中具有了知识范畴的独立性和类似"乌托邦"的价值品格。而寻找中国现代性的努力暗合了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崛起的"现实",这种承认的政治让现代性变成政治正确的概念而空洞化,重新落入西方思维模式中。对论断的反思是研究者超越时代限定并使现当代文学学科与研究者获得独立品格,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胡梅仙 《学术探索》2006,(5):98-103
西方的世界性影响和中国本身的开放性要求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产生的背景。在这种无论是对物质还是精神的现代化的追求之中,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遭遇到了“冲突”这种处境。五四文学的现代性是以对立的面貌出现的,而冲突对立正是五四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个内在特质。对立、反抗既是中国现代文学解放、革命的需要,更是不回避中西、传统和现代碰撞的内心思想冲突的表现。其中既显示着中国文学特有的现代性的表达方式,也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简单、直线思维的欠缺和局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民 《齐鲁学刊》2004,(2):143-146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应当根据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文学的叙事结构的断裂上。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叙事结构上的断裂是20世纪初的1902—1905年,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叙事结构上的断裂是1985年,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始于1902—1905年,中国当代文学始于1985年。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前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现代性,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张志忠 《文史哲》2006,1(1):80-86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性理论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也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由革命-政治性叙事话语向现代性-文化叙事话语的转型。在这一转换中,“十七年文学”以及作为其渊源的30年代左翼文学,却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具备现代性而受到冷落和摈弃。实际上,中国的现代进程,具有独特的中国现代性的品格,在相当长时段里,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心的。相应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命题,是对现代民族共同体和未来中国的独立强大的热烈想象,以及热切认同和赞颂。这一特性与世俗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反思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等,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于“五四”时期,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儿童本位”的理论收获,本文从“五四”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风貌入手,来考察其现代性的具体表现。这一时期创作中的“新质”主要表现为自然美、情感美、游戏美以及洋溢着浓郁的“幼儿味”,格调优美,在形成中折射着“五四”文学的时代光影,并受到外国儿童文学的深刻影响。创作中对儿童性与文学性的双重注重,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审美现代性的初步确立,但其创作实绩未能达到其理论倡导的完美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