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进程及其负面状态的官场文化、官场规则和官场腐败,官场小说创作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政治意义的时代文学选择。但学界对官场小说关注不够,研究仅停留于静态、单调、个别、孤立的评说上。世纪之交出现的官场小说创作,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中已现端倪,后又在90年代中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中集聚了力量,并最终在世纪之交生成多种创作类型。在世纪之交的时代语境和生存环境中考察官场小说的生成逻辑,能够发现官场小说创作是存有缺失和误区的,应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建构了一个属于官场的独特的话语系统,对官员话语进行了传神的书写。其官场小说中的官员话语呈现言不及意、官话连篇,言少意多、回味悠长,言意分离、暗藏机锋,话语欺骗四种形态。王跃文的官场小说逼近了官场真实状态,创造了官场小说新的人文深度,开启了官场小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凝聚着作家们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和多样表现方法的新时期小说人物,以其各具特色、生气灌注为当代文坛增添色彩和光泽,也为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小说人物进行形态的考察就是这一课题的重要方面。从形态入手对小说人物进行考察,而对的是审美客体——艺术世界,它的意义首先在于,可以避免面对小说人物创造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就一惊一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惊呼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小说流派;或者为了概括的方便,随意扯起一面旗帜,认为某类小说采用什么创作方法,从而始终将自己的理论视点集中在小说本体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分析,以获得切实的收  相似文献   

4.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巨大的官场日常生活世界。通过回到官场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身,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在意义和价值层面展开了对官场人物的灵魂探寻和生命叩问。在其对官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中,凸显着的是一个有着责任和担当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思维空间和审美立场,以及在现代性焦虑中发出的对官场现实的质问和对官场文化的质询。王跃文官场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开辟的是当代官场小说精神重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官场小说研究,就其命名而言,重"小说"(叙事),重"官"(权力、人性等),但是不重视"场"(关系网络)。因此,将《官场现形记》和《国画》这两部官场小说代表作中的主要官员的交际关系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从中亦可审视小说的审美、文化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站在非道德化的价值立场,以近乎写实的方式展示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场生活,对官场潜规则进行了生动揭露和深刻剖析,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其官场叙事呈现出一种庄严中蕴涵着荒诞、严肃间透露出调侃、平静中饱含着批判的审美意味.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范式意义,其题材选择、主题意蕴、人物性格、叙述风格都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官场小说的渊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小说题材类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晚清谴责小说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官场小说的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政治讽刺小说和讽刺喜剧有力地推动了官场小说创作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官场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主旋律派”和“官场写实派”两大流派,标志着官场小说创作的又一高峰时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官场小说开始崭露头角,创作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渐渐成为文学研究领域关注的对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官场小说中观察人性的重要窗口,常以传统型、欲望化或杂糅型等类型化、脸谱化的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9.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很多.本文则从修辞学的角度予以讨论,通过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的方法,从话本小说对"头回"运用频率的统计计算、"头回"的结构形式类型的分析归纳、"头回"故事"发端语"类型的概括总结等三个角度切入,对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了话本小说"头回"在结构形式方面 的共时基本状态与历时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0.
范小青的《女同志》是当代女性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唯一一部以官场女性工作与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可概括为"官场"与"情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部以从政"女同志"为主人公的小说,又是女同志与男同志联手上演的一台"官场与情场"精彩纷呈、波澜起伏的以人物对话为主轴的小说体多幕话剧。小说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是精彩的人物对话与心理分析,这使作品颇有《红楼梦》味道。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