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中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铸就了民族的身体,而西部民族的身体经验又通过体育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传统融入民族生存环境当中,成为生存必需的活动形式。体育是西部民族获得身体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身体张扬、释放和表达的最为直接和生动的形态就是体育和舞蹈。由于具有竞争和游戏的性质,相对于舞蹈,体育让身体的意义体现得更为充分。在体育的维度中,西部民族的身体是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社会关系的。身体通过体育表现出来的,是多元生活需求的极大满足,可以不断地充实自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坚守初始状态的体育发展的轨辙。西部民族的身体史,就是体育史和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社会中,身体消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演艺明星通过整容来改变和规训自己的身体,增加自己的身体资本,却使自己陷入到身体消费和身体异化的困境中。从身体社会学视角对"演艺明星整容"事件的分析表明,身体的最终归宿不是对身体的控制和规训,也不是对身体进行消费主义的解构,更不是从外部或内部对身体进行异化。而是对身体自身及其内在规律的尊重,使身体达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身体社会学是当下最时兴的一门学科,身体社会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就民族学来说,一是对民族地区身体社会性的探讨,如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性别;二是身体社会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民族体育、舞蹈、歌曲、装饰、仪式、性和村落空间上;三是跨学科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身体社会学所常关注的话题,如疾病、疯癫、老龄化、饮食、婚姻和生育等在民族研究中还很少谈及;二是民族地区在身体生产、身体规制、身体治理、身体认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系统地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当前身体的开发、管辖、统制和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系统总结身体社会理论,运用民族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身体装饰是身体的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特定群体的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社会身份标记、族群文化记忆的身体再现、个体情感和自我的经验表述、历史和身体政治的折射.就第四个层面而言,红瑶的身体及其装饰不是固着不变的存在,其在近现代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受到国家权力、历史与社会语境的规训和建构.  相似文献   

5.
那茨热马人是北美洲土著人中的一支,在这个民族的宗教理念中,一个人的身体、外貌和健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庄严、隆重、神秘的身体仪式,而与他们的身体仪式相连的哲学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6.
那茨热马人是北美洲土著人中的一支,在这个民族的宗教理念中,一个人的身体、外貌和健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庄严、隆重、神秘的身体仪式,而与他们的身体仪式相连的哲学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身体理论在中国身体研究中遍地开花,作为身体研究重要一支的身体人类学,在国内学术界几乎处于空白地带,断言中国的身体人类学命题还为时过早,本文探讨的是中国的身体研究现状及其是否具有人类学转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宁蒗县彝汉纠纷的解决,有着从个人到家族到民族到国家的多层转化,包括"合意"和"国家强力"两个方向.民族、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纠纷的发生与解决,每一个纠纷都是不同观念和要求的表达,所以,纠纷在本质上也是观念的纷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对世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有关头和头发、乳房和阴道、手和脚等身体部位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做了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身体部位所反映的象征意义分别指涉人的生殖繁衍和性爱需要、人与自然和超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权力和名誉地位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0.
身体装饰是身体的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特定群体的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社会身份标记、族群文化记忆的身体再现、个体情感和自我的经验表述、历史和身体政治的折射。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红瑶通过身体及其装饰行为表达对族群历史记忆的认同,并使之以身体实践的方式一代代地得以传承和"再现"。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当代人的自我认同经常性地陷入困境,而随着个人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兴起,这个问题的探讨显得更加别有意义。身体已经成为各类文化体系作用于自我的重要媒介,因此它对于自我认同具有不可取代的的价值。借助身体的维度考察各类文化体系对于社会个体自我认同所发挥的功能及其局限性,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反思当代社会个体精神层面的生存状态问题,以及有效的意义系统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和变迁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就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从保护的意义、对象、主体及动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不仅是宗教艺术,更是世俗社会的美学化表现,其中的身体表现神态包含了隐蔽的内容,身体的外在比例层次与精神层次相关联,当其与政治地位联系起来的时候,等级分明的身体表现形式又为世俗政权提供了强大的合法性依据,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对立关系被内化于身体造型之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鸡场自然发病的雏鸡进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认为:该起疾病一部分病鸡主要呈现的是单纯性包涵体肝炎的变化,另一部分则主要呈现的是包涵体肝炎合并大肠杆菌病的变化。患单纯性包涵体肝炎的病鸡临床上主要表现精神沉郁、淤血、贫血、出血、黄殖和下痢等病状,在病理方面则主要表现肝急性变质性出血性肝炎的变化,在高度变性的肝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十二指肠均呈现急性出血性肠炎的变化。息包涵体肝炎合并大肠杆菌病的病鸡除具有上述临床病理变化外,尚见有纤维性心包炎、肝包膜炎及肝坏死等大肠杆菌病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主体的观点进行反拨辨正的基础上,从宪政维度对民族区域自治主体进行解读。在现代宪政意义上,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政的基本要素之一;自治机关难以完成作为民族区域自治主体的自我解证;人的自治性、民主的结构性缺陷以及人权保障的最终指向确证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个体成员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体的社会历史建构与后现代性研究、身心体验的信仰研究,以及历史文本、历史记忆与意义主体的探讨,论述了人类学的人本研究及其主体现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清晰地表明,当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最初的本体保护上升到历史环境保护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之一与重要关注对象,其破坏、保护、利用值得研究。我们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为例,提取了其城市文化内涵,客观分析了其保护中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而提出:对本体保护应该采取“新旧城分离”的新型保护模式,同时强调历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章启示:要保证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必须将本体保护提高到历史环境保护的认识阶段。将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与历史环境保护有效结合,应该为当前遗产研究界所遵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运作模式、文化媒介、科技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熟于传统农业社会,是在人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以身体为媒介,以技艺(能)、行为作为外在形态表现的高度复杂、熟练、杰出的经验性文化形式,这决定了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