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构该依据什么原则,这是目前亟需弄清的一个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缔造者列宁,在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中,文化问题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能够跳出传统思想模式的笆篱,创造性地理解列宁的文化观点,那么这些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构可能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思想中的困惑和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对于一个后起的,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评国内理论界关于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理论界关于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包含两个方面:对列宁文化建设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对列宁文化建设基本思想的研究.关于列宁文化建设经典著作的研究成果力图准确解读原著,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列宁文化建设基本思想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深刻,总体上比较成熟,但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促进政治建设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不能忽视民族和心理特点的思想、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思想尚可作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赵波  成敏 《学术论坛》2012,35(1):5-9
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列宁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帝国主义阶段和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始终相信、依靠和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无产阶级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培育共产主义新人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21,(1)
十月革命后,基于巩固和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需要,列宁在领导苏俄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意蕴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保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发展国民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批判地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新时代深入研究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今天,重温列宁的这些论述和光辉实践,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批判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早产论”的同时,论证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确定了文化在“完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阶,设定了文化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印证列宁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列宁的文化思想,进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列宁和邓小平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就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学习列宁和邓小平著作中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迅速改变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把俄国建设成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9.
列宁晚年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反复思索,并提出了独到的思路。面对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列宁及时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等等。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列宁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固本与包容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固本与包容关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彰显了非凡的智慧.列宁固本包容的智慧源于对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深刻领悟和把握,源于对时代课题的科学解答和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永不懈怠精神.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坚持固本又勇于包容,并把二者统一于党执政和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东方列宁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宁的学说,对于俄国、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前,在中国以及东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中,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列宁学说的研究。本文是笔者就如何加强列宁学说研究阐述的设想和建议。一、构建“东方列宁学”的必要性所谓“东方列宁学”,指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对列宁学说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构建“东方列宁学”,是列宁学说自身特点的要求。列宁学说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立足于东方国家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出发考虑…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提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过渡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二、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模式;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作了创造性探索。列宁的上述思想,成为我党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晚年思考的中心问题 ,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列宁深入地论述了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及时果断地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苏联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有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构成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列宁曾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互补关系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认为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列宁在批评“无产阶产级文化派”时说:“那种认为”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是中非洲居民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斯大林进一步指出: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说:“我们不能设想,除了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时间已过去了六十多年,列宁所说的话至今仍有它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 文化成就的基础上 我们要社会主义,不要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意味着剥削和压迫,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加深,经济停滞与通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不发达、文化不普及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更困难些,还是更容易些?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这个新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更困难些。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仅是因为,列宁从实际出发,抛弃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只能同时在一些生产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胜利的结论,在生产比较落后的俄国,毅然领导了十月革命,为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道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江汉论坛》2004,34(11):24-2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根据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对此作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探索和科学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世情和国情的变化,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根本任务、外在条件、内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列宁提出苏俄的工作重心在于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文化建设中,有两个划时代的任务:一是改善从旧时代接收下来的国家机关,并以此加强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二是在农民中开展一场文化革命来实现完全合作化.在文化工作中,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所需的一定的文化水平的前提.这四者构成列宁关于苏俄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和战略.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不仅领导和组织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且对苏维埃俄国建立以来的革命实践进行了总结,阐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拟定了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和途径,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列宁的总体构想是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想,大体是按照“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顺序展开的,其中文化建设构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