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20第14年10月20日,湖北省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开幕。在历时6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省10个少数民族县(市)﹑4所高校﹑14个市(直辖市)和1个林区共29个代表团16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共角逐出83个一等奖﹑218个二等奖﹑279个三等奖。这次比赛可看作是201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热身赛。在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陀螺﹑蹴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4个湖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单项发展态势依旧良好,其中在往届比赛中有着骄人成绩的高脚竞速优势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2.
方可 《民族论坛》2014,(11):14-15
“高脚竞速又叫踩高脚马,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土家族、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踩高脚马分为竞速和对抗两项比赛。竞速比赛有50m、100m、200m、400m和4×100m接力跑;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撞架,在规定的场地上,骑在竹马上,各自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各种攻防技巧,将对方撞倒下地或打下高脚马,自己仍骑在竹马上为胜利。”  相似文献   

3.
本刊一篇报道引发连锁爱心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在宁夏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筹备会上宣布:我省“高脚马”项目已被正式列为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3年在宁夏银川举行)比赛项目。这一决定意味着从第七届全国民运会开始,正式比赛项目将由13个增加到14个,也意味着我省一个颇具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认可和欢迎,它标志着我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高脚马”最早是我省少数民族群众在下雨天为防止泥水打湿鞋袜,作为走乡串户代步的工具,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在节庆活动中进行竞…  相似文献   

4.
<正>民族盛会,魅力茶乡。2023年4月19日至26日,湖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隆重举办。本届运动会由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体育局、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省各市(州)、4所民族院校的29个代表队、18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与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陀螺、押加、旱船竞速、民族式摔跤、武术、毽球、民族健身操10个竞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比赛,共产生89个一等奖、267个二等奖、356个三等奖,其中五峰自治县等12个体育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武汉市等29个代表队获得道德风尚奖。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1,(9):15-15
9月17日上午,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木球决赛中,湖南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宁夏队,夺得一等奖,为湖南代表团夺下竞赛项目第9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内蒙古运动健儿在参加国际性比赛中共获得60个冠军,在全国比赛中共获570个冠军.在参加第四、五届全运会上,共夺得98个名次.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共夺得14枚金牌,居全国第8位,并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的崇高荣誉.在各方面的关心培养下,我区一大批优秀运动在攀登体育运动高峰中屡建功勋.著名女子柔道运动员高凤莲连续三次夺得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桂冠,成为我国在重竞技运动项目中  相似文献   

7.
浅谈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 《民族论坛》2002,(5):57-57
<正>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南代表团带去的三个表演项目《挤油尖》、《积打哈》、《高脚马》先后在西藏分赛场和北京主赛场夺得全国一等奖,一时传为佳话。三个参赛项目,全部拿了第一,这不仅反映了当前湖南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水平,而且标志着我省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一个更高的起点。然而,面对这骄人的成绩,我们  相似文献   

8.
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展示平台。继2010年成功举办第七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后,湖南省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积极备战并派出优秀民族体育健儿参加今年9月10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三湘大地民族体育事业逢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9.
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 2010年9月26日,由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湖北省体育局和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湖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结束各项赛事.在为期六天的比赛中,共有来自全省各地市州、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大专院校等28个参赛代表团、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高脚竞速、跷旱船、板鞋竞速、蹴球、陀螺、民族摔跤、押加、武术、毽球、长阳巴山舞等10个竞赛大项63个小项,共产生63块金牌.  相似文献   

10.
各族健儿聚贵州,花开盛世颂中华。2011年9月18日,历时9天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完成各项赛事议程,在贵州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全国民运会上,湖北省代表队各族体育健儿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精湛的技艺、优良的赛风赛纪,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在竞赛项目比赛共夺得7个一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知识问答1、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何时何地举行?1995年11月5日至12日在昆明举行。2、第五届全国民运会由哪里主办、承办?由国家民委、国家体委联合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3、第五届全国民运会的宗旨和指...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会徽,是由一个绿色的圆和一个变形的汉语拼音“n”组成的。绿色的圆寓意“民族大团结”和“塞上明珠——宁夏”,变形的“n”,是“宁”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红色的“7”象征“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整体造型是一个抽象的、奋力向前冲刺的运动员。会徽色彩艳丽,动感强烈,它预示着本届民族运动会将是促进各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的盛会。第七届民族运动会会徽阐述  相似文献   

13.
提起沈少三,中国摔跤界的老运动员、教练员们没有不知道的。五十年代,沈少三的名字,曾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已年逾七旬的沈老,仍然带着他的弟子们为中国摔跤事业发扬光大走南闯北,这不,他又出现在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跤场上———四代跤坛不了情沈少三祖籍北京牛街,祖父沈芳清朝年间就在善扑营做二等扑户。父亲沈玉升人称“沈三”,是三四十年代名震京城的跤王,曾夺得1933年北平摔跤冠军、国民政府第5届全运会无差别级冠军等荣誉。当年沈玉升在比武场上打败了向中国人挑衅的俄国大力士,为国人争了光,受到…  相似文献   

14.
唐登发:"杆子上"跑得最快的人 11秒3,在湖北省第七届民运会男子100米高脚竞速比赛中,作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代表团运动员的他以绝对的优势冲过终点线;22秒,他再一次以"飞人"的姿态捧回200米高脚竞速的金牌:在男子2乘200米的高脚竞速赛道上,他和队友刘全中一起以48秒1的成绩完美收官高脚竞速的比赛.他就是23岁的唐登发.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30日,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委托,省民宗委在承办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召开了湖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参赛代表团筹备负责人和联络员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胡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2007,(11):30-31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9月10日至9月18日在贵阳隆重举行。本届民族运动会共有来自55个少数民族的6771名运动员参加,进行16个竞赛项目和188个表演项目的角逐。回良玉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1953年天津市举办为起点,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北京(西藏拉萨设立分赛场)、宁夏银川、广东广州举办了8届民运会,第10届将于201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  相似文献   

18.
民族体育摄影是体育摄影的一个分支,由于民族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的差异,因此民族体育摄影有其特有的拍摄方法与技巧。在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召开之际,笔者愿意就民族体育的拍摄技巧,结合参加4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采访的经验,与民族体育摄影爱好者共享民族体育摄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二次筹备会议上,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用“耳目一新”评价宁夏进行全国“民族运动会体育设施建设的情况,用“意想不到”给宁夏筹备运动会付出的努力“亮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则说:没有想到宁夏为全国民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回、畲、蒙古、满等48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13.73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89%,分布在11个县(市、区)、48个乡(镇)、116个村。其中,回族乡1个、民族村48个。近年来,泉州市以实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举全市之力,攻扶贫之坚”和“负重拼搏出真招,奋力攻坚见实效”为工作思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民族地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1、97亿元,比2000年的56.78亿元增长了1、5倍;少数民族人均年纯收入有了显著提高;48个民族村全部实现了“五通”;民族村的义务教育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少数民族考生中、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得到落实;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在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均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和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泉州市运动员获得了两枚金牌,实现福建省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