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开国上将陈明仁,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其人生轨迹让两个人最意想不到。一个是他的"老校长"程潜,一个是"新校长"蒋介石。程潜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开后门招进来的学生陈明仁,不仅成为一代名将,还与自己一同率部起义,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之中。而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手大力栽培的陈明  相似文献   

2.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过长江。消息传来,正在浙江溪口“隐退”的蒋介石勃然大怒,急忙带领随从人员奔赴杭州笕桥机场。惊魂甫定,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的急电追踪而至: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20):147-148
<正>《蒋介石的后半生》陈红民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前不久,"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办,这是大陆第一次以蒋介石为对象的国际研讨会。浙江大学特别成立"蒋介石研究中心",由陈红民教授担任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蒋介石的后半生》,是该中心的一项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主席台后排右侧,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男一女两位速记员,正埋头将蒋介石的话变成一个个速记符号。靠蒋介石近些的那位年轻女速记员,就是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被我们今天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相似文献   

5.
1935年,何香凝把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附上一诗《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1933年3月10日,蒋介石跟张学良见面,蒋说:“当前的局势好比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舟内只能坐下一人,我俩中间谁离开小船好呢?”张学良出于他的“领袖情结”,为了维护领袖的地位,慨然离去,交出军权,出国考察,代蒋受过。张曾说过:“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决心服从统一中国的人。”1976年,毛泽东去世,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  相似文献   

6.
陈菁霞 《领导文萃》2013,(12):68-71
"蒋介石是个什么人?革命者,反革命,坚守传统的保守分子,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者,爱惜羽毛的政治家,拔擢于丛林中的军人,都是,又都不尽是。"对于蒋介石这位在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黄道炫并没有给出自己的定论。上世纪80年代,黄道炫集中阅读了四十大本的《先总统  相似文献   

7.
叶永烈 《领导文萃》2015,(7):120-123
蒋介石,长毛泽东5岁。早毛泽东一年去世,活了88岁,毛泽东活了83岁。这样,有82年,他俩同存于世。论个性、气质,他俩截然不同:蒋介石军人气质,每日清晨即起,操练一番。他以《俾斯麦传》《曾胡治兵语录》《曾文正公家书》为三件宝,不时诵读。蒋介石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不喝茶,只喝白开水,喜食海  相似文献   

8.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多年追随蒋左右,处在众多文武高官的注目之中。1949年6月26日,张治中发表《对时局的声明》,蒋介石在台北听到后摇头叹息:"别人背叛我犹有可说,文白竟然如此!"一言道出蒋、张关系之深。竭力为蒋排忧解难张治中的机要秘书余湛邦说:"(张治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他的主要矛盾在于:一方面和中共有长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与蒋介石血肉难分;既一贯主张联俄联共,又同时为国民党右派政治路线出力;政治上既有自己的主观愿望与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20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地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幻想:中国终将按照他  相似文献   

10.
新书荐推     
正《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杨天石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本书内容分为抗战时期、国共谈判、战后中国、退守台湾四部分,通过引述和研究蒋介石日记及其他相关资料,就相关历史时期蒋介石亲历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解说,提出了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内容包括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蒋介石与德国反纳粹地下活动补述、蒋介石收复  相似文献   

11.
齐廉允 《领导文萃》2012,(13):91-95
与自己斗争年轻的蒋介石曾长期混迹于上海的十里洋场,不仅加入青帮,拜投黄金荣门下;还常常出入妓馆,一度过着花天酒地的放荡生活。但过了而立之年后,蒋介石开始了艰难地蜕变,如果不经历一场震动灵魂的反思与裂变,这个长期沉迷于欲望释放快感的浮浪子如何能有后来的变化呢?年轻的蒋介石除了要与旧时代战斗外,还要时刻与自己斗争。也许这种自我救赎对他一生  相似文献   

12.
史健 《领导文萃》2008,(21):50-53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等。而惟一没有被收录的。也是后来鲜为人知的评论是——《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13.
枫叶 《领导文萃》2008,(19):65-70
蒋介石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了许多坏毛病。1919年7月24日,他回忆辛亥革命时的个人经历,在日记中对自己写下了“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由于这些坏毛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朋友们不大看得起他。1920年3月,戴季陶醉酒,“以狗牛乱骂”,蒋介石一时激动,闪过与戴拼命的念头,但他旋即冷静下来,检讨自己:“彼平时以我为恶劣,轻侮我之心理,  相似文献   

14.
提起孟良崮战役,世人都知道该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队是整编七十四师,号称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该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在国民党内,张灵甫被视为“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15.
<正>觉得委屈吗?为何老板好像对你视而不见,一句赞美的话也没有?"其实老板根本就没有时间注意到你到 底做了什么,你要自己主动让他知道,"《吹牛大王》的作者佩姬·克劳斯提醒道。但是,要如何适时的表现 自己,又不至于被别人批评说你是在炫耀?《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雪瑞尔·达尔有以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 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7.
从黄仁宇先生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和其他论及当代中国历史的书中,可看出他立论的基础是历史最高使命说。身处美国,黄先生没有或许不敢提出历史终结使命说,却发明了阶段性历史最高使命一词。他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数目字管理,必  相似文献   

18.
后来成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的蒋廷黻,1933年夏,还在清华大学做教授。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述了这年夏天蒋介石约他到牯岭去谈话的情形,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蒋的朴实生活令我深受感动。他在牯岭住的是一栋朴素无华的房子,门牌正好是十三号。尽管他的许多外国朋友劝他换个号码,但他一直都不相信那种洋迷信。”(《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9月出版)蒋介石过着怎样的“朴实生活”,且令廷黻先生“深受感动”,除了这几句简洁的文字,我们不得其详。但搜索一下自己的阅读记忆,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喜欢过“朴实生活”,竟然是某些政治大人…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1):130-131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哈佛学者陶涵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政治参赞.他整理引用由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蒋介石自1915年起54年间坚持写就的一千万字亲笔日记而写成本书。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5,(4):132-133
《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李志毓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本书是一部关于汪精卫政治生涯的评传。汪精卫是民国政治史上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是国民党高层领导人,1938年当选为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抗战期间,汪对日讲和,擅自脱离重庆,发表求和通电。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以通敌者的身份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本书基于充分扎实的史料,客观呈现汪精卫从革命到退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