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边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领域。在沿边开放政策扶持下,沿边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在较全面梳理国家沿边开放政策及云南省相关配套政策实施历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对政策实施后沿边开放总体效果进行综合测度,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沿边开放政策实施后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完善沿边开放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非优区,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开发性。本文以云南省镇雄县彝族文化为例,就如何开发此种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学生辍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了解其真正原因,必须关注其实践生活。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提供了一个有关结构与人关系的理念框架,有助于阐释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本文以之为理论工具,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辍学原因的探讨和分析,以图发现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较典型的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辍学问题调查分析,认为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突出的原因除经济因素之外,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调适不够、学校教育制度在当地的不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增强对学校教育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的调适,对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了个案调查与研究,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武汉市民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区别于高中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特殊形式的教育,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业人才,是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有衔接作用的教育.衔接主要是指向专业知识教育衔接,为顺利接受专业知识而打基础.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一直侧重于基础教育却忽略了专业衔接教育,其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英语等课程教育根本起不到服务于以后专业知识教育的功能,更谈不上服务于社会人才的需求,反而浪费学生的大量精力与时间,预科生课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红河州各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勤劳、勇敢、俭朴的传统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职业院校中,加强计算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来自偏远地区、教育条件落后以及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等原因,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十九大政府工作的重要国家级战略之一,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决策的提出对新疆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位于祖国领土两端具有最重要战略地位的这两个地区,必定需要沟通的桥梁,接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云南省勐腊县为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基础设施完善、贫困人口观念改变等方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边贸县的减贫影响进行了个案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化对本身很贫困却拥有区域和资源优势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大虎  苏丽锋  赖德胜 《民族研究》2012,(1):25-34,108,109
文章分别使用了OLS方法和分位回归技术,考察了1995—2007年间中国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总体水平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汉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政策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叠加,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少数民族的地位并没有发生逆转的重要原因。与汉族相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位点提高而逐渐减小,即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交通运输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运用相关分析和因果检验发现,货运需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性,而客运需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清代“改土归流”对西南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以“改土归流”对黔中苗族文化影响为例 ,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操作、生产组织、生产资料结构、生活习俗等的变迁进行分析 ,认为文化变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在变迁中 ,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而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因子 ,有的因功能的丧失而被淘汰 ,有的功能发生了转向。因此 ,要认识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历程 ,要从多层次、多视角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世均  秦琳 《民族学刊》2022,13(4):37-44, 135
缅甸联邦共和国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重要周边国家,中国云南省瑞丽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对缅陆地口岸。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开展,中缅边境地区人员的跨境流动进一步加速,既对促进中缅两国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又对国家安全和边疆民族地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瑞丽缅籍跨境劳工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背景分析了云南瑞丽市缅籍跨境劳工具有年龄低、文化低、薪资低的“三低”特点,并指出了云南瑞丽缅籍跨境劳工存在办证时间长,成本高、偷渡现象重,禁绝难、合作机制缺失,治理难、社会背景存异,管理难、文化水平低,培养难、管理欠规范,纠纷多等六大问题,最后提出了降低办证成本,甘愿合法入境、加强科技管边,严防偷渡行为、加强中缅合作,提升治理水平、强化社会管理,铸牢共同体意识、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劳工技能、提薪资增福利,营造内外和谐等六大方面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6.
马瑞祾  邱富元 《民族学刊》2022,13(12):88-97, 155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正持续赋能教育的创新与变革,重塑智慧教育这一未来教育的新范式。首先,本文阐释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育人格局。其次,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民族地区的推普典型,分析其语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现状,探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化发展的现实机理。最后,文章基于系统思维和协同理论,通过理念、模式、教师、环境、资源、评价六要素的创变来构建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体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各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